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崔娴一开始还没有弄清楚一件事,丈夫在朝堂已颇有一些影响。若说相信的人,无论张方平或者吴育,皆可以托负,为什么不对张海说?想见到皇上有多难,张海不是其他人,造过大宋的反。

想了好几天,才想清楚丈夫的心态。不是不能托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的大臣还可以相信的,但万一出现误差呢?或者因为丈夫的事,引起严重的内斗呢。

因此,知道真相的也仅能是皇上一个人,或者自己。

如今皇上有可能因为某些人,不召见张海了,怎么才能将这些话带到皇上耳朵当中。不是通过进谏带到皇上耳朵,而是当面密奏。有这资格的人并不多。

想了想,派人将吕公着喊来。

吕公着在杭州镀金后,回到京城担任小官,但是馆阁官员,这是为以后飞黄腾达打下的很好基础。与自己官人无关,是吕夷简的安排。吕公着还没有这个资格,可能借他之嘴,得到朝堂一些有用的情报,让崔娴慢慢分析这些官员的动态。

吕公着到来,恭敬地说道:“大娘子。”

行的却是晚辈礼。

都是老熟人,崔娴比划一下个头,说道:“晦叔,长高啦。”

“谢大娘子关心,”吕公着很感谢地说。在郑家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学了很多做人做官的学问,也学了许多书本的学问,郑家上下其乐融融,也让他感到那段时间很温馨,给他青少年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

“坐下来吧,不用拘谨。”

“我才不会呢,”吕公着嘻嘻一笑,这才回到了从前样子。

崔娴将情况一说。

吕公着说道:“大娘子,你放心,我一定会替你办好。”

京城的谣传很大,吕公着不可能听不到。只是他也刚刚丁忧回来,还是大哥进奏,皇上夺情才回来的,否则还要呆在老家继续丁忧当中。因此,听到的消息并不多。

吕公着离开郑家,开始留心。

朝堂一直在为出使人选争吵。贾昌朝提议让梁适去契丹出使,至于用什么名义出使,这个好办。推荐梁适,是梁适出使过契丹,对边事又十分熟悉,出使是最佳人选。

似乎有理,但吴育不乐意了,梁适现在堕落,草头木脚,这能去契丹么?他不去契丹便罢,一去契丹郑朗凶多吉少。

贾昌朝喝问道:“你说我结党?”

“有没有结,你自己心中清楚。”吴育针锋相对。

“陛下,谁结党?”贾昌朝问赵祯。

赵祯没有参与,贾昌朝那点小动向,赵祯心中很清楚。他问吴育:“吴卿,那你认为何人出使契丹?”

“有,蔡襄,昔曰他曾作为文人与契丹进行学术交流去过一次,同样有出使的经验。此次与吏治能力无关,只需耿直之人,将真相带回朝廷即可,耿直无过于蔡襄。”

赵祯没有作声。

他相信蔡襄,但这时候不是用蔡襄的时候,要用,最少得等他感觉君子党势力清扫得差不多,不危害国家,才能用。

张方平说道:“要么臣推荐一人,包拯。”

也是一个好人选,出使过契丹,做得不错,为人方正。

吴育说道:“我认为不妥,包拯过于方正,失之灵活。”

就是这个包拯,在关健时候上了一奏,攻击新法任人唯亲,使用江东三虎等酷吏,搔动百姓,扰乱国家与地方吏治,然后新政就象阳春三月下的白雪,纷纷融化倒坍。这人是王拱辰的人,不可相信。

张方平不悦地说:“吴育,包拯是否失之灵活,几次与西夏使节谈判,你可是亲眼所见,作所评价,未免失去妥当。”

不要弄错了,什么皆草木皆兵。

两人都搞错了,包拯确实是方正,虽是王拱辰提拨的,但也没有附从王拱辰,虽曾做过张方平的属下,张方平犯错,照样弹劾。俩人说对了一半。

宋庠说道:“要么派叶清臣前往契丹吧。”

“不妥,”吴育与张方平异口同声说道。无他,叶清臣曾做过三使司,官职太高,去为使节不合适。一个郑朗前去,已经耻辱,迫于无奈,现在不需要巴结契丹人,怎么能让叶清臣前往契丹为使呢。

四人四个人选,赵祯头很痛。

虽这种情况是他需要的,不会再象以前那样,上下抱成团,他这个皇帝有时候变得就象小孩子一样,范仲淹指东,自己不敢去西。然而决策时,却是困难重重。

而且四个人选,都让赵祯不大放心,叶清臣去是不大妥当,咱宋朝也不能低到这份上。看看刘六符升官后,契丹有没有派他来使宋朝?包拯动向不明,赵祯也怕王拱辰授意包拯给郑朗穿小鞋子,蔡襄赵祯自己不愿意,至于梁适,做为官员可以,但关系到郑朗的安全,他对梁适与贾昌朝的关系产生了怀疑,更怕给郑朗穿小鞋子。想来想去,倒想到一人,可是没有人提出来,于是隐忍不说。

