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东帝汶成立具有准内阁、准立法机构性质的全国协商委员会,2000年7月成立首届过渡内阁,2001年8月举行制宪议会选举,9月15日成立制宪议会和第二届过渡内阁,2002年4月举行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沙纳纳·古斯芒当选。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本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
联合国继续向东帝汶派驻由军队,民警和文职官员组成的支助团,协助东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 2005年5月。2005年 5月 20日,联合国在东设立为期一年的后续特派团,即(联合国东帝汶办事处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East timor),继续为东帝汶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协助。2006年8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向东帝汶派遣任期为六个月的联合国综合特派团(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mission),以协助保持东帝汶局势稳定,帮助东帝汶举行2007年总统和议会大选。2007年2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将特派团任期延长一年,确保东帝汶社会治安和大选顺利进行。
2012年4月16日,塔乌尔·马坦·鲁阿克当选东帝汶总统,古斯芒被任命为总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735公里。
气候
高温多雨,无寒暑季节变化。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c,年平均湿度为 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 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 2500-3000毫米。
地形
东帝汶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自然资源
主要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帝汶海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帝汶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截止2014年探明石油储量1.87亿吨,天然气7000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区划
东帝汶有13个省:阿伊纳罗省(Ainaro)、包考省(baucau)、博博纳罗省(bobonaro)、cova-Lima、帝利省(dili)、埃尔梅拉省(Ermera)、劳滕省(Lautem)、利基卡省(Liquica)、马纳图托省(manatuto)、马努法伊省(manufahi)、欧库西省(oecussi-Ambeno)、维克克省(Viqueque)。地区以下有65个县,443个乡,2236个村。
首都
东帝汶首都帝力(dili),面积达48.3平方公里,位于帝汶岛东北海岸,是一深水港,截止2014年总人口23.4万。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帝汶80%以上的经济活动在此进行。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地处沿海山谷中。
国家象征
国名
东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时作为其葡萄牙语的国名。leste是葡语“东”的意思;而timor本来是印尼语timur,也是“东”的意思。所以东帝汶这个国号是一个同义反复名称。而在印尼统治时期的东帝汶,采用“timor timur”作为地名,并简称东帝汶为“tim-tim”。“Lorosa'e”则是德顿语的“东”,意思是日出的太阳。
国旗
东帝汶国旗启用于2002年5月20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 旗面为红色,左侧有一个黑色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黄色的等腰三角形重叠图案,黑色等边三角形上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东帝汶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黑色的三角形代表必须击倒反启蒙主义,黄色的三角形代表东帝汶曾被葡萄牙、印尼等国殖民统治过的痕迹,中心有一颗稍微向左倾斜的小星星,代表引导着独立自由的光芒。
国徽
东帝汶国徽中心图案源自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旗帜,象征为取得独立而进行的不懈斗争。顶部是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两颗白星之间的字母是“东帝汶人民防卫”的缩写;底部饰带上为葡萄牙文:“团结、行动、进步”。
国歌
歌词大意:祖国,祖国,我们的国家东帝汶,光荣归于解放事业的英雄,祖国,祖国,我们的国家东帝汶, 光荣归于解放事业的英雄,我们击退殖民主义,我们呐喊: 打倒帝国主义!自由的土地,不容被占据,在与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的战斗中,坚定果敢地团结向前进!走在革命的大道上,直到最后的胜利!
人口民族
2011年7月东帝汶全国总人口有117万。首都帝力是主要城市,人口大约16万人。
东帝汶土着人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