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萨格勒布(Zagreb)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同时也是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克罗地亚北部,坐落在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面积1291平方千米。萨格勒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0c,年均降水量853.6毫米。该市主要工业部门有石化、电力、医药、机械、电器和食品加工等。着名的大企业有伊纳石油公司、克罗地亚电力公司、普利瓦制药公司和康查尔电气公司等。萨格勒布也是克罗地亚最重要的文体、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其中成立于1669年的萨格勒布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
奥西耶克,位于东部的平原地区,克罗地亚的粮仓瓦拉日丁,位于北部,宿有巴洛克之城的美誉。
里耶卡,位于西北,拥有克罗地亚的第一大港口,里耶卡港在罗马帝国时期,还曾一度是欧洲最大的港口。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最南端,被称为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在巴尔干地区被不同异族统治了上千年的同时,杜布罗夫尼克却一直作为独立的共和国存在,直至被拿破仑所占领。
国家象征
国名
最早提及“克罗地亚”的纪录是发现于本科瓦茨一带的“布拉尼米尔碑文(英语:branimir inscription)”,上头以中世纪拉丁语记载着统治“croātia”的君主——布拉尼米尔公爵(英语:branimir of croatia),虽然现代金石学并没有成功推出这个碑文的准确时间,但已知布拉尼米尔在879至892年期间统治克罗地亚。“croātia”一词则是发自于西斯拉夫语的“*xrovat-”,该词经由原始斯拉夫语的“*xъrvatъ”(*xarwāt-)或“*xъrvatъ”(*x?rvat?)音译转化而来。
此语的由来已不可考,但被认为是由哥德语或印度-雅利安语支流传到斯拉夫部族后转化的产物,而最早保留下来对克罗地亚民族的称呼为“巴斯卡碑文(英语:ba?ka tablet)”上所提及的“特尔皮米尔,克罗地亚人之王”(zvъnъmirъ kralъ xrъvatъskъ)一语。
第一份以拉丁文记述“克罗地亚”一词的文献则出自于公元852年特尔皮米尔大公(英语:trpimir I of croatia)的一份许可状上,原件遗失已久,虽保有一份1568年制的副本,但也影响了它的可信度。中文翻译方面,台湾翻译为“克罗埃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港澳译为“克罗地亚”。
国旗
1990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停止使用南联邦时期的带社会主义红星的克罗地亚国旗。同年12月22日正式宣布以现在的国旗为克罗地亚国旗。国旗由上至下依次为红、白、蓝三种颜色的水平带状组成,每种颜色占据国旗宽度的1\/3,中央是克罗地亚的国徽,国徽的中心点与国旗对角线的交叉点相重合。红色展现人民的爱国热情,白色象征和平、安宁的生活,蓝色则昭示自由和尊严。国旗的长与宽之比约为。
国徽
克罗地亚国徽为盾徽。盾面由25个红、白相间的方格组成。盾徽上端有一个风格化的王冠,王冠由五个小盾组成。从左至右五个小盾上的图案分别为:一弯白色新月和一枚黄色六角星;蓝、红相间的条带;三个饰有王冠的黄色狮子头;红角红蹄的山羊;一只貂和一颗六角星。国徽来自9世纪的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标志,五个小盾象征当时王国的五个省区。
人口民族
截至2022年6月,克罗地亚人口406万。主要民族为克罗地亚族(90.4%),其他为塞尔维亚族、波什尼亚克族、意大利族、匈牙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斯洛文尼亚族等,共22个少数民族。
克罗地亚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占近70%。由于受侵略、经济、政治、战争等因素影响,自15世纪开始,克罗地亚对外移民浪潮不断。截至2021年7月,克罗地亚海外侨民达250万。在克罗地亚华侨华人约600人,主要集中于克首都萨格勒布市,多从事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政治体制
政体
克罗地亚国体为共和国,政体为议会内阁制。
宪法
1990年12月22日,克罗地亚共和国颁布新宪法。宪法规定,总统任期5年,任期不得超过两届。2000年11月,克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半总统制为议会内阁制。2001年3月,克议会再度修宪,决定取消省院,改两院制为一院制。2010年6月,克议会第4次修宪,主要确定了克加入欧盟和作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律基础,包括对欧盟的主权让渡、克入盟公投、履行欧盟法律义务和欧盟成员国公民在克权利等。
议会
克罗地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通过直选产生,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20年7月22日成立,由151名议员组成,共22个政党进入议会。其中,民主共同体党62席、社会民主党13席、国土运动党6席、桥党6席、“我们能”政治平台党4席。议会下设29个专门委员会。议长为戈尔丹·扬德罗科维奇(Gordan JANdRoKoVI?),2017年5月就任,2020年7月连任。
政府
政府是克罗地亚最高权力执行机构,对议会负责。总理为政府首脑,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政府的主要职权是向议会提出议案,提出国家预算和决算建议,执行议会通过的法律,执行国家内外政策,指导和监督国家行政当局的工作,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指导公共部门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