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赵煦重归元丰八年的第一顿早餐,是他自己点的。

一块奶酪,两个煮熟的鸡蛋,一小碗粥饭。

刚好吃完的时候,冯景也回来了。

赵煦于是不再迟疑,当即命冯景研墨铺纸,在殿中的一张他写字专用的案几上,就要挥毫抄录。

但,赵煦看到冯景带回来的那两卷佛经时,却失神了片刻。

“此乃天意?”他轻声呢喃。

上上辈子的记忆,在脑海回闪。

福宁殿内,宰臣云集。

垂帘已下,太母听政。

年少的赵煦,被人抱着,从帘内走出。

两府宰臣,尽数拱手,长身而拜,口呼殿下。

这时,从垂帘之中,传来太母的声音:“皇子精俊好学,已诵《论语》七卷,略不好弄,止是读书。自皇帝服药以来,手写佛经两卷以祈福!”

彼时年幼的赵煦,错愕的回头,看到了内臣张茂则,将两卷佛经,从帘内送出,送到群臣面前。

群臣一一传阅之后,纷纷拜道:“皇宋有后,社稷幸之!”

彼时,被张茂则从帘中传递出来的佛经。

恰好就是眼前冯景从资善堂处取来的佛经。

一曰:消灾,一曰:延寿。

赵煦回忆着,执笔的手,便已在元书纸上,留下文字。

赵煦没有采用他在现代的那些炫技写法。

而是规规矩矩的,一笔一画的用着标准的馆阁楷书抄录。

一字一字,一行一行,从左而右。

虽只是一个孩子,手小力气也小,写的字笔迹也浅。

然而,工整端正,字迹清晰,每一个字的大小、格式都几乎一样。

这就惊到了在旁边服侍的内臣们。

“殿下笔锋真俊,虽王右军少年之时,怕也不过如此!”冯景半是真心,半是阿臾的赞美着。

赵煦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的抄写。

脑海中,那些只剩下浮光掠影般的记忆,开始回闪。

父皇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慢慢的被渲染上色彩。

从景福宫中供奉的御容画像,渐渐的真实起来,也渐渐的有了温度。

耳畔,隐约似有曲水流觞之音,丝竹雅乐之声。

烛光开始映照,殿陛之间,一个个身服紫袍,簪花佩鱼的大臣身影,倒映在瞳孔上。

“六哥,跟朕来,不要怕!”父皇牵着他的手,小小的,瘦弱的手,从帷幕之后走出来。

这里是集英殿!

“此乃吾儿皇六子佣!”父皇微笑着,对着坐满了整个集英殿的大臣们介绍着:“已封延安郡王,朕欲明春使其出阁,届时,还需诸位髃臣辅弼保佑!”

群臣于是分文武两班,分班上前,以臣子之礼,对着父皇,也对着站在父皇身旁的,小小的、瘦瘦的赵煦再拜道贺。

很多年后,赵煦才知道,为了那一夜的集英殿大宴,他的父皇,做了精密的布置与安排。

不仅仅在京在任的侍制以上大臣、横班以上武将,全数召集。

更提前了很久,召回了多位在外的重臣,同时做出了复杂的人事安排。

景福宫使、武信军留后、入内副都知、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李宪这样手握重兵的亲信内臣,被圣旨召回,以出席当夜宫宴。

跟着李宪回京的,还有一个人。

河北路转运使吕升卿。

吕升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兄长吕惠卿,时以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兼麟延路经略安抚使。

大半西军,都在吕惠卿麾下听命,其帐下诸将,也大都是熙宁以来拓边武臣。

此外,即将外任江宁的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王安礼,也被特意安排,坐到了仅次于两位宰相的位置上,好叫王安礼能看清楚赵煦的样子。

而王安礼,是王安石的胞弟,其将外任的江宁,正好就是王安石求去之后的隐居之所。

这些人,加上所有在京在任侍制大臣、横班以上的武臣,同时出席集英殿夜宴。

等于宣告天下,延安郡王,已是储君!

也等于给赵煦上了一个保险。

若有变故,李宪、吕惠卿的大军,加上王安石、王安礼兄弟的号召,足以逆转一切。

不止如此。

过了几天,赵煦的父皇,公开在延和殿中,当着宰执们的面,宣布了一个事情。

“延安郡王明春出阁,当以司马光、吕公着为师保!”