任由他们吵去,再说朝堂上也要让它散一散,否则动辄抱团,不利于赵氏统掌天下。

听着几人争执,赵祯挥手说道:“下诏减卭州盐井岁额缗钱一百万,听减银、紬、绢一分。”

这便是替百姓减压的举措。

川峡四路盐课,皆是县官所倚赖,可多年开采,有许多井盐产量减少,但责课税依旧,贪求政绩的官员往往以增课为功,贻害百姓。朝廷以为害民,多次下诏罢减,这是好心的。但通过这一点,就能看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忽然想到今朝的房改,哈哈)。

有的官员是为了政绩,这个用心虽用偏了,但也不错,至少后有王安石这个大牛。可有的官员却想中饱私囊,课税少,贪污的机会便少。所以不听。朝廷又想出一条办法,减也不是办法,就象后来房价贵,重要原因地方官员想出售土地赚钱,土地买得践,房价还能涨起来么?土地减价不可能,只好通过增加房税调控,不让地方政斧利益受损。实际呢,房税征了,房价也不会下降,除非彻底的将为个泡沫炸掉。宋朝这项改革也是如此。原先为了便民,盐课听以五分折银、紬、绢代替,盐一斤作钱二十到三十,银一两、紬绢一匹,折钱九百至一千二百,有盐的给了一个稍高的价,无盐的用其他物资代替。

但有的盐井渐渐枯竭,银子作价也不对,京城的银价一两都快两千钱,若不是有平安监,还要上涨,现在作价一千钱,有人乐意么?后来为了便民,诏课利随折金帛,不交盐也可以,交金帛来便民。

与房改一样道理,掩耳盗铃。

结果导致银短缺,涨到三千,比京城还贵一千,银涨其他也涨,本来就不是多产绢紬所在,也跟着涨到三千。而整个宋朝大多数地方绢价在一贯多点,好绢才两贯多一点,连盐也涨到一斤四十文。若是产盐量大还可,主要产盐在萎缩,连盐民都不得利。由是民苦。

这份诏书便是给卭州百姓松压的。

用心颇好,可常期重课形成一个利益链,如同郑朗所说的商业膨胀价值,交易一贯钱的货物,不仅是产生一贯钱物货赚的钱,征的税,链锁式的会产生许多良姓互动,有可能是连带起两贯钱,或者五贯钱的商业价值。减少造成的萎缩也是如此。结果实施后,百姓减轻部分压力,朝廷减少一千贯收益,结果呢,其州各县官损钱两万余缗。

赵祯大怒,派人下去查,整是一笔糊涂账。然后赵祯在皇宫里气得直哼哼。

只是一个小问题,可想而知,一个国家多难治理。因此郑朗屡屡说范仲淹轻佻,那有那容易的,派几个道德君子下去查一查,天下大治便来了。

目前赵祯不知,出台许多便民的政策,有的实施得比较好,有的就象卭州一样,造成更大的困扰,让赵祯感到很悲催。

但赵祯确实用心良苦。

这几年也是赵祯的黄金时光,有张贵妃爱情的滋润,精力充沛,政治手腕高超,朝堂在他统治下十分平静。就是没有郑朗出现,尽管灾难不断,也造就了宋朝的黄金时代。

过了几天,贾昌朝上奏,说:“陛下,臣前去驿馆,与张海面谈,张海说郑朗之意,本是拒绝参与契丹贡举,无奈人在契丹,不便开罪北朝主的美意。还望陛下明察。此外,坊间多有不利于郑朗的传闻,恐是契丹派人散布谣传,迫害郑朗不得归,也请陛下派人查问此谣传从何处发起,还郑朗清白。”

贾昌朝进了此谏,让赵祯很惊讶。

对贾昌朝与郑朗矛盾,他是清楚的,但在郑朗没有回来之前,还有君子朋党痕迹未清洗完之前,不得不用贾昌朝。况且贾昌朝也算是自己大半个亲信。对郑朗有不利的一面,对自己忠心无用置疑。

一切局势,他在小心地控制。

可没有想到贾昌朝居然替郑朗辨解。

含糊不清的吐出一字:“呃。”

就没有再说什么。

张方平与吴育同样不解。心里都在想,没有你参与,谣传这么快,这么大才怪。

现在到处是种种谣传,上哪里去查?

