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寨中,羽胜麒在得到广州传信之后,顿时呆立当场。
好武归好武,真要上阵杀敌,已经年过半百的羽胜麒,可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商量,羽应鸿一脸苦色,让他找顾恒商量去,就凭咱们这两下子,除了去送死,还能落下个啥?
羽应涛倒是颇为振奋,表示好男儿就该向祖辈学习,征战杀场,为君上分忧。
听老二说出一番豪言壮语,羽胜麒也跟着激动起来,不管怎么样,当今皇上能想起他羽家来,总归是满门荣耀。
副总兵的职务,那可是所有武人求之不得的梦想啊。
父子三人来到后院,与顾恒、纪伟商议任职一事。
顾恒二话不说,直接跳脚开骂,到底是哪个混蛋出的馊主意?老羽,你可不能上当啊。
福兴寨刚刚有点起色,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干出这等拉杂事。
调虎离山,这分明是把达兵往火坑里送嘛。
纪伟倒没像顾恒那般激动,只是告诉羽胜麒,前方是万里征途,其艰难程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女真人厉害不厉害,咱们不清楚,问题是上战场,死人是肯定的,你们羽家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曹洪在蓟镇当过兵,你们老哥俩最好商量商量,省得出了岔子。
议来议去,羽胜麒直接告诉二人,圣旨已下,这事根本没有转圜余地,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去了以后怎么办?如何打胜仗?歼灭女真恶贼。
一百名火枪兵,实在是太少了,华兴这边也要出些力,才能对得起君上收留之恩。
既然必须去,羽胜麒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多弄些火绳枪,让那帮女真野人,看看真正的燕朝强军。
顾恒给出的回应倒也简单,那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等返乡定居,也是要讨生活的,肯定不能白白奉献。
羽胜麒想想也是,在商言商,这笔银子还得朝廷来出。
总之,征战杀场,才是羽家男儿本色。
......
曹洪从三亚返回之后,就在村中住了下来,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将一年来奔走各方的疲态缓过来,找回往日龙精虎猛的精气神。
随后,曹洪便前往四水码头,与施耀汇合,张罗起西江沿岸的货运布局,不管是走濠镜,还是走新会崖门水道,都需细细筹谋,才能对得起华兴重托。
羽家派人来寻时,曹洪正在顺德县桃源村做客,与村长黎兆兴商量苎麻外运之事,鼓励他们扩大种植规模,反正有华兴这个大主顾,肯定不愁销路。
得知羽胜麒被朝廷任命为援辽副总兵,即将前往辽东战场时,曹洪直接惊的目瞪口呆,脑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送死”。
匆匆赶回河畔村,董承军已经等候数日,说是要跟着曹洪一起去广州,确认相关细情。
二人即刻启程,不久便来到广州城,董承军在福瑞昌商铺等消息,曹洪则马不停蹄地去羽家访问,询问相关情况。
晚间返回时,表示羽家众人个个欢喜,说是数辈受朝廷恩典,终于迎来尽忠时刻。
此时的广州达兵,家家户户都在筹措北上事宜。
董承军有些理解不了,开口向曹洪询问,羽家到底是咋想的?不远万里前去送死,竟然还开心、欢喜?怕不是脑子有病?
曹洪叹了口气,表示像羽家这种世袭指挥使级别的军户,给皇家卖命乃是本分,如果侥幸建功,家族地位还会继续提升,并且荫及子孙后代。
那些达兵也是一样,他们在广州城内或许地位低下,但和乡野之人比起来,可要好过多了,至少能保住温饱生活。
若是出战建功,家族便能得到恩荫回报,代代受朝廷抚恤。
皇恩浩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董承军继续追问,直言曹老掌柜亦曾从军,为何没有此等待遇?
曹洪笑了笑,表示世袭这种好事,仅在燕朝开国时才有机会,至于现在嘛,朝廷那些重臣还争不过来呢,哪能轮到我等草民?
当年在蓟镇从军,属于募兵性质,平日混些吃食,离开时拿些遣散银子,就算圆满啦,岂敢奢望世袭这种贵族待遇?......
听曹洪解释一番,董承军才略微点头,总算是理解了羽家狂热之下的内情。
坐在旁边的曹廷瑞、于嗣业各有所思,但都没有发言,显然对羽家情状早有预判。
倒是施红英挺着肚子,带着侍女过来奉茶,低声提醒众人早些歇息,再大的事,不是还有明天呢嘛。
......
十数日后,羽胜麒匆匆返回广州,并给曹洪传信,邀请其来家中面谈。
这一次,董承军亦随行前往。
大宅之中,曹洪看着义弟,一时间百感交集,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情绪。
事情明晃晃摆在眼前,没有福瑞昌、没有福兴寨、没有与华兴联手等事情发生,谁会想到让达兵奔赴辽东战场?
居中使坏的,大概率是赴京送炮的胡总督,或者是京城中那些看着福瑞昌眼红的广东官员。
想想数年作为,曹洪心中满是歉意。
怎么都没想到,第一个代价,竟然落在羽家头上。
有朝廷旨意在前,讨论去不去已然没有意义,此时能做的,便是把出行准备做到最好。
返程路上,羽胜麒很快进入角色,越想越觉得担子沉重,胸中那点军略,怕是应付不了辽东那种险局。
此时的达兵,虽然承担守城职责,但在这承平数百年的广州城,根本就没有机会打仗嘛。
将是从未领过军的将,兵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兵,就这么冒冒失失地出行,下场怎么会好?
见董承军一同来访,羽胜麒再次放下脸面,请求华兴支援。
总之,没有火绳枪这种“神器”,达兵千里赴辽,结局实难乐观。
听到顾恒说法,董承军也只能苦笑,表示招抚未定,华兴就上赶着出力,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之前和曹洪商议时,董承军建议由总督胡英怀出面,去和总部商谈,或许能找到可行的合作路径。
那一百枝火绳枪的费用还没着落,若是继续加码,仅凭福瑞昌的财力,怕是远远不够。
曹洪与董承军意见一致,不管怎么样,事情出在广东地面,他胡英怀岂能袖手旁观?
另外,即便是出行,也不能拔腿就走,先整军、再练兵,等有些模样了,再去辽东不迟。
圣旨要求达兵赴辽,但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到?还需和总督大人面谈,若是拖上一年半载,将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来,效果肯定更好。
用曹洪的话来说,战争不是儿戏,总要进行充分准备,才能开赴战场,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