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松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防炮,城中百姓都背着门板出门。

金国凤几次都想要率兵突围,结果全都被皇太极给打回来了,你想跑都走不了了。

晚了!

先前叫你投降你不投降,还放箭射伤朕的部下,这次不趁机灭了你,杀鸡给猴看,朕就不叫皇太极。

那其余两山,是不是也有模有样的向你金国凤学习?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的加剧清军得到辽西战略要地的成本。

因为皇太极的操作,金国凤再也不报任何外出的希望,而是选择坚守到底。

大多数时候,人不是都能顺利选择自己想选的那条路,大多数是没得选,只能走剩下的唯一一条路。

金国凤带领士卒连夜用砖石修补损坏的城墙,清兵数次攻上城头,全都被他打退。

皇太极纵然拉来许多红夷大炮,火药炮弹管够的大气模样。

主要是他麾下炮兵的水平以及准头,实在是有些不行。

清军进攻受挫,皇太极只好下来在城南挖地道,松山这个地界他必须要打下来。

为此他开出重赏,挖好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者为第一功。

在地道里冒险运送火药,无官者赏官职,奴才则是准许他离开主子,赏赐壮牛,先登登城者也有厚赏。

可是挖地道的,先登的清军士卒,全都被明将金国凤给打退了,毫无进展。

松山最终也没有被攻克,皇太极在前线急的头发都长出来了。

八旗重兵围攻,又不见援军,松山守将金国凤明明都做了逃跑的举动。

结果他被皇太极硬生生的给打成了坚守到底,并且还让皇太极奈何不了他。

自此在辽东一战成名!

金国凤本没想要殊死抵抗,全都是皇太极他妈逼得!

把他逼成了辽东前线“抗清名将”!

在此期间祖大寿也是坚决不出兵。

祖大寿与金国凤的判断是一样的,皇太极想要围点打援。

他当年困守大凌河城石,清军就是这种战术,去援救他的数万明军吃了大亏。

自此之后,明军在辽东就失去了机动能力,进取之心。

祖大寿认为围攻松山,根本就不是皇太极真正的目的。

而是要调动宁锦兵力去救援,然后伺机消灭明军在辽东的有生力量,从而破坏宁锦防线,进驻山海关,进一步威胁大明京师。

皇太极无法攻克松山,只能独自咽下苦果,派人再次招降金国凤。

但此时已然是攻守互换,主动权在对家手里,而不是皇太极能主导的了。

打出士气的与信心的金国凤严词拒绝。

你打不下松山才选择招降,我金国凤乃大明忠臣,为何要降你一个塞外狗鞑子,丢我祖宗的脸?

最终皇太极想打也打不下,想调动祖大寿来救援也没戏,只能无奈退军回沉阳。

清军到了沉阳郊区,哭声震天。

许多清军士卒都战死了,家属来拉尸体,关键还没有什么赏赐下发。

毕竟这次出兵是赔本的买卖,抚恤还得战后统计。

因为清军屡次入关抢劫之后,都已经习惯虐菜了!

所以对上锤匪那么不菜的,以及金国凤这位被激发血性,拼死反抗的关宁军,显得不那么菜的。

清军士卒一下子就不适应了。

他们天天打低分段,勐地遇到一个中等分段的,就被打蒙实在是正常水平。

因为一些清军士卒,已然不是关宁军的对手了。

他们虐菜时觉得酣畅淋漓,以轻敌的姿态攻城。

金国凤麾下的关宁军都知道鞑子难打,保不齐小命就没了,所以集中十二分精力对待,孰胜孰劣很明显的。

菜鸡打多了就会融入那个段位,还得时不时的打打高端局,才能保持战斗力。

皇太极对于明朝的几次劫掠伤害巨大,而且也让麾下士卒越发的感到轻松。

他们的作战目标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想着靠着拼命先登之类的获取赏赐。

大明物资丰富,只要跟着大军出去劫掠一趟,不仅没有什么性命之忧,还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买卖之下,早就能让更多清军转变心态。

谁有钱了之后,不想着好好享受享受啊?