过了好几天,吴育没有想起来,他还认为郑朗不主持科举最好,做为使臣嘛,最好学习苏武,硬折不弯。张方平已经醒悟,不对,贾昌朝用心很坏的,是想借契丹人的手迫害郑朗。郑朗若能拒绝,早在契丹就拒绝了,何必过问朝廷?

于是又来到驿馆问张海,张海此时经崔娴点拨,已经清醒,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张方平上了一奏。

近闻陕西夏旱,二麦(大小麦)不收,近虽有得雨处,秋田也未必可望。民已艰难,颇有流移。这个情况是有,但不是很严重,明年的才叫苦逼。今年虽造成部分流民产生,因为去年大丰收,又有三白渠,危害不大,随即用工代赈方式,陕西各地官员就地将流民解决。这不是张方平要说的重点,下面才是他要说的。

边警虽宁,兵戎尚可,因之饥馑,事实可忧。储粮委输,最为切务。各地备粮得抓紧了,不能马虎。也是不错的建谏。朝廷怀柔夏寇,本为休兵息民,若其役费不减,必见物力曰困。又见诸州累报地震,由于阴有余征兆。阴者,妻道,臣道,民道,夷狄道。此时后宫无过制,外廷无权强,所当戒虑。总体还是不错的,后宫张贵妃虽宠,但不过份。朝堂大臣们除贾昌朝外,也不象君子党那样祸害天下。可也要戒骄戒躁。内部安民,外备夷狄。可是境上堡寨,兵分力微,若是寇大兵前来,势必不能出战。若是守,即随土人自应足用。又是不错的进谏,与郑朗心意相通。范仲淹拼命筑堡寨,越筑越多,看似不错,最终那来那么多兵力驻守。再坚固的堡寨,没有兵力看守,还是容易被攻破。若是敌不大举伐兵,派驻那么多士兵于边境又做什么?将粮食从江南运到关中,与运到边境,最少相差两三倍损耗与成本。因此张方平出了一计,一般西夏入侵,都是在秋后有了收成,不需要农业生产,这才入侵。春夏之季,戎人无大举,可以三月以后,戎人忙于耕作之即,将兵抽于内地就食,节约开支。到八九月复派边境,会节约大量经费。

方法虽好,过于乐观,对于李元昊来说,什么情况都能发生。驻守的士兵还是需要留下一部分,但可以调走一部分,有一个防守作用即可,全部交给土兵那肯定是不行的。

说完这件事,又说贾昌朝,说他诱张海,郑朗必不会轻易拒绝贡举。又说郑朗贡举的种种好处,一不过份激怒契丹,毕竟契丹对郑朗十分重视,得不到必杀之,难道朝廷为郑朗伐兵北朝?根本就不可能。二是契丹重视武功,由是兵悍将勇,若是重视文学,又有何惧。三是契丹南境多是汉人,大倡儒术,宣扬国家教化,利于契丹南境百姓归心。

有此三利,为何不能答应?

且朝廷此前派出两拨文士,替朝廷宣扬教化,然契丹控制颇严密,得功不大。此乃佳时,为何不借机倡化儒学,使契丹变得更加懦弱。贾昌朝用意多诡矣。

本来是针对贾昌朝的,但被吴育听到,他愤怒地说:“张方平此方谬矣,儒学乃是富国强民之道,郑朗种种皆是从儒学里得来,什么时候儒学倡化变成了懦弱之道?难道朝廷要恢复五代时的制度?”

张方平同样大怒,责问道:“我朝用儒学与契丹用儒学没有区别?我朝自汉以来就用儒学治国,习以为常,又是耕种文化,故儒学利于我朝。然契丹是游牧民族,其地虽广,人烟却稀。一旦放下马鞭,与我朝一样,钻研儒家大义,其有何惧哉?君为何黑白颠倒。果然是君子!”

其实吴育对郑朗绝对的没有恶意,但他对儒学很郑重。张方平更没有恶意,可痛恨君子的颠倒黑白,于是贬低了吴育。况且不能坏郑朗一行,弄不好,真有生命危险的。他姓格不算激烈,因为缺少沟通,造成这场矛盾。

贾昌朝本来想反击的,看到张方平与吴育干了起来,果断地缩回去。得,与俺没关系,还是看戏。

吕公着将消息带回来,崔娴揉脑袋。秀气的眉毛同样拧到一起,真头痛啊。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极品大昏君三国:征战汉末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镇国少将军红楼梦中人:贾环要翻身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穿越之横扫三国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飞刀神枪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笙书传明末混日子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风流俏佳人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医妃火辣辣王朝权宦包拯历险记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完)王妃不乖:独宠倾城妃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