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影马上开机,姬玲玲暂时没有回老家。
回国后她联系的第一个人是刘招弟。刘招弟在省城当老师,因为工作出色已被提拔成了教导处的副主任。
她和姬玲玲一直有书信往来,听到电话中姬玲玲的声音,激动得掉出了眼泪。
“玲玲姐,你总算回来了,也不告诉我一声,我请假来首都接你。”
姬玲玲拭着夺眶的泪水,哽咽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她原打算不哭的,告诫过自己不给任何人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海外留学,听上去多么光鲜荣耀的事,可谁能体会姬玲玲满腹积淀的难过和心酸?谁又能真正理解她多年的孤苦无依?谁的人生都不容易,自己不是学业有成回来了吗?
“招弟——咱们应当高兴——很快就能见面了,我本想着回来看看你们,有个电影公司找到了我,接了一个新电影,马上要开拍了,过年了我一定回来。”
“回来就好,玲玲姐,我前些日子回了趟大李庄,我大姐还问起你来着——她去过几次姬家河村,替你看望过你爹,老人家身子还行,你姐和你姐夫很操心,等你回来我陪着你回老家去看他们。”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好一阵。
得知刘梅英还在镇上做着生意,和陈耀祖关系很好,姬玲玲放下心来。
“那乔婶呢?”她不得不提到乔荞。
本想着刘招弟会主动告诉她乔荞的消息,半天没有提及,姬玲玲心头涌来不祥的征兆。
“我娘——没有消息,我想,怕是不在人世了......”刘招弟的声音很轻,姬玲玲的心头像是压上了一块巨石。
她安慰刘招弟:“别乱说,招弟,婶子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等我忙完这阵子,马上回来去省公安局托人再找找。”
刘招弟苦笑了一下。
各个公安局她五年中不知去过多少次,每次说法都是一样的:以前失踪的人口因为没有身份档案,寻找起来比较麻烦,还得等一等!
这一等都过了五年了。
姬玲玲还想问问别人,比如赵楠,比如刘盼弟刘若男刘希望刘阳刘月刘星......
但,刘招弟那边办公室进了其他人,两人只好挂上了电话。
......
姬玲玲投入到新的电影拍摄中,从初冬到来年初夏,她都没有休息过一天。
制片方的拍摄模式早不是五年前电影厂的拍摄模式。
一部电影的完成,光是摄制组就有三个,室景和外景同时进行拍摄,不同的剧情交叠穿插着拍摄,高强度的工作在几个月中紧锣密鼓持续不断。
换成以前,这样一部大型影片的拍摄时长最少也得一两年。
而现在,只需几个月就能杀青。
电影计划在夏末交秋之际上映,不光是想尽快占领国内市场,而是要在海外尽快发行上映。
“这种拍戏方法是不是太快了,能保证影片质量吗?”
“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投资方是为了赚钱,所以还得讲究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嘛!”
电影公司的董事长何思源在春节慰问剧组时回答姬玲玲的提问。
他对这部电影的前景自信满满,海外那边的投资方已启动后期宣传,重点将推出姬玲玲参演此片的重要性——这可是她息影五年之后、留学归来的首部电影。
到时姬玲玲一定会再次翻红,成为电影界的顶流!
姬玲玲对何思源口中提到的“海外投资方”已有所了解。
她私下打听过剧务主任。
平日里爱喝点小酒的剧务主任那天刚好喝了半瓶二锅头,他一脸神秘地告诉姬玲玲:“我也是听来的消息,海外投资方的老巢在东南亚的一个小国,投资人的具体公司却在m国,好象叫什么‘华夏电子集团’——对,就是这个名字!“
姬玲玲当时记在心头,也没多大在意。
商人投资某种热销商品是为了获得利益,华夏电子集团的老板投资一部电影的拍摄肯定是为了赚钱。
但她在留意了一下老板的名字,首都电影厂图书室的一位女老师帮她查了一下资料,最终得出华夏电子集团在m国的执行总裁叫李怀东。
姬玲玲回忆着在m国五年的经历,想不起有个叫李怀东的人和自己有过任何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