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杨云听了这话,忍不住想笑。

门子的话好似在说——恭喜您,您的彩票中了大奖,但现在我很遗憾地通知您,您的彩票已过期。

那白衣男子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张令公岂非出尔反尔?”

白衣男子也生气了,直接开口质问。

可惜他的质问没有任何效果。

本来规矩就是张九龄定的,这次活动的所有解释权都在张九龄,张九龄说活动结束外人也没办法。

张英器见杨云瞅那白衣男子,侧过头提醒:“不必理会这些前来拜会的酸腐读书人……每天府门前都会有不少,以往可没有这种现象,也就是家祖出任中书令后,这样的人才莫名多了起来。”

言外之意,这些人根本不是仰慕张九龄的才学,完全是一群想要投机取巧的文人,准备通过巴结张九龄,取得政治上的便利。

杨云未多想,跟张英器一起进到府内。

随着大门关上,那求访的白衣男子彻底被阻挡在大门外,杨云走了几步,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问道:“不知刚才那位是何人?”

张英器仔细想了想,有所迟疑:“我见过他的拜帖,姓……好像姓李,叫什么就不知道了,字是太白……”

姓李,字太白?

呀!?

那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

杨云脑门就好像被谁猛敲一下,一阵晕晕乎乎,忍不住转身就往大门口走去。

“杨道长?”

张英器不知杨云为何突然为了个不相干的人表现失态,居然不顾主人家的面子,转身要出门去?

杨云顾不上跟张英器解释,他自打来到大唐,不是没想过见李白或杜甫这些名人,但这些人基本都不在自己的故乡老老实实待着,而是趁着年轻到处游历,几乎都是把他乡当做故乡。

杨云之前记挂到洛阳来找杨玉环,虽然觉得可能会在洛阳见到这些当世文豪,但并未把心思过多放在这上面。

谁能想到会在张九龄府门前偶遇李白呢?

可惜待房门重新打开时,李白已离开,门前一个人都没有,杨云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极大的失落感。

“少爷,这位……?”

门子见杨云开门,不由好奇问询追过来的张英器。

张英器也是一头雾水,上前问道:“杨道长莫不是有何事未完成?能否等见过家祖后再说?”

杨云问那门子;“不知刚才那位李相公,现在洛阳何处落脚?”

门子摇头道:“小的从何而知?”

杨云心中来气。

说什么回头派人去请,感情只是个说辞,连人家在何处落脚都不知,就算张九龄真要赐见,你们何处去找?

杨云很想拔腿便追,料想李白没走远,不过想到要见张九龄,消除这位朝堂大佬的误会,比什么都来得重要,便悻悻作罢。

另外,也是他知道李白就在洛阳城内,无须专门找他而耽搁要事,还不如等见过张九龄,为接下来参加科举扫平阻碍,只管让何五六和王籍差遣人手去找李白这位大文豪便可。

……

……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杨云嘴里哼着莫名的小调,跟随张英器往内院走。

张英器好奇杨云为何对刚才那个李太白如此在意,但杨云借口是“故友”给搪塞过去,张英器自然想不通,既是故友怎会相见不认识?而且以杨云的年岁,故友能故到什么程度?想来不是实话。

这会儿听到杨云嘴里哼的俚语小调,越发地迷惑了。

张英器把杨云带到中庭的宴客厅,借口前去通传张九龄,便先离开。

张九龄忙于朝事,此时尚未从洛阳皇宫回来。

等其回府时已是半个时辰后,张英器将府门前发生的事告知自己的祖父,并引导张九龄来见杨云。

杨云终于见到这位在唐朝政坛和文坛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宰相,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张九龄穿着身紫色官袍,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伐矫健,眉宇之间神采飞扬。

张九龄的仪态自然是没得说,据说为了保持整洁端庄,他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

唐朝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笏板,这是臣子上殿面见皇帝的必备工具,或提前写上想向皇帝汇报的话,或用来随时记录皇帝的指示。

而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或者乘坐马车,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跟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大煞风景,便命人做了一个精致的护囊,每次上朝,都把笏板装进护囊里,然后让仆人捧在手里在后边跟随,他只管昂首挺胸地走路,再也不必为这个多余的东西放哪儿而发愁。

由此,护囊一下子风行起来,成为一种风尚。

面对这么个老帅哥,谁不喜欢?当今皇帝也不例外,每天上朝看到张九龄“风威秀整”,气质异于他人,便对左右叹道:“朕每次见到张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后来每次大臣向他推荐丞相人选,他都会下意识地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俨然,张九龄已成为朝廷选拔丞相的一面镜子。

“晚辈杨云,见过张令公。”

杨云见到仪表堂堂的张九龄,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

张九龄轻轻点头,一抬手示意让杨云到厅内说话,然后径直走到主座的位置坐下。张英器紧随其后,侍立在地席旁。

张九龄见杨云到了近前却不入地席,立即出言提醒:“尔随意便可。”

