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议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长安,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自世祖光武皇帝都洛阳至今,近二百载。世传汉德将终,而主公力挽狂澜。此洛阳王气已尽,非汉德将终也。主公当奉天子还都长安。
且夫若定天下,主公兵锋欲往何处?辽东已宁,匈奴远遁。汉之患者,唯凉州、西域也。若向西用兵,天子都长安,上策也。”
不想当将军的女婿不是个好大臣。诸葛亮和陆议都是少壮派。胸膛里面年轻的心脏对军功无比渴望向往。
诸葛亮史载自比管、乐;陆议历史上在东吴刚出仕时只是做文秘工作的,后来好好的县令不当,非得向孙权请求带兵攻打山越,于是便在武官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在关羽威震天下、刘备天下称雄的时候,打败了他们。成就了陆议的赫赫威名。
这两个人建议刘备迁都长安,无一例外,都是把目光投向了西边。诸葛亮好点,要稳重点。只是点了点羌胡的问题。陆议就直白多了。
天下一统之后,主公你打算打哪里?陆议才不会相信,刘备麾下的猛将如云,他会舍得让他们闲下来。刘备当年手里只有个青州的时候,都把高句丽给灭了。这样的雄主,怎么可能会没有对外战争?天下还未一统,就派重兵去开拓西域,这就是明证!
现在劝刘备定都长安,将来要是再度出征西方,怎么会少得了他?陆议心高气傲,一身本事,才不愿意让世人说他是刘备的女婿,全靠刘备才能显贵。
可以说,诸葛亮和陆议的话,说到了刘备的心底里。在刘备想来,统一天下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向西边用兵。彻底消灭羌人,稳定凉州,然后全力开发西域,尽量把西域变成自己的固有领土。不听话的小国,就直接灭掉,然后移民过去,设置郡县治理好了。
西域与凉州,在一些人的眼中,毫无价值,在刘备的眼中,却是个大宝库。不说矿藏、物产,只说大力发展与西方的贸易,这一年得赚多少钱回来?
西汉、东汉几百年,只把西域看作遏制大漠胡人的一种战略手段,朝廷对于贸易并不是很上心。所以西域才有后来的三绝三通。有用了就开通西域,打跑了匈奴,就随意放弃。然后在草原之上胡人势大,又去控制西域来牵制胡人。这在刘备看来,简直是傻得可怜。
以官方的力量,去大力推动贸易。只要能赚到钱,后面的事情,都不用朝廷去做了,那些眼红了的商贩们,自然会蜂拥而上。西域的汉人多了。这西边也就彻底安稳了。到时设立郡县,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如果不经营西域,后果会是什么?历史上自西晋亡后,凉州和西域就彻底乱了套,要到几百年后的隋唐,才又重归华夏版图。然后唐亡之后,弱宋没法控制凉州,于是再后来,异教东来,到明清,西北就变了颜色。而这祸害,同样也延续到了21世纪……
而且刘备也想试试,打通西域之后,他带着手下的这票人马,还能往西边打多远?
一念至此,刘备就开口道:“吾属意长安,当以孔文举为将作大匠、长安营造使,韩公至、马德衡二人为副使辅之。一道修葺长安宫城。完工之后,当选吉日,奉天子还都长安!”
孔融好清谈,到哪都是身边围了一群高谈博论之人。索性一竿子将他支到长安去,让他去负责修葺长安城。韩暨和马钧都是技术官员,干实事的人。有这两人帮助,刘备也不怕孔融出什么篓子。
刘备一言定鼎,荀彧与荀攸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那么一丝失望。要是还都洛阳,离他们老家颖川也近。颖川名士辈出,也方便他们提携后人。现在迁到长安去了。只怕许多关东人也要失望吧?
至于贾诩,本来他是无所谓,但刘备决定迁都长安,他心中也是欢快无比。离他老家近啊。回家探个亲什么的,总比洛阳要方便些不是?
诸葛亮和陆议心中更是雀跃。他们互望一眼,眼眸中尽是笑意。刘备的决定,证明他们心中的猜测没有错。天下一统,复归汉室之后,刘备果然有意向西用兵。
到时,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来了。
刘备作了决定,就对荀彧道:“文若,你替我拟道奏折,上呈天子。”自己做了决定,自然要告诉天子。当然,奏折里面,不该说的尽量不说,然后要尽量把长安的优势给体现出来。这就考验荀彧的功夫了。
荀彧总掌刘备幕府多年,这点小事自然难不住他。刘备话音一落,他立马就愉快的应下了这份差事。
说完了迁都这件重要的事,刘备又沉吟道:“今天下动荡已久。曹孟德与孙伯符相争,吏民死伤不计其数。我欲明年用兵,大军齐出,往征益、扬。以使南方复归汉室。诸卿以为如何?”
刘备是真的没耐心了。他这些年一直蹲在家里爆兵、种田。现在北方统一,百姓稳定,田地开垦越来越多,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府库也越来越丰盈。也是时候发动南征之战了。
他手里猛将如云,兵马无数。想着索性干脆点,两家一起打了。免得让他们勾结在一起。自己打曹操时孙策去援,自己打孙策时曹操去援。
对他们一齐动手就没了这顾虑。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还可能互相救援?
刘备这么一说,却是把荀彧等人给吓了一跳。明年用兵是可以,可是举北方之力而南征,还一下就对付两家。这能行吗?
南方的地盘加起来,不比北方小。而且曹操和孙策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啊。两家联手起来,估计自己这边也是够呛。
就算真的能打赢,只怕也是惨胜。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在座诸位想看到的。一个残破的南方,他们得花多少时间去重建?
这样的大战,死伤的吏民,又得花多少时间去弥补战争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