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水军包围堺町
这一日,大阪湾内堺町港口外围的海域上,一支船队正在快速的向堺町行驶。
在距离堺町港口大约三海里的距离上,有着堺町合众会的小早船正在来回游弋。
他们有很多职能,第一个就是甄别警戒,其次就是引导船只进入港口等等。
现在,小早船队的头目看到遮天蔽日的船队过来,连忙仔细查看,发现是幕府的旗帜。
他连忙对手下说道:“赶紧回去汇报,幕府的水军过来了!”
一艘小早船快速脱离船队,往港口去报信。
舰船上,川北小五郎用单筒望远镜看到一艘小早船离去,他连忙向身边的武川信村询问道:“武川大人,有一艘小早船离开了,要不要拿下?”
武川信村笑道:“让他走吧,就算是今井宗久他们知道了又如何呢?这一次将军大人可是下了命令,幕府的堺町奉行所必须取缔豪商们的合众会。川北大人,在下可就靠你撑场面了。”
川北小五郎连忙说道:“武川大人放心,在下绝对会全力配合!”
别看川北小五郎是幕府水军的四大将之一,率领大阪水军众,而且还是武田孝信的元从老臣,但是在武川信村面前,那也得低头。
要知道武田孝信第一心腹是木村信正,第二心腹便是武川信村!
武田孝信刚做楠贞孝的直属武士时,武川信村就是他的随从,后来武田孝信加官进爵,武川信村也逐渐提高了身份。
打仗,粮草钱财最为重要,这样重要的事情,武田孝信一直都是交给武川信村在做。
武田孝信获得第一块领地,就是武川信村负责收税,第一块港口也是武川信村负责管理,那个时候的武川信村还叫佐助,是个随从。
现在武川信村已经幕府负责财务的重臣,堺町奉行便是他。
武田孝信日后在大阪立足,堺町肯定会得到发展,日后或许会和大阪连成一块,而他武川信村成为此处的奉行,可见他在幕府的地位。
川北小五郎以前就在武川信村手下做过事,即便现在是水军四大将之一,那在武川信村面前可是不敢放肆。
堺町,位于濑户内海,大阪湾内,身处和泉,河内,摄津三国交界处,与石山本愿寺为邻。
堺町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因为地处三国交界地带,三国的商人纷纷来此交易,逐渐形成了町。
室町幕府时代,堺被幕府管领细川家控制,而细川家是极少数有资格与中国大明进行“勘合贸易”的大名。
应仁之乱期间,“勘合贸易”原本的始发港兵库成了交战的前沿,“勘合贸易”始发港也就转移到了堺。
“勘合贸易”是当时日本最赚钱的贸易,作为“勘合贸易”始发港的堺自然是快速致富。
再加上细川家以及后来架空细川家的三好家都将堺视为自己的金库,将很多资源都投入了堺。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中期,堺发展为日本最富庶的都市。
分裂的时局与繁荣的贸易让堺也发展成为自治城市。堺的实际统治者是由堺的大商人组成的“会合众”,一开始是称作“十人众”的组织专管诉讼审理,后来发展成了三十六人的会合众,堺町安全由“会合众”出钱雇佣的佣兵和组建的地方武装负责。
而近畿地区的强力大名,如三好家只能从堺收取一定的税收,几乎管不了堺的行政和军事。有些来日的欧洲人甚至认为堺很像威尼斯。
堺町这样独立自治的城市,在战乱的时候还有可能,现在京畿已经统一,且稳定下来,武田孝信自然无法容许这样的自治城市出现。
况且当初织田信长掌控京畿的时候,也有打压堺町的举动,而武田孝信也是如此,在武田孝信与石山本愿寺开战的时候,就有堺町的商人暗中资助石山本愿寺。
石山本愿寺每次投降后,武田孝信都会借机处理几家豪商。
如今石山本愿寺彻底败亡,又有几家豪商被武田孝信清除,他们的资产可是帮助孝信撑到了现在。
只不过堺町内,最大的豪商,如千利休,今井宗久这些人并未轻举妄动,又或者说他们的举动十分的隐秘,没被武田孝信抓住把柄。
但是武田孝信已经没有心思再耗下去了,他这会派遣水军帮助武川信村快刀斩乱麻,一次性搞定堺町的问题。
报信的小早船回到港口内,船上的头目慌忙跑上码头,一把推开正在搬运东西得力夫。
“让开,快让开!”
头目急得大喊。
一名飞脚见状,立马挤开人群,来到头目面前喊道:“大人,可要小的帮忙?”
头目大喜,连忙拿出几文钱丢给飞脚,急道:“快速告诉今井大人,就说幕府的水军来了,快!”
周围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不为所动,他们这些人每日不停的搬运货物也就混个温饱,哪有时间去想其他事情。
码头上,人声鼎沸,只有附近的人听到,其他人置若罔闻,干着自己的事情。
有的人正在大声吆喝的卸货,也有人催促力夫们赶紧把货装上船,也有刚下船的水手招朋呼友要去居酒屋玩玩。
这码头还有金发碧眼的南蛮人,穿着道袍或者儒巾的明人与同样装扮的日本儒生打招呼,若是走过去仔细听,你会发现他们使用汉语聊天。
堺町的码头上包罗万象,来自海内外各国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但是这一切,很有可能化为乌有。
那飞脚虽然身材矮小纤细,但是颇为敏捷,耐力长久,他在堺町拥挤的街道上,如同滑不溜秋的泥鳅一般,迅速穿过人群,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码头跑到了今井宗久的商铺。
今井宗久主要经营的是铁炮买卖以及金融业,这金融业主要是借贷,典当,存储等等。
飞脚冲到店铺门口,喊道:“店主在吗?”
