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边的情况就这样,至于能否在交州立足,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不过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没什么问题。
士燮虽然不是什么枭雄人物,但还挺识时务的。
跟袁绍打一场,打赢了自然继续独霸交州。但要是打不赢,大不了就让袁绍在交州待着。
反正交州大得很,地广人稀,袁绍留下好好建设一下,发展一下交州,未必是坏事。
袁绍可是袁家的人,以前在洛阳当官,混了这么多年,是见过世面的。
交州这地方,穷山恶水,对于袁绍来说,可以暂时落脚,但要是作为东山再起之地,就不合适了。
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穷。
啥都没有,袁绍想要把这里发展起来,最省时省力的办法,那就是砸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
只要钱到位,人力物力这些东西全都能到位,钱花出去了,百姓们就会逐渐慕名而来。
可袁绍现在属于一穷二白的落魄户,手里三万兵马的粮草还不知道去哪想招呢,哪还有闲钱来建设交州啊!
很明显,士燮也想到了这一环节。
所以士燮立马吩咐下去,对于袁绍的兵马,能不接触就不接触。
以不变应万变,看看袁绍到底什么意思。
现在士燮秉承的就是男人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不主动,这个很好理解。
袁绍来到交州,远来是客,士燮这个东道主,怎么也不能先动手。
先动手的话,那就不占理了。
袁绍身后还有袁家作为后盾,士燮不敢做的太过分,能做的就是不主动惹事,要是袁绍不识时务,到时候再防守反击,有理有据,袁家也没法指责他。
而且只要袁绍先动手,战场的主动权,就落在士燮手里了。
是打是和,是战是退,全都士燮说了算。
交州可是士燮经营多年的的老窝,在这个地方,袁绍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肯定占不到丝毫便宜。
不拒绝,那就更好办了。
士燮这边先不表态,就等着袁绍的态度。
要是袁绍想打,他士燮就奉陪到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在自己地盘还干不过袁绍,还活着干啥?
找棵歪脖子树挂上得了。
但袁绍还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以和为贵,和平相处。
要是这样的话,士燮也不反对。交州地广人稀,有的是地方让袁绍折腾。
只要袁绍这个家伙不搞事情,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最后的不负责,那就是字面意思。
管杀不管埋。
袁绍有袁家撑腰,士燮承认有些惹不起。
但袁绍也不能欺人太甚。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他士燮这个交州的土皇帝?
这件事,士燮早就有了主意。
要是袁绍真的贪心不足,想要灭了他,独霸交州。
那士燮就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干掉袁绍,与袁家彻底决裂。
这可不是士燮想的多,根据对袁绍这个人的了解,无论是性格,还是说话办事,袁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诸侯讨董的事情,如今已经传遍天下,看看那盟主当的,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