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福阳公主的亲娘因为争宠而谋害另一个妃子,导致被打入冷宫。
后来,福阳公主被记到另一名妃子名下抚养,但是去年那名妃子因病去世了。
本就不是亲生的孩子,如今又闹出这件事,皇后变得更加不喜欢福阳公主,但又考虑到她可能搞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于是特意指派几个宫女日夜看守福阳。
然后,皇后带着福馨公主,乘坐凤辇,去慈宁宫,亲自向太后解释土鲤鱼“耙耳朵”失踪的结局。
听说“耙耳朵”已经死了,太后当即掉下眼泪,看起来挺伤心。
福馨公主在旁边,懂事地安慰太后,轻抚后背,柔声说道:“皇祖母,'耙耳朵'在天有灵,肯定感激您对它的疼爱,即使投胎转世,也一定想着报答您。”
太后深吸一口气,表情突然变得固执,斩钉截铁地道:“福阳肯定是被冤枉的。”
福馨公主和皇后都大吃一惊,飞快地对视一眼。
太后用手绢擦两下眼泪,继续顽固地说道:“把'耙耳朵'弄死,再故意埋福阳的宫殿里,这显然是栽赃嫁祸。”
“福阳是个孝顺孩子,明知道那是我特别喜爱的鱼,她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
“而且,如果不是福阳提醒我,我恐怕不能及时发现'耙耳朵'遭遇不测。”
“皇后,你再仔细查查,查出幕后黑手。”
皇后暂时无言以对,眼神复杂,心情难以言喻,暗忖: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这事摆明就是福阳干的。您老人家非说不相信,为了一条鱼,非要闹得没完没了?
片刻后,皇后表面上答应太后的要求,但疲惫感让她心中产生厌烦。不过,她用微笑掩饰得很好,没有表现出厌烦,反而又安慰太后几句。
作为六宫之主,管理后宫是她的权力,同时也是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这以孝治天下的世道,她作为皇家儿媳,孝顺太后,为太后解忧,也显得理所应当。
但是,她并非愚孝之人,眼前的太后婆婆摆明了不讲理、节外生枝。
甚至把她当什么牛马使唤吗?一下子指东,一下子又指西,一遇到麻烦,就一口一句:“皇后,你查查……”
或者:“皇后,你去审问……”
或者:“去把皇后叫来……”
一个聪明人,偏偏天天忍受一个“愚人”的指挥、摆布,偏偏又处在等级森严的皇宫里。
皇后顾及母仪天下的身份,无法表现出撒泼、吵架的举动,于是表面上对太后恭敬,等转身之后,则打算敷衍了事,处罚那两个帮福阳抓鱼的太监即可,不打算节外生枝。
等皇后告辞离开后,福馨公主继续陪伴太后。
太后虽然母凭子贵,有个皇帝儿子,但她有大龄妇人的通病,爱啰嗦,爱埋怨别人,甚至迷信神神鬼鬼之事。
此时,她拉着福馨公主的手,神情暗含恼怒和猜忌,不断地小声抱怨:“上次我就怀疑,那个唐伴读'妖女'的嫌疑不是假的。”
“肯定是她和苏贵妃陷害福阳。”
“苏贵妃是狐狸精变的,把皇帝迷得神魂颠倒。唉,天下男子都好色,一代传一代。”
“福馨,你乖,千万别再靠近苏贵妃和那个唐伴读,别被她们骗了。”
……
福馨公主亲耳听这些荒诞的话,心里尴尬极了,表面上流露既惊讶又好奇的乖巧神情,没有反驳太后。
但是,她如坐针毡,巴不得快点告辞,免得耳朵被污染,暗忖:皇祖母真是奇怪,把干坏事的人当好人,袒护着。反而把无辜者当坏人,时刻针对着。
这种脑子,居然能养出皇帝儿子,顺利成为高高在上的太后,真是奇了怪了。
过了一会儿,太后终于乏了,福馨公主趁机告辞离开。
一路上,她轻轻叹气,百思不得其解,并打算给小玩伴清圆写封信。
在信中,她没透露福阳是主谋的情况,也没明说太后的毛病,她隐晦地跟小玩伴探讨,如果长辈不明智,晚辈该如何应对?
后来,她又关心小玩伴额头上的伤处愈合情况,又乱七八糟地聊一聊琴棋书画。
然后,她去向皇后撒娇,恳求皇后同意她派太监出宫去给唐清圆送信和一些礼物。
对待亲生女儿,皇后比较宠爱,笑着答应,态度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