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经到来,京城的街道上已经是寒风凛冽。
剧组同样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并非是其他,而是进入到了反季节拍摄。戏中的背景是夏日毕业季。因此演员就需要顶着低温,穿着夏日的短装长裙进行拍摄。
一段戏拍完,霍冬喊了声“精彩”,陶雪他们就立刻裹上了羽绒衫。
“冻坏了、冻坏了。”陶雪瑟瑟发抖,已经冻的没力气去踢那个臭冬瓜几脚。
郭子风依然很乐观:“还算好。另外我觉得我应该长戏了。哈哈哈!”
“我也是,我也长戏了。”华莹露出笑容。自从离婚以后,她就不怎么爱说话,似乎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过来。不过拍摄了那么长时间后,她多少也开朗了许多。
工作人员送上了几碗滚热的姜汤,陶雪几个都“滋溜滋溜”的喝着。
“咦?”见到远处做雕塑状的霍冬,陶雪好奇问道,“这几天臭冬瓜遇上什么啦?怎么像丢了魂似的,不会家里出事了吧?”
“别理他。他在闭关呢。钻牛角尖出不来,不是打通任督二脉,就是直接走火入魔。哈哈哈!”虽然是在开玩笑,但郭子风最晚就问过了,他同样发现了霍冬的情绪不对。
不过这种事,别人真的无法帮忙。只能依靠自己慢慢的走出来,说不定能悟出另一个境界。这种感觉很玄妙,无法用笔端来解释。不过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屏障。闯过去也就过去了,闯不过去那谁也没办法。
但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好事。如果真的有所领悟,那就是一种极大的突破!
……
此时霍冬脑中已经是一片混乱。他感觉自己都快要精神分裂了。怎么去抓住这影片的精髓呢?这样拍摄能否起到效果?还有哪里能更完善一些呢?……
想着想着,霍冬就准备从头开始再捋一遍思路——之所以拍这部电影,那是为了完成石头哥的心愿。无所谓大卖还是扑街,更没想过获得什么奖项。
那么说起来,其实拍好拍坏都没什么问题。只要自己能努力的完成,石头哥就会含笑九泉。所以是自己想复杂了吗?问题就是那么的简单!
对!就是简单!
霍冬觉得豁然开朗,当时就是要求陶雪他们简单些,那么自己为什么越弄越复杂了呢?
电影是门艺术,这门艺术其实特别简单。相信真实、相信这个故事、相信这个背景、相信演员的表演,如果都能做到的话,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
“臭冬瓜?”陶雪拉了拉霍冬,见他双眼越来越明亮,忍不住一哆嗦,“你别吓我哦?”
霍冬脸上浮现出了笑容,那笑容越来越多,到最后变成大笑:“哈哈!真实!对!就是这样!哈哈哈!”
霍冬笑的忘形,忍不住抱住陶雪,在她额上亲了几口。
“呃?”陶雪愣住了。她又羞又急,又有种说不出的甜蜜滋味,不知道该不该抽臭冬瓜几巴掌,还是……原谅他?
霍冬却已经站到片场中央,他大声宣布:“接下的戏先停一停,明天继续拍摄。还有,管哥,把所有完成的镜头都带上,咱们俩今晚一起合计合计。”
“呃?”陶雪摸了摸被亲吻的地方,忍不住自言自语,“臭冬瓜不会真的烧坏了吧?”
……
从那天起,剧组的气氛就慢慢出现了变化。他们发觉霍冬一直在保持微笑,对每组镜头的拍摄也变得胸有成竹。
渐渐的,他们更是发觉,演员的每场表演同样触动到了内心,每个人都投入了进去,似乎镜头前的一切,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
……
最后一场戏:孙芹向李桂良道别。她穿着时髦,甚至还烫了一头卷发,转身沿着走廊离开……
就是十几秒的长镜头,孙芹的背影,中跟皮鞋的脚步声,越走越远……
等到陶雪在走廊尽头消失,整个剧组一片沉默,没人出声催促,也没人提醒霍冬拍摄结束。
“杀青!”终究有曲尽人散时,不知道过了多久,霍冬才低声说道。
周围慢慢的响起了掌声,不断的有人在欢呼拥抱,有人在抹泪不舍。
霍冬同样是很不舍,浑身上下仿佛像是虚脱了一样。他并不知道,也是他没有经验,这就是入戏太深,而且是很罕见的整个剧组的入戏。就霍冬本人来说,包括陶雪那几个主演,他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心理恢复,才能够慢慢的平复出戏。
突然间,霍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左右张望,虎妞哪里去了呢?
他迅速的站起来,越走越快,最后小跑着到了走廊尽头,就见陶雪蹲在拐角后面,捂着嘴早已经泪流满面。
“傻丫头!”霍冬鼻尖有点发酸,把哭花了脸的陶雪拉到自己怀中,轻轻拍着背安慰,“都拍完了。没事了,没事了。”
“我知道。可我就是想哭嘛。”陶雪的语气带着一丝撒娇。
“嗯!乖!”霍冬并没说些什么。在这样的气氛中,谁又舍得离开呢?
……
《乡归情梦》正式杀青。霍冬有遗憾,在拍摄中途才进入到了入戏状态,前面的镜头已经不可能重新拍摄。但遗憾中,同样也很高兴,刘石的心愿终于完成,自己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当天的杀青宴,几乎每个人都是大醉一场。霍冬首次有了这样的感觉,这影片就是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手中诞生,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就是这个孩子是个残缺品,让自己总有些惋惜。但世事总有不如意,也只能如此了。
而在杀青宴的中途,霍冬接到了杨耀的电话:“冬子!你的戏怎么样了?别忘了魔都卫视的新年晚会。”
“呵呵,拍完了。现在正吃着杀青宴呢。明天就动身,应该和雪姐一起去。”
“哦?这么快?”杨耀有些惊讶,没想到霍冬拍摄的速度惊人,“那拍的怎么样?”
沉默了几秒,霍冬很肯定的回答,“半部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