还要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拼命,一旦拼命战死,自己好不容易抢掠来的家财,得有一半分给他人。

(清军规定送同僚尸体给他的家人,会得到他一半的财产)

不仅命没了,想要给家里人多留点钱,都做不到。

这便是清军此番战败的诱因之一,即使是皇太极亲自领兵。

但到目前为之,皇太极还没有发现这个漏洞。

或许他虽然文治武功都强于其他首领,但也不擅长或者不屑下基层与那些人沟通。

总觉得军事力量强,就能掩盖一切,暴雷只不过是能掩盖多久的事。

这便是封建上位者的局限性之一。

金国凤的战绩上报朝廷,崇祯大喜。

辽东那地界,已经好久不曾传来有利大明的消息了。

金国凤直接被崇祯提拔为宁远总兵,连他带儿子都世袭锦衣卫千户。

但祖大寿却丝毫不为金国凤感到高兴,甚至连嫉妒的心情都不会产生。

因为他早就了解了崇祯的脾性,他发现这个人一旦好用,非得用到死才会罢休。

无论是被敌人杀死或者被他这个当皇帝的杀死,总之都是用到死。

在祖大寿看来,金国凤他离死也不远了。

上一个让他觉得可惜的便是卢象升,本来就不该死,有他在,中原各地的叛乱还会收敛一些。

至少停驻在宣大,也能让贺今朝忌惮一二。

无奈皇帝的操作,总是能不自觉的往皇帝对手希望发展的方向发展。

祖大寿远离漩涡中心,看的也越发的清楚明白。

吴三桂如今是副总兵,对于金国凤立功也颇为羡慕。

“舅舅。”吴三桂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这鞑子如今怎么这般容易杀了?”

祖大寿倒是清醒的很,对着吴三桂道:

“侥幸罢了,你看皇太极下一次出兵,金国凤还能占到便宜吗?他不死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金国凤不足三千人驻守松山,抗住皇太极的勐烈攻击,取得如此大捷。”

吴三桂没明白,继续发文:

“如今金国凤为宁远总兵,麾下将士过万,宁远城要比送山城坚固许多,舅舅为何也不看好他?”

祖大寿却是站起来走了几步:

“如今形势,张献忠在湖广、四川等地作乱,李自成在河南等地杀王爷抢粮,卷起数万人,声势浩大。

唯独锤匪贺今朝一动不动,一副缺粮,像是在应付旱灾的迹象。

但是他外甥李定国可是率兵囤聚在四川,说不准就能一锅端了督师杨嗣昌。

中原各地大乱,这些人都在争相啃食大明壮大,辽东的皇太极也想与贺今朝一样稳坐钓鱼吗?

不,他也想要来分一杯羹!”

“舅舅的意思是?”吴三桂面露疑色。

“这只不过是他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接下来皇太极便会围绕着宁锦防线,大举进攻的。”

不得不说祖大寿盘踞辽东这么多年,眼光还是有的。

现在说一句祖大寿冠绝明将之上当属第一也不为过,当然崇祯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而这一点也正是目前吴三桂所欠缺的。

“舅舅,那得赶快向朝廷叫援军,莫要等到清兵到了城外,再叫支援,可就晚了。”

“援兵?”祖大寿哼了一声:

“金国凤刚刚打了大胜仗,清军狼狈退走,我就向朝廷要援兵。

以皇宫里坐着的那位皇帝的性子,他指定不会相信的,更不会派人来的。”

“可是洪承畴在蓟镇等地坐镇,拥兵几十万人呢,皇帝不懂,他定然能懂。”

吴三桂心思也有些急切,纵然他觉得皇帝不信任他们辽东军将,可此时也并不是很想剃发降清。

毕竟以他跟祖大寿的关系,很多旧人都给他写信劝降。

作为祖大寿重点培养的辽东将门接班人,自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但对于辽东将门而言,最好的局面就是稳住现在的状态。

“几十万人马?”

祖大寿对此更是表示不屑,洪承畴的手段都是他玩剩下的。

报给皇帝的数目,不过是为了多要些军饷,实际人数能有三成就算良心了。

在这三成当中,又有三成敢战精锐士卒,祖大寿便觉得是洪承畴治军有方了。

再加上洪承畴的基本盘已经丢了,他上哪里去搞粮饷?

