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施尼策,2006年生人,自前主力副攻范伯克尔退役之后,破格、提拔至加拿大男排国家队。
2.15m的身高,臂长展匀称,运动服下,肉眼可见的“胸”器逼人,光看这上肢发育情况,便知道这位加拿大新人副攻的力量绝对“暴力”。
第一站主打,林铭佑也看过他的比赛录像,总结下来,拦网一般,进攻却非常犀利,独特的抡大臂扣球动作,爆发力十足。
当然,发球也是一绝,在与阿根廷那一场比赛,第四局替补发球,5连发,强势逆转,决胜局差一点就完成让二追三的惊天逆转。
此番,加拿大主教练改变轮次,就是想在开局阶段利用施尼策的发球,冲击意大利男排的一传。
拉维亚勉强能顶,巴拉索在自由人里面,一传也说不上优秀,第一局意大利队能打的这般顺畅,基本靠的是10号的弥补。
.......
“哔!”
哨声响起,意大利VS加拿大第二局比赛,正式开始。说第一局是试探性的热场,第二局便是真刀真枪的“拼刺刀”,同样是擅长全面性的队伍。
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纰漏,队伍运转的流畅性必然会大受影响,比如现在的意大利队。
“砰!”
替补上场的发球“机器”的确有两把刷子:
仗着身高、力量优势,一手大力跳发犹如从上往下、直接砸下来的炮弹:右侧旋、落点浅。
前排后撤溜边的拉维亚,反应不及时,落地丢分。
第一发,施尼策发出了超高性能,就算是六号位巴拉索脚下上步的很快,也没能补位,前后调动之下,押后区落点完全顾及补上。
......
“哔!”
第二发,施尼策余光瞄了一眼教练席上给出的手势,起跳、转体,腰腹发力、右臂猛地一抽:
“砰!”
.......
“糟了!”
后排,林铭佑一看施尼策最后击球的那一下,心里便知这球危险了。
右臂抽打、手腕包球,光听声音便知这一球是充分发力的,这么高的点、后区落点更好发力。
不出意外的意外来了。
巴拉索急于补位,脚下向右启动的很快,但也快不过这球飞向后区的落点。
“哔!”
加拿大年轻小将一鼓作气、连发两球。
0:2!
意大利男排开局受挫。
.......
“拉维亚、拉维亚.........”场边,德*乔治忍不住出声提醒,右手不断摁,示意静下心来,自己主动点。
意大利开局这一轮,恰逢拉维亚、巴拉索一传站位在后区左侧、靠在一起,是一个相对弱势的轮次。
不得不说,这位加拿大主教练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看的很准,抓住意大利的弱点,安排针对性的发球人员开轮。
......
“哔!”
施尼策继续发球。
这一次,意大利队后排一传人员站位,基本各回本位,目不转睛的盯着网后抛球的那道身影:
“砰!”
大力跳发,拉维亚接的勉强,但终究是顶起来了:
一传不到位,四号位进攻节奏被破,詹内利别无选择,大范围跑动后的调整传球,交由二号位接应强打。
定点强攻突破,不是罗马诺的强项,这一球也不例外。
提点、借手,网前罗马诺的“幌子”做的不错,扣球那一下突然收力、轻拍:
“啪!”
触球、拦回!
巴拉索保护及时,顺手一捞、有效起球。
詹内利余光一扫,场内队友的情况尽收眼底:
偏向二号位的上球,罗马诺的进攻空间被挡;
四号位,拉维亚上步积极、准备充分,但网对面,赫尔的站位已经偏向二号位,本方副攻鲁索根本没有牵扯。
“唰!”
拧着身体、双手侧传,詹内利在场内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侧传后三。
这球给到他,这是林铭佑没想到的,四号有拉维亚的强攻,反手翻四号位是最轻松的,大队长却另辟蹊径,穿了个后三战术。
奇袭的效果,显而易见!
第一局几乎隐形的10号小将,这一刻的后三进攻打出了更快的速度:“砰!”
时机把握精准,线路分化的也清楚,八字顺手线、专打刚发球上来的副攻防守位置,直接得手。
拿下这一分后,不只是主教练局间强调的进攻点分散,还是詹内利自己有想法,随后的传球更散了: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Lin的球权:
“砰!”
四号位,标志性的小斜线又出现了。
林铭佑,1.98m的身高,对上加拿大前排接应、副攻的拦网,高度属实算不上有多大优势。
这时,擅长利用速度规避拦网手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为了配合队长二传从后排调整的加速球,整个人起跳后,几乎贴着网带扣球,右臂一挥、手腕撇开,险之又险的掠过网带,将这球扣了下去。
“啪!”
1.5m内的小斜线,任你洛普基再能预判,也防不起。
也就是从这一球开始,林铭佑在进攻上明显更有侵略性了,只要詹内利能给到他进攻机会,下手绝不手软。
无论是加速后的平拉开,还是不到位的调整功,立稳,不掉头,林铭佑就能发力扣:
后撤,上步,脚下节奏间的变化 也让他在进攻端有更多的选择:
即可以慢上快打,最后发力、借手出界,亦可以配合队友传球,快上加快,在加拿大男排还未反应过来时,便能轻而易举的将其拦防体系撕开。
光他这一点,就已经让加拿大队男排疲于应对,开局前攒的那一个发球轮优势,一会的功夫便被抹平了。
当然,这也是全队通力配合的结果。
詹内利为什么能成为意大利男排国家队主力二传兼具队长,除了精神领袖外,更关键的是对于场内比赛的阅读。
什么时候,该传什么节奏,以及不同球员之间的扣球偏好,心里要了如指掌,最关键的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不仅仅是己方队友间的“暗号”,还要对对手的“套路”进行反向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