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没有耐心了,横竖他是实在熬不下去了,索性先下手为强。若是皇帝死于火场,那他是长子,又有太后支持,只要正大光明的匾额后没有传位诏书,他就是名正言顺。若是皇帝不死,他有救驾之功,也更有希望些。
自然也不是没可能,他弄出这一场火来反倒是为永琰做了嫁衣裳。
可大阿哥觉得,就是为永琰做了嫁衣裳也好,彻底绝了自己的心思,他也不必再像头糊涂的蠢驴一样,被皇帝用一根胡萝卜勾得拉磨。而如果能让他选,他宁愿在争过储位的弟弟手底下讨生活,也不想再应付这个对他并无什么父子之情的皇阿玛了。
那把火就是烧不死皇帝,也能让他折一半的寿进去。皇帝早点没了,无论谁登基,他才早些有正常日子可过。
如今这局势自然是他设想中的最不妙的那一挂,皇帝没死,还疑心上了自己。大阿哥心中知晓皇帝等着抓他的错处呢,便修成一副百忍成钢的样子来,倒真是顺服得如小绵羊一般,让皇帝没大把柄可抓,只能那些小事儿磋磨他。
只是大阿哥已经很清楚自己再没有什么指望了,也瞧清楚了自己这个皇阿玛的真面目,再不抱有什么期待。他早非十几岁渴求阿玛关怀的少年,如今并不在意皇帝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了,只一心保全自身和家人,好留住这个亲王的爵位。
他任由皇帝拿捏出气,只一心盼着永琰这个弟弟早日登基,让他的苦日子早些熬到头。横竖大清从无杀儿子、杀兄弟的皇帝,皇帝还不至于真弄死了他,他总比皇帝活得久吧。
有大阿哥的先例在,小越子伺候皇帝用药时也挨过窝心脚,连包院使都吃了挂落,进忠便格外小心些。他托起那琉璃盏送到皇帝手边,皇帝胡乱捻起几枚一并塞入嘴里。
甫一入口,柔韧的果肉裹着新蜜的清甜霎时在唇齿间绽开,黏腻的苦意被梅子的微酸层层涤荡,金桔的甜润更将舌根的麻涩尽数裹挟。待得最后一丝糖霜在颚间化尽,竟是还有淡淡梨汁回甘,鼻腔间惹人头晕的沉郁药气终于都被清甜暖香所取代,只觉得被浸在苦药汁子里的口鼻终于活了过来。
皇帝精神为之一震,神色稍缓,吐出一个字来:“赏!”
进忠觑着皇帝的神色才稍稍放下心来,却笑道:“皇上,这赏什么却是奴才不好做主的了。”
皇帝拾起一粒蜜饯再度放入口中,吩咐道:“让太医院将这方子递了御膳房,养心殿常备着这个。”才看向了进忠:“哦?你不好做主?”
进忠笑道:“这蜜饯原是皇贵妃心疼皇上,特特永寿宫的太医徐平一同研制出来的。包院使检查过了,又添了一味药,对皇上的身子更有裨益些,这才进献了上来。奴才哪里敢做主呢?”
倒不是包院使故意将这药弄得如此之苦,只是要让皇帝这漏风的身子显出元气充足的样子来,少不得要大补,这药就好喝不到哪里去。
至于这蜜饯方子,却是嬿婉瞧着皇帝躁郁,不想连累到进忠、包院使的身上,这才想了法子出来。
“皇贵妃?”皇帝瞧着那糖霜泛起的晶亮碎芒,终于露出今日头一个真心实意的笑来。
意欢对他灰了心气儿不假,可他身边还是有全心珍爱他、仰望他的人。
这一认知让皇帝十分愉悦。
倒不是仅仅为了这一枚小小的蜜饯,而是嬿婉十年如一日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的体贴入微,水滴石穿磨出来了皇帝的盛宠。
皇帝笑道:“国不可无国母,等过了中秋,便该立后了。进忠,你传令让内务府早生准备着。”
进忠心中一喜,嘴上却故意问道:“皇上,奴才还得多嘴问一句,内务府造办新后的衣饰,可该照着哪位娘娘的尺寸准备呢?”
皇帝斜睨了他一眼,笑骂道:“明知故问。”
“待中秋下了明旨,皇贵妃便是你名正言顺的主子娘娘了,再这样不知道讨好,得罪了主子娘娘,朕可是不预备帮你说话的。”
进忠“嗻”了一声,连忙笑道:“皇上都这样吩咐奴才了,奴才定好生督促内务府操办立后的典仪,好等着皇上大婚时去讨赏。”
这一句大婚倒是颇得皇帝的心意,随手从案上拿过一只橙子掷给他:“你若是办好了,朕重重有赏。”
进忠又笑着连奉承了几句,哄得皇帝眉目舒展。
小卓子敛眉凝神地站在进忠身后侍候着,心道他师父的本事,他们该学的还多着呢。
眼瞧着皇帝的情绪终于缓和了过来,进忠又小心道:“只是皇上,帝后大婚乃是国之重事儿,这太后娘娘若是不在——”
他先提醒了皇帝,省得太后再想借着册立新后的名头想留在京中生事。
皇帝脸上的笑容就是一顿,淡淡道:“太后思念先帝至深,执意去五台山拜佛,朕也不能违逆太后的心意,便唯有照着太后的意思册立皇后,以慰太后之心了。”
语气中尽是不可置疑的决然。
他对进忠道:“太后娘娘的銮驾可预备好了?此去千里,沿途行宫、车马,俱不能怠慢了太后。朕一心诚孝太后,莫要让底下的人不知轻重疏忽了什么。”
从京城到五台山路途遥远,太后出行,沿途官员都不能轻忽,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彰显自己诚孝名声的机会。
即便太后是被他逼去五台山的。
进忠连忙禀报一番。
皇帝微微颔首,语气淡淡道:“好生交待下去,务必保住太后能在三日后顺利启程。”
夜长梦多,皇帝再不想在宫中瞧见太后一次,否则他真怕自己忍不住掐死了太后,犯下弑母之罪。
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外面晴空万里,澄澈水润的蓝色中连一丝云朵都无,是个极适合出行的天气。
希望三日后也是这样的好天气,皇帝漫不经心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