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水资源
埃及97%的水源来自尼罗河。埃及与苏丹分别于1929年、1959年签订尼罗河水资源分配协议,规定尼罗河每年大约840亿立方米水量中,埃及使用555亿立方米,苏丹使用185亿立方米,剩下100亿立方米计作蒸发流失。埃及人均用水量不足600立方米,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用水标准(1000立方米),属于“缺水国家”。为弥补供水不足,埃及加大对农业用水的再利用(达130亿立方米),并加大对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利用(达6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占埃及用水量的90%。
油气资源
截至2019年末,埃及石油储量为32亿桶(4亿吨),居非洲第六位,占全球总量的0.2%;天然气储量2.1万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占全球总量的1.1%。天然气主要储量分布为:西部沙漠地区占40%左右;地中海地区占25%左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占15%左右;其他产区包括苏伊士湾、东部沙漠、西奈及上埃及地区。埃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末,埃及已探明磷酸盐储量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资源。
行政区划
2008年4月,埃及有两个新省成立,分别是十月六日省及赫勒万省。
2009年12月,卢克索省成立,省的数目增至29个。
2011年4月,十月六日省及赫勒万省分别被并入吉萨省及开罗省,省的数目减至27个。
主要城市
首都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约2280万(2017年)。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c,最低20.8c;冬季最高19.9c,最低9.7c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处,北距地中海200千米,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共同组成的大开罗区,人口超过2500万,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称作“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
亚历山大港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约200多千米,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埃及和东地中海地区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后建立此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亚历山大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亚历山大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地中海沿岸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的中心,是埃及的航运和外向型工业中心之一。
塞得港是埃及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地处非洲和亚洲、地中海和红海的交接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以当时派驻的总督塞得帕夏的名字命名。
沙姆沙伊赫:位于西奈半岛南端,历史上长期无人居住,1967年至1982年被以色列占领,1982年根据戴维营协议归还埃及。沙姆沙伊赫是着名的热带海滨度假胜地,每年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度假。近年来,在沙姆沙伊赫举行多次重要的和平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0—2001年和平之城奖”颁发给沙姆沙伊赫,以表彰这座城市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国家象征:
国名
中文里的“埃及”一词,音译自古希腊语对古埃及的称呼Α?γuπto?(Aigyptos),拉丁文作Aegyptus,法文作égypte,英文作Egypt,而这又是古希腊人对古埃及早期首都孟菲斯(hekaptah)的错误读法,其本意在古埃及语里为“卜塔神灵之家”,本指孟菲斯的一座卜塔神神庙,后成了孟菲斯的别称。在阿拉伯文里则称作“米斯尔”(?????mi?r,埃及阿拉伯语作?????ma?r),这是来自亚拉姆文的借词,意为“辽阔之国”。《诸蕃志》译作蜜徐篱,《瀛涯胜览》译作米息,《回回馆译语》中称密思儿。
古埃及人一般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凯美特”或“凯米”(Kemet[ku?mat];意为“黑土之国”),与之相关的现代科普特语称为????(Khēmi)。
国旗
埃及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
埃及的国花是蓝莲花,学名睡莲。蓝莲花原产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和东非地区,并且还是埃及的国花。古希腊人在征服古埃及之后,因为蓝莲花美丽、神圣、灵性以及药用特性,将其带到了世界各地。蓝莲花在埃及的寓意有爱情,智慧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