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国俊终身伯爵晋世封侯爵,可还真热闹啊。”

侯方域坐在东城临街茶楼雅间,看着楼下街上张国俊的车队经过,语带不屑。

张皇后被废,身为皇后之兄的张国俊却晋爵,这不是卖妹妹吗?张国俊不仅没为妹妹、外甥说半句话,居然还在报纸上公然称颂太子贤明,甚至第一时间去东宫拜见。

更别说如今张国俊的女儿还送入东宫为太子嫔。

节操全无啊。

张国俊其实也没什么太坏名声,因为锦衣卫指挥使没当几天就被免去,这几年专心经营工商贸易,便是富可敌国,身家千万。这样江南士族出身的纨绔后戚,本来也没人会太在意。

可现在出的这档子事,还是引的不少人鄙夷。

“胳膊拗不过大腿,况且张国俊也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纨绔子弟,皇帝随便抛点甜头,甚至都用不着威胁,他就屁颠屁颠的奉承了。”陈贞慧直言,虽然张国俊当初也加入了复社,但这复社公子当初可不会认识张国俊,就算现在依然瞧不起。

冒辟疆看着宁波侯的这排场,也只是冷眼旁观,这队伍确实很有排面,前面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丁护卫开路,中间张国俊乘坐的是四匹马拉的四轮大马车,镶金嵌银极为华丽不说,还不止一辆。后面又是骑马家丁护卫,极为排场。

连他们家家丁的马,都是青海和西域大宛来的名马,这种马自然是极贵的,马的鞍辔,家丁的衣服,都是非常整齐而高档。

张国俊身家千万那绝对也不是浪得虚名的,据说人家身上随时都装着袋金瓜子,半两一粒,随时赏人。他身边的随从,则还带着许多龙银,出手阔绰的很。

皇帝节俭,平时不过四菜一汤。但张国舅一顿席上千两银子,买个名妓花三千块,重金订制装饰的一条豪华游艇,甚至花十万两银子,就是这么豪爽。

张国舅有些近乎爱炫的张扬风格,虽然被很多人不屑,但却也有些人喜欢,觉得豪爽大气,真性情,最重要的张国舅经营有方生财有道,不偷不抢,人家做钱庄、当铺,甚至开银行搞海贸开矿,人家有实力啊。

“张国俊、毛有伦这种怂人不说也罢,只是为何满朝公卿,在立储这种大事上,为何就没有半个人站出来?”侯方域感叹。

方以智直言道,“也不看看朝堂之上,满朝公卿都是何人,尽是天子心腹元从,谁反对?”

要是换做一年多前,也许反对的会不少,诸如他们鼎鼎大名的四公子会站出来反对,也许刘宗周黄道周这二周,甚至祁彪佳等也会站出来跟皇帝争一争。

但去年挂职一事后,朝中那些敢发声的肯发声的还有几个?

剩下诸如刘宗周这样的老炮,现在都沉默了,他自己当然是说以国事为重,但明显是皇帝威望高,完全掌控了朝政,甚至他的那套行事,还让长期在朝中的刘宗周刘大炮都已经渐渐潜移默化接受那一套了。

至于说洪承畴、钱谦益这类人,就别提了,他们这些大聪明个个都是识时务者,反而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自己立场的,他们只会揣摩圣意,奉迎圣意。甚至比以前在崇祯朝时还过份,钱谦益更是完全就沦为天子应声虫。

再没有半点自己的声音,以前在崇祯朝,钱谦益还是东林领袖,还在朝中搞党争,再现在,纯粹就是奉旨办事。

其实就连他们复社四公子,这次来京,现在也还没离开,但他们在立储这件大事上,一样保持着沉默。

一来是四人到台湾呆了一年多后,变的更加务实起来,他们也清楚这件事情,以皇帝的性格还有他的权威,是没有余地的。甚至内心里,他们其实也并不是就真的反对皇帝立朱弘甲。

要是以前,这肯定是可以争的,借机跟反对者党争,甚至借反对皇帝扬名获取政治声望等,但现在这些手段都是行不通的死路。

“你们说天子为何这么急着立大皇子为储?”

“如果真如陛下所说的立嫡以长,其实取消大皇子过继给元皇后之事也是可以的吧?相比之下,立九皇子,也完全没问题啊?”

二月的街头,虽然不比比正月时热闹,但依然还是人来人往。

茶楼里十分暖和,一壶茶散发着清香。

“辟疆,你觉得呢?”

冒辟疆已经在准备返台,他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务,继续挂职台湾,但现在是挂职台北知府了。

冒襄端起茶杯抿了两口,望着张国俊的车队,缓缓道,“陛下推崇秦皇汉武唐祖宋祖,他今年的那首沁园春·雪大家也都欣赏过吧,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评点历史人物,霸气侧漏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几人都点头。

曾经的复社四公子,那也都是极为才华的,这诗的好坏他们自然也是一眼便知,确实大气磅礴,胸襟豪迈。

“那句欲与天公试比高,透露了许多啊。”

面对着几位好友,冒辟疆也是没什么保留,直言道,“我觉得皇帝立大皇子为太子,而不立九皇子,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嫡长不嫡长,与真嫡假嫡无关,当今天子是何等英雄帝王?

