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造反两字,朱标直接傻愣在了原地。...
在皇宫中,他还在父皇面前,替苏辰求情呢。
谁知,这刚一见面,就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世间丑恶。
这苏辰,都不打算找个借口搪塞一下的吗?!!
再看一旁的老朱,脸直接气成了酱紫色。
他直接指着苏辰,破口大骂道:“狗县令,咱朝廷对你不好吗,你为何要公然造反!”
苏辰顿时露出一副看傻子的表情:“老头子,你脑子没问题吧,居然说大明对我们这些当官的很好?”
朱元璋一愣:“嗯?!”
“本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庆幸的是,如今天下太平,粮食充裕,所以粮价也便宜,90石米也仅仅价值20来两银子而已。区区20两银子,只够本官和老仆二人果腹而已,甚至连成家立业都做不到。就这么点俸禄,是谁给你的错觉,让你觉得朝廷对当官的都很好的?”
“再者说了,当今洪武帝杀起贪官来,那是毫不手软,更是喜欢连坐。也就是说,我勤勤恳恳为大明奉献一生,结果到头来有个亲戚做了贪官,最后处决的时候,还得把我捎带上,这不是扯淡吗?换做是你,你能想得通?”
苏辰起身,目光直接迎上了朱元璋那双杀人的目光。
一连串的反问,就像一颗颗炮弹般发射出去,直接把朱元璋问懵逼了。
但是朱元璋也是反应快。
仅仅一瞬间,他就反应了过来。
看着苏辰咆哮道:“既然你觉得朝廷对你不好,那你为何不脱掉你这身狗皮,辞官回乡?还不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力,又不肯安分守己的为朝廷办事,这才心生造反的念头,像你这种是非不分的狗官,真是该死,该杀...哼,就凭你上元县一隅之地,也想对抗整个朝廷,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一句句有力的回击,彰显着朱元璋的自傲。
在对待官员的态度上,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做错。
当官的,就该过着清苦日子,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服务。
现在是这么认为的,将来他也会是这个想法,毫不动摇!
但是,苏辰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他哑口无言。
“本官早在前两年就递交了辞呈,但是被吏部驳回了。”
朱元璋:“嗯?!”
怎么感觉被打脸了呢。
而且,脸蛋被打的火辣辣的啊!
辞呈被驳回,这不是逼着人造反吗?!
这时,一旁没有开口的朱标,见老父亲吃了瘪,连忙上前打圆场道:
“小县令,话可不能这么说,吏部驳回你的辞呈,那证明是吏部的问题,并不能代表整个朝廷。”
“你可不能为了一己私欲,就强迫上元县的百姓,随你造反啊。”
“小县令,听句劝,把该交的税赋交了,我们便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几句,饶你性命。”
在朱标看来,苏辰造反,必定要抓丁入伍。
而打起仗来,最遭罪的也是这些无辜的百姓。
苏辰倒也没急着反驳,反而缓缓踱步走向了县衙外。
朱元璋父子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也满是狐疑的跟了出去。
大街上,车水马龙。
望着眼前一片风景,苏辰瞥了眼朱标,淡淡说道:
“造反一事,我与上元县百姓同心同德,不存在强迫一说。”
“如果不信,你大可以随便问一名路人。”
不等朱标动作,性子急躁的朱元璋,直接走上街,找了一名扛着锄头的憨厚老农,问话道:
“老乡,听说你们上元县要造朝廷的反,可有这个说法?”
老农倒也客气,放下锄头,和蔼道:
“是有这回事,不过俺也不是太清楚,只是听说苏县令要造那皇帝老儿的反。”
听到皇帝老儿四个字,朱元璋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
这老农,看着憨厚老实,怎么对当今皇帝的尊称都没有一个?
为了不打乱自己的目的,朱元璋只好强忍着怒火,继续问道:
“当今陛下,丈量全国土地,为老百姓分田,如此仁爱的皇帝,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为何还要造他的反?”
“放他娘的屁!!”
不等朱元璋把话说完,老农直接瞪眼骂娘,刚才憨厚老实的形象,更是一扫全无。
取而代之的是,义愤填膺。
“皇帝老儿当真仁爱,为何要收那么高的田税?虽然俺承认,比起前元时期,现在的田税确实少了不少,可俺辛辛苦苦耕作半年,到头来还是只能勉强吃饱饭!”
“上个月,女儿得了重病,俺把粮食卖光了,也才筹措出半两银子。俺想变卖家里仅有的十二亩地为女儿治病,你知道那群狗大户出多少钱吗?”
“多少?”朱元璋神色一凝,感受到了不对劲。
“十两银子,才给十两银子啊!!”
哗!
此话一出,犹如一道奔雷在朱元璋心中炸响。
十二亩地,才给十两银子的价格。
也就是说,平均每亩地,连一两银子都不到。
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此时,朱元璋心中已然五味杂陈。
别看他是大明的皇帝,可在以前,他也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
他能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贫苦农户的辛酸与无奈。
被人欺负都还好,能有条活路就行。
可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欺负你的人,连条像样的活路都不给你留,硬生生的把你往死路上逼!
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大明皇帝,朱元璋了!
“幸亏有苏县令帮助俺,要不然,俺女儿就真的要....”
说到最后,老农更是捂脸哽咽了起来。
可哭着哭着,老农却又抬起头,眼神中散发着坚毅的光芒。
“所以,要是从皇帝老儿和苏县令两人中支持一个,俺肯定选苏县令,没的说!!”
话音落下,不仅是朱元璋,就连一旁的朱标也都楞在了原地。
两人就像石化般,任由风中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