这就是双保险了。

有了这个决定,盘踞在洛阳的旧党也被团结了。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赵煦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

握笔的手,不禁微微一抖,几点墨迹,便在纸上晕开,整个字都变成了墨团。

赵煦伸手,旁边服侍的冯景,已经及时将一张裁剪好的,刚好一个字大小的元书纸,递到了赵煦手里。

宋代没有铅笔,也没有橡皮擦。

写错字了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用一张纸,贴在写错的地方,重新再写就好。

赵煦将纸贴在错字上。

他的记忆里,有关父皇的健康时的印象,几乎全部留在了集英殿的那个夜晚。

剩下的,还能记得的那些,都是躺在病床上,脸型消瘦,面色苍白的那个父皇。

脑海中,那些他亲政后,才知道的事情,也开始翻滚。

“我足跌头痛!”

“我好孤寒!”

这是内臣阎守懃的供述,据阎守懃所说,这些是父皇在元丰七年的十二月,从延春阁走出来时,对其说的话。

冰冷的文字,在赵煦心中,转换成了一声声痛苦、孤独的呻吟。

身为君王,天下至尊。

却在寒冬腊月之中,一个人来到了深宫孤寒的延春阁中。

他头痛、足跌,全身畏寒。

他已经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

可举目四望,整个大内皇城,已经没有可以安慰他,给他温暖的人了。

偌大的宫城之中,他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

就像熙宁之后,他只能一个人,扛起变法的旗帜,一个人来主持变法的局面。

于是,他在孤独和绝望中,来到了延春阁。

那里有着他曾经的温暖和依靠。

曾经唯一一个理解他、鼓励他、支持他的亲人的遗物和画像,就被供奉在延春阁。

慈圣光献曹皇后!

而根据其他内臣的供述。

他们不止一次,在元丰七年的十二月和元丰八年的正月,见到了官家,在延春阁中抽泣。

想着父皇在延春阁中的抽泣,想着父皇,哪怕足跌头痛,却依旧坚持着,为他安排、布局,赵煦握笔的手,开始用力,泪珠开始在眼眶打转。

笔下的字迹,开始变形。

但赵煦抄录不停,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抄录着。

脑海中,更多的记忆,如洪水一样奔涌出来。

躺在病床上的父皇。

在帷幕之中,不停点头的父皇。

亲眼看着,被曾经亲近的内臣背叛的父皇。

赵煦的泪腺被湿润,泪珠一颗颗的向下流。

因为,他想起了上上辈子的他。

此时此刻,那个时候的他,什么都不知道。

甚至被人带着,到了福宁殿,看到了躺在御床上,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的父皇,却也只知道害怕,只知道恐惧,只知道惊慌。

根本不知道,父皇为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所承受的痛苦。

泪珠一滴一滴,从脸颊流下。

赵煦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情绪之中,浑然忘我。

“父皇啊父皇……”

“儿子上上辈子不肖,以至后来家国沦丧,社稷倾覆,您一生心血,为人践踏,更为人污蔑诋毁数百年!”

“上苍怜我,竟让儿子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儿子此生,必定光大您的事业,振兴您的基业!”

“使我皇宋重光,令我社稷振兴!”

……

一卷佛经抄录完毕,赵煦提笔沾墨,在佛经之后,恭敬的写上文字:臣延安郡王佣为父皇帝服药日久,恭写《消灾经》,祈祷康复。

然后又在这字旁边,写上:且愿太母万寿、母后千秋、母妃长乐。

写完,赵煦就抹了把眼泪对旁边吩咐:“冯景,快与我研墨!”

却并未听到冯景的回答,也没有看到冯景上前。

赵煦回头看了一眼。

便见到了,出现在他身后的那两个在他上上辈子改变了他命运,同时也塑造了上上辈子的他的女人。

高太后、向皇后。

一个是他的祖母,一个是他法理上的母亲。

尽管已有准备,赵煦依旧难掩内心的悸动。

让他的嘴唇微颤,眼皮也跳了起来,口舌发干,声音都有些结巴了。

“太……太母、母……母……后……”赵煦努力的让自己镇定下来,也努力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但,他的腿脚,依旧在忍不住的颤抖。

特别是,赵煦在看到高太后的时候。

他的身体,出现了本能的条件反射。

那是刻在魂魄上的反应。

用新世纪的话来说是:ptsd!