硬是在这残破倾危的江山中,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短短不到五年,就尽复中原。

这等本事,就算是太祖复生,也没这般雄阔啊。

虽说才起兵数年,可不仅军事上驱逐了鞑虏,而且他不是简单的收复江山,而是推行了这么多新政,今日大明江山虽复,但其实与以前的大明朝其实可以说不一样了。”

几人点头。

如今的绍天朝,倒可以说跟当年刘秀光武中兴一样,立都洛阳的东汉朝,与立都长安的西安朝,虽都是刘家人建立,但连基本的国策都不一样了。

西汉一直是抑制打击豪强的,但刘秀却是联合豪强建立的东汉。

冒襄认为皇帝推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制度上更是处处复古秦汉唐宋,这里面也透露着皇帝的雄心壮志。

既要恢复汉唐旧疆,甚至也要如汉唐一样开疆拓土,更要如汉唐强盛,也要如两宋经济富强。

而他做为中兴天子,权威无上,拥有大明朝不弱于朱元璋的专政大权,这样的皇帝,又有那样的雄心,那他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就绝不会如普通皇帝那样只会按嫡长制来选。

“皇帝其实是要立贤。”

“大皇子寻回来后,皇帝没立他为太子,九皇子出生后,也没立为储君。为何是现在立大皇了为太子?偏偏是皇帝亲自带在身边教导了一年多后的现在?“

“都是因为大皇子由皇帝亲自教导后,其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足够赞赏,皇帝不止一次的公开称赞大皇子性格坚毅坚韧,说他小小年纪经受了磨难考验,还说他聪明好学,知上进,夸赞他贤,这些都已经透露了。”

皇帝要立贤而不是立嫡立长。

立嫡立长,确实是一条极重要的继承制度。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继承人立的是谁?谁又最终继承了他们的帝位?”冒辟疆反问。

大家不免陷入沉思,一语惊醒梦中人。

皇帝也是要分成三六九等的,如祖龙始皇帝,那是皇帝之始,汉武帝更是能够永载史册的大帝。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那种万里挑一的皇帝。

他们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他们不是一般的规则遵守者,而是规则的制订者。

秦始皇就没立长子扶苏为太子,最后也是胡亥做了皇帝。

汉武帝一代雄主,先是废了皇后陈阿娇,立了曾是姐姐家歌妓出身的卫子夫为后,其所生嫡长子刘据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可最后却起兵造反失败被杀。刘彻晚年也是立幼子为太子,还立子杀母。

天可汗李世民自己是靠玄武门兵变杀兄囚父夺位的,他一开始也是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可后来却还是把当了十六年太子的承乾废了,废太子后也没立嫡次子李泰,反而是最后把储位给了最后一个嫡子李治。

赵匡胤也是雄主,虽然有人觉得好像功绩不高,但能终结五代乱世的人,又岂一般,虽然他死的早,没能收复幽云,但也只是可惜死太早,不那么早死是有可能收复的。

他在世时,长子早夭,次子赵德昭虽贤,却只初授防御使,死前都没给儿子封王,更别说立为太子,

最后帝位被亲弟弟夺去。

这四位皇帝尊崇的伟大帝王,结果没有一个是嫡长继承皇位,秦始皇是次子,汉武帝是庶幼子,唐太宗是嫡三子,宋太祖是胞弟继位。

嫡长子制,最根本的原因是稳定,因为嫡长子基本上没太大争议,而如果立贤争议大。

但是,对于那些开创王朝的帝王来说,他们虽然很想开个好头,但开国之初往往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强有力的继承者,才能把王朝发扬光大。

秦始皇、隋文帝甚至是西晋武帝这几位开创大一统的皇帝,他们开创的大一统王朝,都是出在第二代继承人上,秦、隋甚至二代而亡,晋武帝立了个何不食肉糜的太子当皇帝后,也是折腾出八王之乱,把西晋朝折腾没了。

甚至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他立的嫡长子刘盈,在他死后由母亲吕后等扶持当了皇帝,可大权却尽为吕后所掌,吕世乱汉,甚至差点把大汉给篡夺了。

中国大一统的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开国皇帝立的太子不是死就是废,唐太宗和宋太宗还都是靠自己夺位。

就连大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决定立嫡孙而不是立嫡子,朱允炆一开始不是朱标嫡子,是庶子,但太子妃去世的早,朱允炆的母亲扶正成太子妃,于是他也成了嫡子,而原配所生嫡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允熥年纪比允炆小,因此嫡长孙允熥降为嫡次孙,朱允炆由庶孙变成嫡长孙。

