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明白你的意思。”
张廷玉放心起身,“那臣就不再继续叨扰了。”
胤禛见他要走喊来苏培盛,“送张大人。”
“是。”
待张廷玉走后,胤禛也回了兰香苑。
院子里,弘历还在自责,如果不是自己那天冲动,也不至于让事情发酵到这种程度,他总觉得是自己害了额娘。
年世兰只能安慰,“你如果不出手,那弘晸只会说的更难听。”
“可……”
弘历刚想开口就看到胤禛进来了,赶紧起身立于一旁。
“阿玛。”
胤禛点头,“徐先生已将那日情形跟我说明了,这件事你虽然是有冲动,但也是为了维护你额娘,阿玛跟额娘不会怪你。”
听到阿玛这么说,弘历才宽解不少,“儿子以后会注意慎言慎行。”
胤禛拍拍他的肩膀,随后叮嘱年世兰最近不要出门,省的听到让人不开心的话。
年世兰其实不在意这些,但看到胤禛这样也不想让他再分神担心自己,于是应了下来。
另一边,费扬古虽然表面上未再追究此事,但背地里一直找机会给胤禛下绊儿。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想到这里他便跟皇上求情,将九阿哥从宗人府里放了出来。
胤禛听闻此事后,还没来得及动作,就传来了台湾战事。
原来自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武力收复台湾后,朝廷就将盘踞在台湾境内的郑氏后人接来了京城,并且封官加爵,想以此切断他们跟台湾的联系。
但没成想,郑氏一派的余孽趁他们不备,竟然勾结倭国开始大肆骚扰福建领域,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康熙也曾让福建那边带兵清剿,但效果不佳,倭国那帮歹人行事毒辣,擅长迂回,好几次竟让他们得了逞。
没办法,康熙只能在朝堂之上又将此事提及。
“你们觉得应该命谁领兵出战。”康熙环视众大臣。
下面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
最终还是张廷玉站了出来,“回禀皇上,臣以为这场仗不打则已,打就一定要打出国威,所以应由皇子出征,以显我大清军威。”
此话一出,朝堂上有几个阿哥立刻将头深深埋了下去。
康熙见状心里气闷,但嘴上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胤禩心知这是个好机会,立刻举荐老十四胤禵带兵剿匪。
“十四弟武力神勇,且及擅长行军布阵,儿臣以为这差事除十四弟无人可胜任。”
张廷玉下意识就想反驳,但看到胤禛往前走了两步,所以将话又咽了回去。
“禀皇阿玛,儿臣有不同见解。”
康熙点头,“你说。”
“儿臣以为,这次战事多半会海上作战,虽然有福建水师提督,但也需将领熟悉水战才行。”
“那你的意思呢。”
胤禛拱手,“儿臣以为十三弟可担此重任。”
胤祥在一旁听闻这话,双眼立刻有了神采,可算是有事干了,整天上朝听这些文臣阴阳怪气,真是腻歪够了,哪比得上领兵打仗恣意畅快。
康熙顺着他话看向胤祥,胤祥见状迫不及待表态。
“皇阿玛,儿臣愿意前往。”
康熙再看向胤禵,“胤禵,你的意思呢。”
胤禵拱手,“儿臣也愿领兵前往。”
这下轮到康熙犯难了,要说领兵打仗,十三和十四都是其中翘楚,这些儿子中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
但将领只有一个。
一时间他也不知该定谁好,就像张廷玉说的,这次不打则罢,既然打那就必须要赢,否则以后他们会更猖狂,所以这将领之位格外重要。
晚上,养心殿内,康熙还在为此事苦恼,正巧德妃来送桂花莲子羹。
“夜已经深了,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
德妃把食盒放下,然后卸下护甲将里面的羹汤捧出来,“原来皇上也知道夜深了,臣妾知道您为国事操劳,但也要注意休息才是。”
康熙轻压她手腕将羹汤放下,“你来的正好,朕有一事想听听你的想法。”
德妃听到后,这一颗心立刻提了起来,但凡皇上问自己的事儿,多半跟两个儿子有关。
果然,康熙将今日之事提起,然后左右手各摊一旁,“老十三和老十四,你怎么想。”
德妃浅笑,“军情乃是国家重事,臣妾不过是一介妇人,哪能有什么想法。”
但康熙并未打算放过她,“胤祥在你膝下待过几年,胤禵又是你亲生的,要说了解他们,没人能比得上你。”
德妃低着头,捏着银匙搅动着羹汤,“要说这两个孩子的脾性,倒是极为相似,同样嫉恶如仇,同样率真,只是……”
“只是什么?”
德妃抬头笑笑,“只是臣妾或许对胤禵太骄纵了些,跟胤祥比他确实少了些稳重。”
“那你的意思,这将领的位置还是给胤祥更合适?”
德妃将羹汤再次捧到康熙面前,“此等大事,自然还是交由皇上乾纲独断,臣妾几句碎言,皇上不必放在心上。”
康熙眼中露出赞许神色,伸手将羹汤接了过来。
在这后宫之中,唯一一个能跟他谈上几句的也就是她了。
正是有了德妃这几句话,康熙才将摇摆的心彻底定了下来。
胤祥在接到圣旨后,整个人几乎要兴奋到跳起来,七年,整整七年没有上战场了。
文华茫然看着发疯的老爹,“额娘,阿玛怎么了?”
年岁竹刚想开口,就见胤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