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闹归吵闹,岳文雍等人却懵然不觉,只管安安心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莫行云有时会带来些零碎消息,众人都当笑话听,并未放到心里。
直到江守泰匆匆赶来,说出重大变故,众人才大惊失色,尽皆忐忑起来。
作为宫里事实上的太监首领,乔仁居然被元启帝赶回家了。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起因是元启帝下旨,将宫内最重要的机构“司里监”交给乔仁管理,俗称司里监掌印。
按照惯例,乔仁总要谦让一番,才好正式走马上任。
将推辞文书递上去之后,乔仁便带着一帮小太监跑去西山游玩,将表面功夫做的十足。
然后便出了岔子,元启帝居然顺水推舟,准了他的推辞请求。
等乔仁得信返回后,等来的却是居家闲住。
本来板上钉钉的掌印大权,就此变的扑朔迷离。
至于其中原由,江守泰也说不太清楚,总之就是有小人搞鬼,才会横生枝节。
像这样的事情,岳文雍等人仅是听听,实在帮不上太大的忙,唯一能出力的地方,就是让江守泰不必在意银钱,需要花的时候,尽管洒出去即可,将来由崖州总部统一负责。
又过数日,莫行云从城内赶来,说起近日之事。
邢飞白离京前往辽东前线,此时官员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乔仁那边,总之一浪叠着一浪,京城的风景果然不同凡响。
八卦归八卦,事情涉及到乔仁,总要找岳文雍等人商量一番,心里才能踏实。
......
江守泰、莫行云先后赶来通报消息,岳文雍就是再心大,也发现势头不对,若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局面定会大大不利。
乔仁一旦倒台,福瑞昌就算凉了,至于华兴,怕是也没啥好果子吃。
头绪太过纷乱,岳文雍也是头大如麻,干脆让大家各自忙去,仅留莫行云、江泉端坐炕上饮茶,自己则来到院中,一个人绕圈转悠起来。
也就两刻钟的功夫,岳文雍回屋上炕,向莫行云询问起太监和皇帝、大臣之间的关系。
像乔仁这样的大太监,不会这么脆弱吧?
据莫行云所言,在大燕朝,太监势力从来都不容小觑,其相关权位,以及与皇帝朝夕相处的便利,都是朝堂大臣所不能企及的。
表面上,太监的本职工作很简单,就是伺候皇室众人的日常生活,顺便干些抄抄写写、上传下达的杂活。
像司礼监掌印这种重要岗位,也仅是帮皇帝盖盖章而已。
问题坏就坏在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各自都有小心思,谁也不想被牵制,斗争在所难免。
皇帝就一个人,肯定对付不了人数众多,个个都是从科举杀场拼出来的大臣群体。
而作为时时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便自然而然地充当起皇帝的参谋和眼线来,渐渐有了实权,或者叫影响力更为妥当。
同样情况下,大臣们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天差地别,天然处于劣势,若想达成平衡,就得与宫内太监做些勾兑。
由此一来,太监群体在朝堂之上,便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面上,太监不得干政是红线,任何人不得逾越,可在历朝历代,这条红线基本形同虚设。
按照当下的潜规则,太监在效忠皇帝的前提下,同样有与大臣们勾连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借机牟利,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内的地位。
作为宫内太监首领的乔仁,同样不能免俗。
说到这里,莫行云停顿下来,涉及到更深刻的朝堂纷争,他也说不明白,总之三者互相制衡,纠缠不清,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理清楚的。
随后,岳文雍又向江泉发问,就凭乔仁和元启帝的关系,怎么就走到这步田地?
江泉摇摇头,表示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可回答不了,但要说乔仁对元启帝有抚育、陪伴、教养的恩情,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天历帝对太子一门颇为冷落,若不是乔仁内外倾力护持,岂能艰难走到今日?
总之,乔仁在太子宫中管事二十多年,功劳、苦劳一大堆,这次返家闲住,完全不合常理。
用江泉的话来说,或许过些时日,皇帝念及多年相处恩情,还会把乔仁叫回来吧?
岳文雍再次看向莫行云。
莫行云同样摇头,表示对宫廷之事知之甚少,无法做出判断。
沉思许久,岳文雍继续询问起来。
假设有小人作祟的话,乔仁回归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人同时摇头。
假设乔仁不能回归,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二人继续摇头。
假设乔仁能够回归,又会出现何种局面?
江泉摇头,莫行云却脱口说出“腥风血雨”四个字。......
密议许久,岳文雍告诉江泉,即刻进城去找江守泰,让他尽快回来一趟。
......
数日之后,江守泰垂头丧气地来到城外宅院。
岳文雍让秋桐姐妹温了两壶酒,又弄了几个小菜,与莫行云、江守泰一起,盘坐在炕上,一边饮酒,一边叙谈起来。
不知不觉,已到六月初夏时节,算着日子,大家来京城定居已经快一年了。
相比朝堂上纷争不断,众人的定居日子过的还是挺美的,哪能料到反转来的如此之快,最稳当的乔仁,竟然马失前蹄?
江守泰叹了口气,说起近日情形。
乔仁果真是被小人算计了,而且还是平时照顾有加的亲信之人。
说起来,范康也算是宫里的老人了,多年来一直以忠厚老实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人缘相当不错。
正因为如此,乔仁才放心大胆地把他放到元启帝身边,成为贴身伺候的亲信太监。
之后,范康又与元启帝的乳母贺氏纠缠不清,乔仁亦顺水推舟,亲自将二人的对食关系确定下来,可谓是关怀备至。
一路照顾、提拨,最终却换来背后一刀,想想都觉得讽刺。
具体来说,就是在乔仁出宫游玩的同时,范康、贺氏二人说了不少乔仁的坏话,最终促使元启帝改变想法,同意了乔仁的辞让申请。
本想因循惯例,搏个好名声的乔仁,就此陷入泥潭。
回家闲居没两天,几个消息灵通的大臣便上书挑拨,提起宫内旧事,准备将乔仁往死里整。
随后,元启帝安排刑部彻查,乔仁只好上书辩白,搞成了一团浆糊。
说到这里,岳文雍急急发问,所谓的那些旧事,到底要不要紧?
江守泰叹了口气,表示乔仁身居高位,哪能事事周全?
处理几个不规矩的小太监,与资历差不多的几个大太监明争暗斗,都是宫内常事,真要撕咬起来,谁也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