后来朱元璋也还是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一来朱允炆虽然以前是庶孙,但现在是实打实的嫡长孙,其次,允熥的母族是常家蓝家,而常遇春蓝玉都是被朱元璋清洗的对象,大杀功臣的朱元璋当然也要考虑这一点。

只是他也想不到,嫡长孙朱允炆,却担不起帝国大任,即位就削叔叔们的藩,结果逼死了几个,又逼反了燕王,最后靖难起义夺了他的江山。

在冒辟疆看来,当今天子那就是跟朱元璋一样开创王朝的雄主,立储这事自然得考虑长远,要不然跟秦始皇杨坚一样,二世而亡,或跟司马炎一样立个何不食肉糜的太子,九泉之下,棺材板也是要压不住的。

也许九皇子将来也很贤,但对于皇帝来说,还得考虑到稳定这个大因素,他不能等待十几年,若是不能早点决定,储位长空,就真会引发夺嫡之争,这是不容许的事情。

所以要么现在就立九皇子,要么就马上立大皇子。

最终,朱以海不打算用十几年时间去赌一个不可知未来,也不想引发朝中的什么大皇子党、九皇子党的夺嫡,干脆便立‘嫡长子’朱弘甲为太子。

至于九皇子,直接废掉其母张皇后,再提前定下将来封藩奴儿干都司永宁,让他还才一岁,就彻底失去夺嫡资本,还把他的舅公、娘舅都拉拢到太子这边,让他们嫁女给太子为嫔,彻底绝其娘家势力支持可能。

这就是皇帝一惯作派,行动果决,既然决定好,就会再犹豫不决,一步到位。

朝中没有九皇子党,将来也不可能再有。

“太子曾被掳关外六年,他真的适合为储吗?”侯方域道。

“陛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不经世事永远天真,英雄永远出于炼狱,能够在关外磨练六年归来,还能这么沉稳坚韧,确实已经强于历朝无数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不知民间疾苦不懂人情世故的太子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觉得天子不过而立之年,还有的是时间来验证他的决定的。”

四公子都低头喝茶,是啊,这个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他们也没必要再去掺和,还是再看看这东京的繁华,然后准备去青岛乘船回台湾继续挂职吧。

朱以海是位英雄帝王,但就算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没有一个是完人的。

下次再回朝,就要去北京了。

虽然天子废后立储这事,做的有些瑕疵,甚至小张皇后的遭遇让人觉得怜悯,但他们也都不再是那些只知在青楼酒店高谈阔论的年轻士子了。

当年嘉靖皇帝以名藩继承大统,从湖北来到北京继位的嘉靖,想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伯父、生父都是皇帝。

但这事引发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坚决反对,非逼着嘉靖过继给明孝宗名下,抛弃原来的兴献王一脉,他们让嘉靖管明孝宗叫爹,管他生父叫叔叔。

为此爆发大礼议之争。

十二三岁入京继位的嘉靖,继位初因生父尊号和皇统问题,与朝臣发生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后来直到嘉靖十七年,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明世宗的胜利最终结束。

嘉靖朝大礼议之争,本质上其实就是外藩入继大统后,没有根基的少年天子,争夺朝堂控制权的斗争,这场“大礼议之争”,既不关国家的存亡,又不关百姓的福祉,却争了十几年,甚至动摇了大明国本。

根本原因就是君权的争夺,后来嘉靖真正亲政后,最终惨胜,也标志着他终于夺回了本就该属于他的皇权。

外藩入继大统的少年嘉靖都能跟大臣争的头破血流,而如今这位中兴明主,又岂会在这种大事上退让?

偏偏这位绍天帝之威,真如日月当空,威势无两,朝中又尽是天子心腹,所以有几个还会站出来争?

争的当然也有,但他们的声音却根本传不出去,完全被掩盖住了。

“不愧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能说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份霸气,当今天子确实当的起。”

别看这位起兵才几年,皇帝还没当满五年。

但是论皇权的掌控,论其专制,那估计就是朱元璋都得说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

至于大明其它十几位皇帝,宣德正德看了要流眼泪,嘉靖万历看了能羡慕的眼红,崇祯更是得羞愧的再上吊一次。

他们哪一个,要是有朱以海一半的这种掌控度,也不至于说什么几十年不上朝,甚至连打了大胜仗,结果被文官说只砍了几个蒙古鞑子脑袋,更别说崇祯那样满朝文武都欺他骗他的情况了。

四公子有些落寞,给这样的圣天子做臣子,其实是有些憋屈的。

“哪天离京?”方以智问。

“后天吧,一起?”

“好,那就后天一起去青岛乘船。”大家突然没了聊下去的兴致,放下茶杯起身离开茶楼,各自离去。

在那喧闹的街头,脚步甚至都有些沉重。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