以杨云的身份,肯定不能跟张九龄这样的当朝宰相同坐,这涉及到礼数尊卑等一系列问题。

但既然张九龄不见外,杨云不好推辞,便上了地席,然后在客位跪坐下来,但并未与张九龄相向而坐,目光也没有跟张九龄平视。

有侍婢进来奉茶,杨云恭敬谢过,而后低下头,不敢与张九龄对视。

张九龄道:“老夫在朝多年,见过的年轻后辈不少,像你这样知情守礼的,倒是非常少见。”

杨云明白,这时期不像宋、明时期,礼教对人的毒害没那么深,一般年轻人见到张九龄,必然因崇拜而导致心态产生变化,很难保持礼数。

尤其是读书人,平日狂放不羁惯了,又自恃才学,让他们循规蹈矩确实很困难。

杨云认真回道:“在下本为书生,不敢忘圣人教诲,只做份内之事,当不起令公谬赞。”

“你师从何人?”

张九龄随口问了一句,随即想到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众所周知,杨云的师傅是武尊真人,但显然他问的是杨云儒学上的造诣。

杨云回道:“在下求道师从武尊讳,求学则师从张公。”

杨云不过是信口胡说,他来到这世界,根本没人教导过他学问上的事情,连道法都是他自己看书学,现在完全是在敷衍张九龄。

张九龄未问“张公是谁”,显然杨云读书师从哪个与他关系不大。

“你到洛阳来,是求道,还是入学?”张九龄又问。

杨云恭敬回道:“既是求道,也是为入学,在下本剑南道汉州乡贡,自京师应举,希望能通过省试……”

听到杨云是乡贡时,张九龄脸色稍微好看些。

他难免会想,之前担心此人不学无术,没那么好的诗才,现在看他知书守礼,出言也谨慎,还说自己是乡贡,这就对上了。

但张九龄心中仍有疑虑。

“咸宜公主宫宴上当众朗诵的那首诗,是你所着?”张九龄直接问道。

杨云并未迟疑,点头:“正是。”

“你……”

张九龄感觉气氛有些怪异,不像平时接见那些士子自在,更像是在衙门里审犯人,但他还是继续追问,“你作那诗,到底有何用意?”

杨云心想,你张九龄真会摆谱,就算你是宰相,怎么说我也是你邀请的客人,这就是你身为宰相的待客之道?

问起来没完没了了?

杨云正色答道:“在下仰慕张令公,因而作诗。”

这话显然没法让张九龄满意。

“但是呢……”

杨云话锋一转,继续道,“在下也认为,朝局有变,李夕郎已为圣上拔擢,再者朝中因太子废立之事常起争执,张令公位极人臣,素为天下士子仰慕……斯时老令公不该收心养性吗?”

杨云的话听起来是在分析局势,但说得很巧妙,提到李林甫和太子之事都是一笔带过,适可而止,提到张九龄也只劝他收心养性,明显没把话说全。

而且他的话也带着些微无礼。

张九龄脸色立变,张英器已然喝斥:“杨道长,你如此说怕是不合适吧?”

杨云笑道:“若老令公的故友来说,自然不合适,但在下是何人?既是道士,也是书生,况且在下如今替寿王谋事……”

这话又很巧妙。

他在提醒张九龄,你手下自然不会提醒你收敛,还觉得你应该多招揽朋党,扩大在朝中的影响力。

问题是我是谁?

我是寿王的人,属于武惠妃派系,从道理上讲跟李林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已经算好听的了,若说句不中听的话,你我之间是政敌。

“你……”

在旁的张英器很生气,我们请你来,就是让你来撒野的吗?

张九龄见惯市面,一抬手阻止孙子质询,语气依然很平和:“听他说下去。”

杨云没那么多拘泥,直言不讳:“如今陛下圣明,大唐日渐隆盛,但内患滋生,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如今朝廷的隐患,一是内有奸邪而起,二是外虏虎视眈眈,朝廷边陲军权已有旁落胡人之手的倾向……”

杨云熟知历史,很清楚张九龄的政治主张。

张九龄是大唐少有的能看得清大唐盛极而衰局势之人,在他从政晚期,提出唐朝之乱必因胡人而起。

当然这主张还深藏在张九龄心底,并没有当众说出过,但这话却十分契合他的思想。

果然,杨云说完后,张九龄骄傲的态度消减很多,开始认真琢磨杨云话语中的深意。

张英器则道:“杨道长乳臭未干,且是方外人,并未入朝任事,说这么多不觉得手伸得太长吗?再者,你做的这一切,有失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杨云摇头叹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眼见大唐有盛极而衰之像,就算在下一介道士,也会想方设法扭转这种情况。再者,在下虽不在朝廷,但有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下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一些事,做出一些善意的提醒,现在又蒙张令公赐教,说出心中所想,有何不妥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局者迷?”

张九龄对杨云连续说出几句金句,感觉惊讶无比。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名句,最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则是后晋刘昫编撰《旧唐书·元行冲传》时提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的相似论点。

杨云随随便便说出的一句话,就名句频出,由不得张九龄不对杨云重视起来。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极品大昏君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凤帝九倾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穿越之横扫三国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沙雕网友援北伐大乾暴君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执戟战红楼马谡别传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异世枭雄传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笙书传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包拯历险记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