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何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倒吸冷气。
大家听懂了廖何的意思,就这还不明白的话,他们就白当这么久的官了。
虽然感慨廖何的脑洞之大,但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炎国不得不进行防范啊。
平山王身体不好,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点厉夏他们都清楚,所以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所以他突然去世,就算是不说明,厉夏也会认为他是病逝的,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
然而廖何脑洞大开,提出了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平山王不是病逝,而是被人杀的。
假设平山王真的是被人杀的,那么有一个人嫌疑最大,那就是现如今的中山王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中山王是一头壮年老虎,平山王是一头年迈的老虎。
两人虽然联盟了,还组建了联军。
但是两家的军队可是分开指挥的,只不过为了共同目标战斗罢了。
即使平山王年纪大了不恋权势,但是只要他活着,那么他在原来的平山国军队中的影响力就一直存在,包括那些将领也是如此。
这对于野心勃勃的中山王来说,肯定不允许有人制约他的,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位,那么只能让他死了。
而且两个国家,还一起窝在这么一个小国当中。
那么总要有一个为首的吧。
所以廖何的怀疑也不是空穴来风,没有意义的。
原本大家是没有多想的,但是廖何提出来之后,大家就难免多想了起来,是不是平山王真的是中山王害死的。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大家会找出无数个理由和破绽,来证明这一个观点的。
如今大家也开始怀疑了起来。
要是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不仅厉夏不能去了,那位质子和孙夫子,他们同样不能去吊唁了。
他们就算是想也不行,这是出于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
于是相国也带头支持这一观点。
不允许那位质子回去,也不允许孙夫子回去。
如果平山王真的是中山王出手的,那么质子回去的话,那就必死无疑了。
如果质子回去的话,那么现如今平山王的子女恐怕都会死,全部死了的话,中山王花点时间就可以把平山王的势力消化了。
到时候中山王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话,中山王想要对外扩张,北面的武国打不过,那么就只有南边的宿国了。
到时候中山国就和炎国接壤了,目前来说不符合炎国的利益。
就算是往东扩张,那么宿国就会被包围,迟早也是囊中之物,同样不符合炎国的利益。
但是有了质子在外,中山国就有点投鼠忌器了。
如果他杀死了平山王其他的子女,那么这位炎国的质子就名正言顺了,可以号召平山国以前的旧人。
即使不能不复国,也可以拖中山国后腿,让他无法全力扩张。
那么在中山王的位置,他肯定不会动平山王其他的子女,最大的可能就是扶持一位傀儡来。
但就算是傀儡,那么他们依旧是两个头,名义上依旧是两个国家,平山国的民众,就不可能完全和中山国和平相处。
这样做既可以保住厉夏的小舅子们,也可以让中山国无法齐心协力,简直是一举两得。
所以质子不能放回去,这一点是肯定的。
除了质子以外,孙夫子同样不能回去。
万一中山王爱惜人才,把孙夫子扣下不放怎么办,毕竟孙夫子又不是炎国的臣子,厉夏以什么名义去讨回来。
到时候平山国的傀儡大王不愿意还怎么办。
怎么说这也是兵家泰斗,声望和地位不是名士名宿可以媲美的,到时候中山国也可以打着孙夫的旗号,招收兵家的人才了。
虽然孙夫子很少为厉夏做事,但是孙夫子养在那里又花不了多少,为炎国带来了不少中低层的军官。
所以这两人,是万万不能放回去的。
别说平山王已经死了,即使他没有死,平山王亲自召回去,炎国也不能随随便便放人。
养着平山国的质子,以后说不定会有大用,是炎国可以名正言顺插手平山国的保障。
有了他,也就多了一个出师有名。
先养着,用不到就算了。最担心的是用的时候没有怎么办。
萧云秀很是着急的看向姬茹嫚,她没有姬茹嫚的智慧,所以她看不出大家阻止质子回去,其实是在变相的保护他,也是在保护平山王其他的子女。
她只是知道了自己父王去世,如今有点不知所措,她好像失去了家人的支持,以后只能靠她自己了。
姬茹嫚给了她一个眼神,制止了她打扰大王等人的商议。
姬茹嫚是王后,她和大王地位同等,她都很少插嘴大王和大臣的商议,更不要说萧云秀了。
萧云秀只能在旁边听,就算是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也只能私下里和大王说,而不能直接插嘴。
虽然大家不会直接说什么,但是这样做终归会让人不喜的。
见萧云秀急不可耐,姬茹嫚和她的关系还不错的,毕竟厉夏的后宫就她俩,也没有什么宫斗之类的。
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宫斗,姬茹嫚根本就不用脑子,就可以碾压萧云秀了,实在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思。
所以萧云秀不能说话,姬茹嫚比较有分寸,还是站出来为萧云秀说了一些话。
“大王和诸位大臣,大家讨论了这么久,到底谁为使团主使有点分歧,妾身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姬茹嫚的手段,大家都是见识到的。
所以姬茹嫚一说话,大家都认真的听了起来。
“王后请讲,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次派遣使团,不仅要重视,还要体现出我们的诚意来,毕竟平山国和我炎国是会盟国的。
出了这种事情,如果我们敷衍了事,肯定会被人说闲话的。
所以妾身推荐一个人成为主使,那就是王妃萧郡主,因为她出使非常的合适,既能看出我们的诚意,也能证明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