【ps:这几天感谢许多大佬的打赏!实在是感谢!!!】
大唐。
甘露殿。
“小凡,朕想问一个事。”
吃着晚餐的李世民放下了筷子。
“什么事?老李。”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恩凡同样也放下了筷子看着他。
“大唐的税,你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好的?”
“em……..”
低头沉吟了一会,李恩凡脑海里回想起唐朝的税务方面的政策,随后缓缓摇了摇头说:
“没有!其实历朝历代的田税都很低。”
“那…..”
“你想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造反的情况吧?
徭役!!”
很多人以为古代造反的原因都是税务方面的情况。
但是,古代的田税其实收的很少,非常少!
那为什么会出现造反的情况?
徭役和其他的税!
比如:户税和口税!
先说税务方面。
赋税始于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地值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贡赋。
西周呢?百分之十!
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度,土地分赐给了各级的贵族,但是只有享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
西周讲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化为划为了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纳给领主!
而让很多人以为的王莽时穿越者的土地公有制,其实就是井田制!
王莽很想恢复上古的一切,所以才提出了看似公有的井田制!
说完了西周,后面就是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前期的田税,还是很少的,百分之二十!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不分公田,不分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缴纳土地税。
初税亩是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的改革,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春秋》记载:“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余亩,复十收其一”,也就是十分之二,是井田制的两倍赋税!
说完了春秋战国,下一个是秦朝。
秦朝明面上规定的赋税是历朝最高,百分之六十六!
秦朝以“田赋”、“口赋”、“盐铁税”等项目,作为国内税收的主要来源。
自商鞅变法之后,秦从国家法律上废除了之前西周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可以自由的买卖。
鼓励开垦荒地,并且不分贵贱,按军功赏给房屋和土地,国家依法对土地征收赋税。
《汉书.食货志上》记载,“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取其二。也就是说田赋的税率是百分之六十六,除此之外,还有口赋和徭役!
说完了秦朝,接着就是两汉!
两汉的田税非常之低,不超过百分之八!但是,两汉的人头税非常之重,除此之外,还有算赋、徭役、兵役!
而口税,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头税。
汉朝时期,朝廷把所有老百姓编了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
老百姓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老百姓的赋税有四项,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四项:口税、算赋、徭役、兵役。
汉初时期,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赋税,但是汉朝的人头税重。
汉朝人头税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赋”,即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又可以称为儿童人口税;
另外就是就是“算赋”,就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口税。
口赋,“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七岁到十四岁的儿童,每人每年交税二十三钱!
算赋,“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为置库兵车马,”
凡年龄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人,不论男女,每年缴纳一算,即120钱。
汉惠帝期间,这算赋还成为了人口政策工具!
“惠帝六年,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说,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出嫁的话,算赋就需要缴纳常人的五倍!
也就是600钱!!
说完了两汉的税赋,接着就是唐宋。
唐朝的赋税—从“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到两税法。
《高祖纪》记载租庸调制按人头规定了纳税额:每个成年男丁分配田地一顷,每年向国家纳粟2石,称作\\u0027租\\u0027;
纳绢2匹、绫2丈、棉3两,不产棉地区纳布2丈5尺、麻3斤,称作\\u0027调\\u0027;
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不愿服役者可纳绢或布等实物替代,称为\\u0027庸\\u0027。国家需要增加徭役时,加役15天,可免调,加役30天,租调全免。
均田制规定,土地一部分归国家所有,一部分归私有,国有土地在死后要还给政府,是与租庸调制相配套的一种土地制度。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盛行,地主官僚贵族们,拥有大量的土地但是不用纳税或交很少的税,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选择逃亡,依附于豪强贵族之下来躲避赋税。
加之安史之乱,大量户籍失散,农民逃亡、土地买卖愈加严重,以人丁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基本瓦解。
两税法的改革,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展开的。
两税法将之前的所有赋税,全部合为一体,以地税和户税来征收。
不再区分主户或者是客户,也不以人头计税了,而是按资产、田产划分户等,户等高者多负,低者少负。
行商在所在的州县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税款。一年缴纳两次,夏秋各一次,是为两税。
两税法的实行增加了税收,缓解了财政危机,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两税法自唐代中期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期才被废止,实行了八百年之久,它成为中唐以后后世赋税制度的中枢。
说完了唐朝,接下来,就是宋朝。
宋朝是沿袭了唐朝的两税制基础之上,还有其他的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