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自己,保卫北明。
必须有现代武器。
谭启明给周政贤、吴超正、于刚立介绍后世武器的时候,尤其那一颗原子弹,一炸毁一座城、屠几十万人的时候,他们无不吃惊的张大了嘴。
而霹雳弹能发展到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的程度 ,战场上根本就没有大刀、长矛……让几个人疑惑不解。
而吴超正对后世的国家管理体制非常感兴趣,教育体系、医疗体系、交通体系、金融体系……这样就会更好啊,听着,吴超正自言自语。
谭启明努力的让古人的思想插上翅膀。
吴超正管理民事 得心应手,于刚立训练军队手掐把拿,当然谭启明不断把现代管理灌输给他们,人生平等、严格纪律云云,尤其年轻时候阅读过的北洋军阀的《步兵操典》,和一些体育锻炼的知识告诉于刚立。
后世的小职员,也就相当于大明王朝一个大钱庄的小伙计,认识到这些,谭启明反而不多插手日常的管理工作了。
在科学院搞试验才是正道。
狭长坩埚内置一个黏土石墨棒,这样就冶炼出来一根空心的高碳钢管,反复试验黏土石墨的比例,一次、又一次的报废,最后确定坩埚的长度,目前最大1.5米坩埚。
从煅烧到渗碳需要3天时间,可得到一根外表极其不规则的高碳钢管。
科学研究院已经生产出全金属车床,全金属车床刚刚的稳定。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用旋转刀具,发明现代意义上的车床。中国古人也发明使用木制钻床、磨床。但是由于木材制造,稳定性不好,并不能够加工出标准统一的部件,而现代意义上的全金属车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全金属钻床、镗床、铣床铣刀、滚刀……有一个问题,就是坚硬、耐磨的钻头、刀具才好用。
索伦青年谭嗣同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弄来的钻石。这些钻石就是为了今天的使用, 这些钻石做转头、磨具、刀具的全金属车床轻松的切、削高碳钢、青铜部件。
只是没有电力做动力,只好用畜力带动车床,这样虽然车床是稳定的,而动力稳定性、持续性不够完美,加工精密的程度不够可靠,不过依靠老工匠的手眼,第一根炮管还是加工出来
炮管外壁经过削刀打磨,寒光闪烁,炮管内壁经过磨床、镗床研磨,平整光滑,绝对是跨越时代的产品。
有了一根炮管就需要炮架、炮车轮子,采用75山地步兵炮样式,两只轮胎采用橡胶轮胎,炮重750公斤,采取两马拖拽,能够在平原、山地迅速移动,附带辎重车一辆
由于有全金属车床,就采用后装形式,钻石刀具切削的部件,比较严格的做到了严丝合缝,开关炮闩 ,没有一点漏气问题。
试验射击中从后膛先塞入铁弹丸,然后塞入火药包,75毫米口径山地炮打的铁弹丸重8磅,试射最大距离1200米,首次试验炮并没有给炮管加工膛线,射击误差大,射击目标难以准确。
1627年11月集中科学研究院、高炉冶炼厂力量,搞出来的第一门后装山地滑膛山地炮,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了,但是考虑到未来战争军队数量的严重不对称,在敌我数量巨大的差异之下,后装滑膛炮是不能在战场上起到毁灭性打击,不能发挥巨大优势的,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地炮。
最先测试的是黑火药空心弹 ,即便是黑火药空心弹,巨大的爆炸声依旧把这些17世纪的北方古人吓坏了 。
当周政贤、吴超正、于刚立以为这个就大杀器的时候,谭启明告诉众人,这并不是自己需要的火炮。
真正的山地炮需要炮弹——能爆炸的炮弹。
黄铜锻压可以达到标准的弹体,颗粒黑火药可以做发射火药,发射出去的空心金属弹头可以填装黄色炸药、硝酸甘油炸药。一个问题,火帽,就是引燃发射弹头的火帽
火帽的历史总是围绕雷酸汞的,其实雷酸汞并不是最早、或者是最好的火帽,而雷酸银才是。
雷酸银就是非常好的火帽,只是由于白银价格高昂,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并没有广泛采用雷酸银做枪、炮火帽。
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深处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汞 就采用了雷酸银,八路军、新四军自己制造的手榴弹、炮弹、炸药包……都是雷酸银火帽。
每天焦头烂额的谭启明突然想起新林老人。由于与新林老人的友谊 ,谭启明想起了新林老人给自己讲的太多的故事。
由于新林老人的故事,雷酸银的制备谭启明是清楚的,硝酸与白银生产硝酸银,然后用硝酸银与乙醇反应就形成雷酸银。
是比较危险的,还好科学院的人严格认真 并没有发生意外。
科学研究院成立开始 谭启明就把雷酸银的办法告诉了科学院的朱从山,而前大明道士朱从山已经是最优秀的火药、炸药专家。
中国道教本来就多是些炼丹术士,丹药在古代道士中是流行而时尚的,而道教在大明王朝就是一个巅峰时刻,所以朱道士也不陌生。