十年!上上辈子,赵煦在自己的祖母的阴影下,足足挣扎和恐惧了将近十年!

从元丰八年,一直延续到元佑九年!

直到眼前的这位祖母上仙,赵煦才终于放下心中的忧惧,也才终于拿回他应得的东西。

悄悄的深吸一口气,赵煦顺势向前一扑,扑到了向皇后怀中。

然后,就哽咽、抽泣起来。

“呜呜呜……母后……母后……呜呜呜……”

“六郎好害怕!”

这就让向皇后顿时有些不会了。

向皇后不似高太后,高太后自小被慈圣光献抚养在膝下,与英庙乃是青梅竹马,而向皇后在嫁入皇室前,与赵家官家没什么感情。

成婚之后,不过相敬如宾。

官家很尊重她,但就是不喜欢她。

她也明白为什么?

向皇后比官家还大两岁,两人成婚时,官家还是颖王,时年十八岁不到,而她已满二十。

此外,向皇后的姿色,只能算一般。

她能嫁给官家,纯粹是因为当时的慈圣光献太后喜欢她,点了她的名。

官家素来孝顺慈圣,不愿驳了太后的美意。

在这宫中一十九年的沉浮,在经历了自己所生的一双儿女先后早夭之后。

向皇后也已经看开了,无欲无求了。

老实说,错非是如今官家病重,社稷飘摇,而宗室、大臣、大内之中,都有着异样的动静。

向皇后宁愿在坤宁殿中吃斋念佛,为她那一双可怜的儿女祈福,也不愿出来。

往年,除非是节庆时节,这宫中大小妃嫔、皇子、公主都看不到向皇后这个法理上的嫡母。

所以,此刻的向皇后,真的是不知所措。

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伸手抱住了这个忽然扑到自己怀里的皇六子。

轻声安慰着:“六哥儿不怕!六哥儿不怕!母后在呢!母后在呢!”

眼眶却不禁有些发红了。

抱着怀中的孩子,向皇后想起了自己那个早夭的孩子。

那个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的儿子。

他还那么小,在襁褓之中,那么的可怜!

“吾儿若在,此刻怕也将如六哥儿一般,在吾怀中哭泣,祈求吾保佑了吧!”

“母后……母后……”怀中的孩子,紧紧的抱着她,泪水打湿了胸口的衣襟。

向皇后忍不住流下眼泪来,抱着这个孩子,应了起来:“六哥儿,母后在这里!母后在这里呢!”

周围众人,皆是目光怔怔的看着这个场面,然后纷纷跟着落泪感动。

高太后也是忍不住跟着湿了眼眶。

她想起了皇帝和姨母太皇太后慈圣光献之间的故事。

太皇太后和皇帝,虽非是亲生祖孙。

却远胜亲生祖孙!

皇帝昔年侍奉太皇太后的纯孝和用心,在整个大内,人人称赞。

太皇太后上仙之后,皇帝每逢太皇太后生辰、忌日,都会莅临延春阁,向太皇太后上香、供奉贡品。

平日里,也会去延春阁,常常会因为看到太皇太后的遗物而流泪。

“真是个好孩子啊!”高太后忍不住说。

她上前,看着那已经抄录好的佛经。

特别是佛经末尾的文字。

“臣延安郡王佣,为父皇帝服药日久,恭写《消灾经》,祈祷康复!”

“且愿太母万寿、母后千秋、母妃长乐!”

别的东西,可以有人教。

但这份孝心,这份用意,谁教的了?

而且,方才在旁边,高太后是亲眼看着自己的这个孙子,一边抄写佛经,一边流泪。

虽然泪流满面,但笔下文字抄录,却从不停歇。

这只能说明一个事情:皇帝和六哥儿,是一样的孝顺!

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在向皇后怀里抽泣的延安郡王的嘴角,微微上翘。

他的计划。

在庆宁宫中睁开眼睛,回到少年时,就已经浮现的计划,踏出了坚实且可靠的一步!

他扼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

皇后!

高太后可以垂帘。

向皇后就不能吗?

二圣垂帘,才有制衡!

最妙的是,向皇后根本没有任何权力欲望。

……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