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江水为证,愿持杀剑,为大宋杀出个万古风华!
“江水为证,愿持杀剑,为大宋杀出个万古风华!”
李彦仙度过了清凉江。
一手持剑。
于万军之前高呼。
“江水为证,愿持杀剑,为大宋杀出个万古风华!”
“江水为证,愿持杀剑,为大宋杀出个万古风华!”
“江水为证,愿持杀剑,为大宋杀出个万古风华!”
将士们随之也跟着一起起誓。
这可能是他们遇到的最难打的一场战斗。
跟随李彦仙的将士们西军,在经历了洛阳一战之后,一直都是修生养息,并且执行着最严格的操练军规在训练着。
后来,便是攻打石州和隆德府,而隆德府一战,其实并不是很难。
因为金贼那边也没有打算死守隆德府。
再后来。
就是挥师南下。
一直到了这清河,再一次和完颜娄室对上,也就是他们的第三次艰难的战斗。
如今,是第四次。
而全军上下也都知道,金贼依然打算死守冀州。
所以就要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
谁能够扛得住压力。
李彦仙开口道:“金贼就在前方,这将可能是我们遇到的最强的一次战斗,也将会是我们铭记史册的一次战斗。”
“兄弟们,你们可曾怕了?”
将士们高呼。
“不怕!”
“不怕!”
“不怕!”
李彦仙很是满意。
他说道:“好,我也不怕,因为有着你们作为我的坚强后盾,因为你们给了我可以和金贼一决死站的底气和信心!”
“看到了,我已经让人把船只带走了。”
“陛下想要组建大宋最强的海军,想要直捣黄龙,抄了那金贼的京师。”
“我打算把这些船只送去济州,给韩节度,让他好组建大宋最强的海军。”
“所以!”
“所以我们不会有船只来接送我们撤退,我更加不会下达撤退的命令。”
“死。”
“也要战死沙场,也要杀死金贼,杀一个,那就是赚了,杀两个,那就是好汉,杀三个,就是英雄!”
李彦仙做了战前动员。
其实也有着背水一战的意思。
前面不远处,就是金贼驻扎的地方,斥候已经打探到了敌情。
“杀!”
李彦仙翻身上马,振臂高呼。
“杀!”
“杀!”
“杀!”
全军急速前行。
仅仅是一个小时不到。
就见到了金贼的斥候。
杀之。
再然后,是金贼的营寨。
踏破。
最后,和金贼的先锋大军相遇。
“咻!”
双方都是第一时间开始射击。
箭矢在空中就相遇了。
有一些,直接撞击在一起,折断了。
更多的却射向了对方。
盾牌举起。
慢慢地向前冲锋。
接着就是长枪队。
挺枪。
刺!
这是他们操练了很长时间,并且一直都是这么一个动作,而且还会在长枪上绑着石头,操练他们的手臂力量,为的就是现在这一时刻。
长枪向前冲刺的力道非常大。
金贼的铠甲再怎么坚硬,却不能护住他们的全身。
第一波。
宋军这边完胜。
“轰!”