店内伙计听到声音,一看是飞脚,连忙往里喊道:“店主大人,是飞脚。”
那店主一听说是送信的飞脚,连忙走出来问道:“何人传信?”
飞脚立马说道:“是码头的水军大人,他说幕府的水军众即将抵达港口!”
那店主有些惊讶,这幕府的水军每次不声不响的来都会有几家倒霉,他连忙丢给飞脚几文赏钱,然后跑回后院,拜见今井宗久。
“什么?幕府的水军众又来了!”今井宗久急得立马起身,他连忙说道,“快速请会合众的诸位大人!”
断断几分钟内,千宗易和津田宗及,半井宗云等人急匆匆跑来和今井宗久会面。
千宗易他们同样收到了消息,现在幕府的水军已经进入港口,送信的伙计快幕府的人一步前来报信。
津田宗及急道:“坏了,这次不只是哪几家倒霉了?”
其他会合众的豪商急道:“这是第几次了,以前会合众有三十六家,如今只剩二十四家了。”
“在这样下去,幕府的屠刀迟早将我们全部解决!”
“京都的那群公卿已经靠不住了,我们只能靠自己!”
千宗易大声道:“诸位,稍安勿躁,现在的局面可不是诉诸武力就可以解决的,况且以我们的实力也不是幕府的对手。”
一豪商冷笑道:“现在幕府与毛利家在备中备前,因幡伯耆一带对峙,京都兵力空虚,何不放手一搏?”
今井宗久问道:“那幕府的水军如何对付?毛利家水军,三好家的淡路水军都不是对手,我们更加不是!”
“水军再厉害也只能在海上,我们可以让町内的老弱妇孺退往平野庄,平野庄可是守着堺町与京畿的要道,被东,西除川包围,只有一面可以展开兵力,再加上庄内人手充足,钱粮充实,不惧大军围攻。”
“不错,以京畿的兵马,难以攻克平野庄,我们无须害怕!”
千宗易看向几个喊的最凶的几个豪商,立马质问道:“你们这么急躁的鼓动大家,是不是因为伱们勾结了什么势力?”
有人沉不住气,被千宗易这么一质问,脸上有些不自然。
今井宗久他们能成为堺町的大豪商,自然不是蠢货,他立马说道:“此事不要再提,我绝不会和你们合流,等会,幕府的使者马上就到,我会去拜访,至于诸位想要如何,那在下就管不了了。”
“你!”有几人气的浑身发抖,但也无济于事。
几分钟后,一名武士被人带着走了过来,武士直接说道:“你们就是会合众的人?现在马上去码头拜见堺町奉行大人。”
堺町奉行?
房间里的二十四人听到这个后面几个人,纷纷色变,一直以来堺町都是他们会合众在治理,现在幕府安排一个奉行在堺町,其意义不言而喻。
今井宗久看向千宗易,千宗易微微摇头。
他连忙行礼道:“在下等人现在就去拜访。”
武士当即带着会合众二十四人来到了堺町的码头。
武川信村一脸温和的笑意来到了今井宗久的面前,笑道:“堺町可是一个好地方啊,将军大人对此十分重视,因此特意安排我为堺町的奉行,负责管理堺町的事务,诸位没有意见吧?”
有豪商还是忍不住问道:“堺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坐商在治理,并未出过什么问题,将军大人过虑了。”
“一直以来?我怎么不知道将军大人下令过堺町可以自治啊?”武川信村明知故问,虽然带着笑容,但是表情僵硬。
那豪商依然在那说:“自应仁之乱以来,便是如此,就连三好家,织田家都未曾派人来堺町管理。”
“哈哈哈!”武川信村捧腹大笑,笑的众人头皮发麻,好一会,他才起身说道,“足利家昏聩无能,导致天下大乱,才让你们有机会自治。
至于三好家,织田家,现在不过将军大人的手下败将,两家已经是冢中枯骨,将军大人随手可灭,你居然拿这些人和将军大人比较,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烦了!”
他身后的川北小五郎立马挥手道:“把他抓起来!”
几名武士如狼似虎的冲了上去,将那多嘴的豪商抓了起来。
“你们凭什么抓我!”
“快放开我!”
“今井大人,千大人,快救我!”
今井宗久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还请武川大人息怒,饶他一命。”
武川信村冷哼一声道:“此人打算违抗将军大人的御令,此等悖逆之举岂能放过?”
千宗易连忙上前道:“武川大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您平稳接掌堺町,这位身价不俗,在堺町内素有人望,若是杀之,不利于奉行大人接掌堺町。”
武川信村皱眉道:“你这句话是在威胁我?”
千宗易连忙摆手退后一步行礼道:“奉行大人误会了,在下绝无此意。”
武川信村冷哼一声,这才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交出一半身家作为罚款。”
那名豪商连忙磕头行礼道:“谢奉行大人恩典。”
今井宗久和千宗易等人这么爽快的服软,主要是形势不一样了,以前的三好家四面都是敌人,而且还和幕府纷争,自然容许堺町存在。
至于织田家,短暂了平定了京畿,堺町就立刻服软,被织田家敲诈两万贯矢钱。
现在武田孝信稳坐京畿,拳打四方,没有对手,会合众就是再有钱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特别是堺町已经被幕府水陆包围,附近也没有援手,他们交好的公卿也不敢得罪武田孝信这个大将军,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武川信村,川北小五郎,今井宗久和千宗易他们果断选择了配合。
今井宗久连忙邀请武川信村他们前往自己的豪宅议事。
武川信村对着比较配合的今井宗久说道:“你们放心,虽然幕府在堺町设立了奉行,但是大家还是可以照常做生意的,等将军大人统一全日本,将军大人就会派遣使者,拿着天子的国书前往明国,重新开启勘合贸易,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