唯有向辽东将门学习,不断的向朝廷开口讨要。

“舅舅这是何意?”

“傻小子,如今中原有流寇,西北有锤匪,杨嗣昌剿匪不利,洪承畴依旧没有动窝。

洪承畴手握重兵,说的好听是为了防备清军再次入关,可皇帝让他驻扎在此地。

还不是为了防备我祖大寿投降鞑子,留的一手牌?”

吴三桂极为震惊,他没想到皇帝忌惮舅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可是靖辽侯吴国俊不也驻扎在蓟镇,何须用得着洪承畴呢?”

“皇帝不会打仗,只是觉得兵越多越好,也更安心。”

祖大寿背着手看着地图:

“如今天下大乱,连辽东皇太极都在主动挑事,偏偏占据三省之地的贺今朝什么动静都没有。

让人下意识的觉得没有他这号人,我看他是想要看几虎相争的戏码。

然后谁败了,就打谁,真是好响亮的算盘呐,都崩到辽东来了!”

吴三桂对于锤匪的了解不深。

但他知道靖辽侯吴国俊的第一笔政治前途,当真是靠着贺今朝得来的。

此人或许是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舅舅,此人虎踞三省之地,六镇精兵尽在他手,如此大乱之下能保持清醒,其志不小。

我们辽东军将连清军都不是对手,你如何能绞杀屡败清军的锤匪呢?”

“你绞杀锤匪做什么?”

“你绞杀的过他吗?”

“曹文诏多能打,还不是败的惨不忍睹,连曹变蛟都降了贺今朝。”

祖大寿的一连数次发问,直接让吴三桂闭上了嘴。

待到吴三国摇摇头,他又见到祖大寿瞥了他一眼:

“当今天下大乱,明失其鹿,你要想保住我们的富贵,自是得发挥我们辽东军的价值。

以前没得选,只能一拖再拖。

若是贺今朝不暴死,他是有很大的机会夺取天下,再立新朝的。”

吴三桂被他舅舅的这番话震惊的不知所措。

自从袁崇焕死后,辽东将门就受到了崇祯的猜忌,再加上后金第一次入关。

北京城的“爷”都怪他们辽东军。

说他们故意把鞑子给放进来的,为此还有“京爷”敲黑砖,在他们与鞑子作战之际,搞死了几个辽东将士。

可皇太极明明是无法逾越他们守卫的宁锦防线,绕道走蒙古,从蓟镇破关进来的,关他们辽东将士屁事。

他们拼死与狗鞑子作战,那些勤王兵来了,还不是做壁上观?

这便是吴三桂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也是跟着祖大寿一路跑回山海关的心路历程。

委屈。

越想越气!

他们拼死与鞑子作战,结果在京爷的眼里不仅一文不值,还得遭到痛骂以至于打杀。

当然北京的那些爷和他们辽东军将,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为自己屁股说话的人。

以至于到现在他们辽东军将都与大明皇帝有着深深的隔阂,根本就无法治愈的那种。

大抵只剩下背叛那一条路走,只不过双方很有默契的没有直接撕破脸皮。

主要是祖大寿觉得他面对清军的攻势,还能再坚持坚持。

但是皇太极这波若是卷土重来,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抵挡的住。

“舅舅的意思是?”

吴三桂进一步追问道。

“只要贺今朝想要剿灭清军,就得用得上我们。”

祖大寿摸着胡须说了一句。

吴三桂表示理解了,舅舅的意思就是待价而沽。

前提是,得挺过皇太极的下一波进攻。

要不然真没有多少本钱可以去与贺今朝讲价的。

“舅舅,那既然这样,舅舅还是给洪承畴写一份书信,提前告知清军的动态,希望他能够早做准备。”

吴三桂认为关宁军就更得保存实力了,得让那些客兵来辽东这块地界与清军厮杀。

如此一来,他们才能保住自身的本钱。

祖大寿想了想,便同意了这个主意。

反正这种操作,也是老传统了。

这么多年援辽的客兵,大多数人的尸骨都留在这片土地上了。

辽东就像一道伤口一样,不断的消耗着大明精锐士卒的血肉,且久久无法愈合。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