紧接着,就是后面的神机营的火炮也已经推到了战场上。
一共十门。
再加上十几个虎尊炮,以及后方已经准备好了的火枪队。
李彦仙这边的装备算得上是精良。
力气大的,要么是长枪队,要么就是弓箭手,要么就是刀斧手,骑术好的,自然是骑兵营。
还有一些力气比较弱,骑术也不是那么的好的,各方面表现一般,就去了神器营,负责放炮。
十门火炮。
一次就是十发炮弹。
这在现在的这个战场上,绝对是大杀器。
金贼的后方顿时被炸的稀巴烂。
然而。
金贼却依然冲锋,没有后退。
他们也知道,这件是一场死战,不死不休。
先锋的碰撞之后。
火枪开始上前。
金贼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迎面就是喷火的火枪。
冲上去就被烧伤了。
顿时倒下一片。
火枪队立即后撤,长枪队再一次上前。
至于骑兵营,已经在护着主力大军的左右两翼,抵御金贼的轻骑兵侵袭他们的左右两翼。
厮杀一直未曾停止。
宋军这边的配合非常好,阵型的转换也从未出现大的乱子。
有人战死。
就有人立即补上。
神臂弩车驾上的重弩朝着金贼士兵开始发射,小腿粗的重弩带着破空之风刺过去,前边金贼士兵形成的盾牌阵列立刻就被打出来不少缺口,一支重弩飞进密密麻麻的枪阵中至少有数名金贼士兵被穿死。
大宋的神臂弩也是经过了改良,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
大宋时期的各行各业其实并不缺少人才,这可是承接了汉唐文风熏陶之后的大宋。
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弱宋。
但是想对来说,这又是一个把汉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的王朝。
也只有像是赵佶那样的皇帝才会把能工巧匠安排给自己修建垦岳,当真是浪费人才。
李彦仙也一直在关注着整个战场的战局,做到了及时调度。
这不过是一万多金贼的先锋罢了。
相信,金贼的主力应该还在后方。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厮杀,金贼终于是冲不动了。
他们开始后撤。
李彦仙则是死死咬住。
直到……。
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整个大地似乎都有了震动一样。
最先见到的便是冲天尘土,再接着,是金贼的旗帜随风飘扬。
黑压压一片金贼骑兵冲了上来。
“列阵!”
李彦仙立即停下来,让人开始列阵迎敌。
“迎敌!”
盾牌队立即上前。
骑兵营立即在左右两翼摆好阵势。
火枪营。
神器营。
也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金贼的骑兵很快就冲了上来。
“呼啦!”
金贼的骑兵在吼叫。
李彦仙则是立即大叫道:“杀!”
“杀!”
“杀!”
“杀!”
三声杀。
立即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
厮杀……再一次进行。
于这炎热的天气中,汗水早已经浸透了衣袍,口干舌燥、心火四起。
即便是如此。
将士们却没有一丝后退的想法。
他们是战士。
战士……就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
赵煊听了李纲的一些建言,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李公相。”
“真所谓不破不立,如今的大宋便是如此,金贼南下,才让天下人看清楚了大宋边军是个什么样子。”
“也让天下人看清楚了,重文轻武的后果。”
“没了真正的名将戍边,没了精锐大军的戍边,外敌轻轻松松地就能够入侵大宋。”
“朕不仅仅要建立最强海军,以后也要建立最强边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翻开历史的每一页,都可以看到北地蛮夷们对中原的迫害。”
“希望李公相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不是朕想要做暴君,而是他们在逼迫朕做暴君。”
李纲听了赵煊的话,心下自然还是有一些想法。
然而,就像是赵煊自己时长所言,大宋已经烂了,要是再不整顿一下。
区区一个金贼就能够覆灭大宋,到时候,还谈什么邦交、还谈什么天朝上国、还谈什么友好交往、还谈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
后晋的五胡乱华,那就是一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大宋难道也要走上那般道路吗?
弱国无外交。
大宋现在挡不住大金,还谈什么邦交?
赵煊的强硬态度其实也符合李纲心中的想法,只是……赵煊表现的太过于强势了。
这样一来,又和他心中的士大夫治国思想产生了冲突。
这也是为何李纲会在赵煊处死了赵楷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对的原因。
他不想赵煊真的变成了一个暴君,成为了李世民那样的帝王。
他想要让赵煊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千古一帝,一个身上一点儿污点都没有的帝王。
可惜。
那是不太可能的。
最是无情帝王家。
想要陈惟千古一帝。
怎么可能就一点儿污点也没有呢?
再说了。
赵煊处死赵楷,本身就是为了大宋的未来安宁所想。
留一个赵楷,后患无穷。
杀一个赵楷。
杀鸡儆猴。
李纲拱手道:“陛下之难处,臣应当理解,作为臣子的,本应该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况且,如今大宋图遭受如此大的磨难,当上下一心。”
“臣自请罪。”
赵煊扶起了李纲。
说道:“李公相,朕知道,你也是一心为了大宋。”
“以前的一切就让他过去吧。”
“如今朕需要公相辅佐,大宋也需要你这样的公相能震慑宵小,以免那些奸臣当道。”
李纲被赵煊的真情打动了。
真的。
竟然忍不住,流出了眼泪来。
有帝王如此,夫复何求?
赵楷肆意谋反,还想要向金贼委曲求全,还要割让河北三镇给金贼,把祖宗疆土当做是自己的家产一样,也不顾河北的黎民百姓。
这样的人,也根本就不适合成为大宋的帝王。
大宋的帝王也只能是当今陛下。
李纲想明白之后。
更加坚定了许多。
赵煊见此,也欣慰不已。
三天之后。
又是早朝。
李纲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百官们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因为他们也听闻李纲被赵煊独自召见了。
他们君臣之间,关系可能更加不一般了吧?
李纲再一次上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指出了地方上建立州学和县学的弊端。
第一个就是官商勾结。
有官员为了避免麻烦,直接把建造州学和县学的工程交给了富商。
富商则是粗制滥造,建造了几座屋舍,挂上牌匾,就成了州学。
这样的州学,如何能够招收学子,又如何能够教导学子?
学子们连一个学习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住所。
官员们根本就不管这样的州学合格不合格,等拿到了朝廷的拨款以后,自己和富商直接分了。
至于州学学院,可能挪作他用,也可能就空在那里。
学子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会去私塾求学,又或者是会去书院求学。
这一个奏章。
让户部、吏部、三司的一些官员倒吸一口凉气。
御史中丞秦桧却一直老神在在,若真要是论起来,他这个御史中丞肯定是有个失察之责。
但是他根本就不慌。
了解了当今陛下的心性,也知晓李纲的为人。
他知道。
陛下和李纲在演戏。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很少。
毕竟地方上的官吏,被整顿了三次。
年初李纲收取靖康二年的赋税的时候,就惩处了一批,后来,他让御史台的官员们弹劾了一批,完成了靖康三年的业绩,年底的赵鼎和胡寅负责赋税的时候,又惩处了一批。
淮南西路那些官吏,为了反抗,倒是直接闹出大乱子来。
却很快就被张浚平定了。
为此,还捉拿了朝中四品大员户部侍郎,问罪处斩。
地方上的官吏早就老老实实了,不敢再过分。
李纲所言,也不过是个别的州县。
他这是想要揽权。
陛下也应当是有意让李纲负责州学、县学的学院的建立,后期肯定还会有一些动作。
果然。
赵煊当即大发雷霆,表示要对这些官吏严惩不贷。
然后,秦桧就上前,拱手道:“陛下,御史台有失察之罪,臣请罚。”
赵煊挥挥手道:“御史台要监察的官员太多,如今又是开荒,又是州学、县学,肯定是忙不过来。”
“再加上,有一些官员暗箱操作,又如何能及时察觉?”
“不过,你御史中丞确实要记过,这种事情,本应该是你们第一个发现,却还要让李相公奏报,确实失察。”
秦桧躬身道:“陛下,臣建议由李公相负责监察各地州学和县学的学院的建立和完工。”
“国之本在于教育,不能只是做表面工程。”
“大宋如今缺少人才,当人人生而受教,人人能够读书明理,必然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之盛世。”
赵煊很是满意秦桧的表现,当即说道:“可!”
随即就下达了圣令。
李纲领了圣令,回到了自己尚书左丞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他原本负责的赋税任务,交给了赵鼎和胡寅两人,也就不要回去了。
如今直接开始负责州学和县学的学院建设任务。
赵煊想要的可不仅仅是在州县建立学院,还要让请名师教导,更想要的,是秦桧所言,人人都能读书明理。
其实,历朝历代也都在施行,毕竟儒家确实想要让人人都能读书,都能成为读书人,都能成为儒家子弟。
但是,他们却又不想读书人成为了给别人倒夜香的人,也不想读书人成为了屠夫。
这是一个教和身份之间的矛盾。
当然,之所以到了明清时期,读书人都是高人一等,也都比较稀缺,也是因为资源。
学院的学费可不便宜。
真要是建立州学、县学学院,广收学子,这个学费就是一个很大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