而谭启明在仔细的回忆,回忆新林老人讲过的故事,新林是客户,是一位老八路军战士,谭启明在做网点负责人的时候,直接把老战士列为网点的贵宾客户,业务优先办理,节日礼物优先发放。
为此还遭到行长的批评,因为礼品是给存款大户的……
老战士新林来网点时,谭启明就与聊天,新林告诉谭启明军工厂、八路军就没有一个胖子,从来吃不饱饭,就是偶尔食物足够,也都忍耐着吃到7分饱,我们的抗日战争是极端的贫困。
忘年的友谊让两个人心心相任,新林老人把自己写的书送给谭启明看,新林老人从厅长的位置离休后,担任着省新四军研究协会的主席,新林说启明你来协会工作吧,帮我完成几本新四军的研究书籍的撰写。
后来新林说,这个事我已经跟省长说了,等省长有时间批复一下你就调过来……
遗憾的是新林老人去世了,谭启明也没能去研究新四军的历史。
新林老人曾经扞卫国家民族,今天谭启明也是为民族而战 ,老人告诉自己这些,是不是有什么因果呢?谭启明暗想。
新林老人讲,生产炸药根本没有材料,就土法解决。
八路军的甘油不是肥皂的副产品,八路军直接把皂化反应添加超量的熟石灰,出来的皂块是坚硬的,然后粉碎,加水搅拌,分离出甘油,这样的办法甘油出产高。
冬天,手上、脸皮被寒冷冻出皲裂,没有一个战士,舍得涂抹一点甘油。
黄色炸药没有硝酸铵,就用硫酸铵,其实八路军硫酸铵也没有,硫酸有,八路军的硫酸是用硫磺在民用的大水缸中加热,硫磺加热氧化变成的硫酸。
氨气也没有,就做了高压蒸锅,干蒸各种骨头……羊骨头、牛骨头、猪骨头……所有的骨头 ,得出氨气,分别加入硫酸、硝酸得出相应的原料。
朱从山已经不是原来的朱从山, 朱从山并不知道谭启明是穿越到,只有元老院的部分人知道。
对于谭启明是索伦人的莫日根也是疑惑的,但对谭启明是一个世外高人的判断是肯定的。
而谭启明给自己讲了那么多不传之密 ,这样自己无疑就是谭启明的嫡传弟子。
而自认为自己是谭启明的嫡传弟子后,朱从山的言行举止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丢了师傅的脸,朱从山走路、座立都要凝重而沉稳,自己是谭启明的嫡传弟子,必须表现的比别人不一样的,必须有鹤立鸡群的表现才成。
当第一批硝酸铵、硫酸铵被生产出来的时候,朱崇山看着硫酸铵的白色的颗粒,感觉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仙丹。
于是就抓了一把慌里慌张的跑到谭启明这里,师傅、师傅,已经炼出仙丹,朱从山一边呼喊,一边跑过来。
已经炼出了这个叫硫酸铵的仙丹,朱从山说的语无伦次,同时问谭启明,师傅这个仙丹可不可以吃?吃了能长寿多久。
谭启明告诉朱从山,硫酸铵人吃是不行的,给地里的植物吃是行的,一亩地撒上几斤硫酸铵,产量会提高一倍,谭启明对朱从山说到。
谭启明考虑大明的土地从来没有使用过化肥,硫酸铵就是化肥 ,觉得提高一倍是完全可能的。
产量提高一倍。
听到这个消息,朱从山震惊了,一倍、一倍……朱从山呆住了,朱从山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一倍、一倍啊。
眼泪从朱从山眼里流出,这个在北国苦苦挣扎半生都道士,曾经面对太多的苦难都默默的忍受着,而这白色的颗粒、这白色的仙丹能让粮食多打一倍。
唐宗、宋祖、圣人、亚圣,谁做过这样开天辟地的伟业,谁能让粮食产量提高一倍啊,师傅是千古第一人。
朱从山深施一礼说:师傅不让下跪,师傅说下跪是卑微之礼,徒弟原本是要听的,徒弟是绝对不敢违背师傅的,但是今天朱从山要跪,我朱从山今天不为自己跪,徒弟要为天下苍生,请师傅接受天下苍生的跪拜
一亩田打一倍的粮食,天下还有人吃不饱饭吗?朱从山感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充斥着自己的身体,大声的呼喊,师傅,我为天下苍生,我为大明亿兆百姓,说着就跪在那里,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谭启明急忙拦下的时候,才发现朱崇山太投入,太用力,头已磕破经流出了血来。
从此朱从山不再称呼自己的工作叫炼丹,朱从山告诉别人,这是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反应……
而去聆听师傅的教诲成了朱从山渴望而神圣的时刻。
朱从山研究起炸药更加勤奋,这可是师傅交代的,朱从山总是对炸药团队的人说:我师傅谭启明 不仅仅是索伦人的神,师傅是千古第一人,我们为师傅工作,干活出力,哪里会有什么辛苦, 只有无上光荣。
一年以后, 当朱从山因为火帽、炸药研究的贡献被封为爆伯爵的时候,朱从山死辞不受,朱从山说:师傅不称帝 我何称伯爵?
勤奋的朱从山带领炸药团队几次的着火、爆炸之后,雷酸银是搞出来了,历史上的雷酸火帽都是纸包裹的,由于急需使用,就采取纸覆白银箔、就是先包一层纸,在包一层白银。
雷酸银更加的活跃,必须先包裹一层纸,有隔绝的纸后才能再覆盖一层金属薄膜,不然雷酸银遇到金属就会发生爆炸,
把坚韧的青铜冶炼成柔软的黄铜难度是一点都不大的,以后采用纸包黄铜箔制火帽。
有了火帽就有了炮弹,弹体装满颗粒黑火药,弹头里有一颗撞击引发的火帽,然后填满硝化甘油炸药、硝酸铵炸药。
炮弹的生产是艰难的,标准度量衡起了作用,要求精度高,必须与炮管一样的口径。这样让每一枚炮弹冲压之后,又必须在车床上研磨。
添加硝酸铵的炮弹,最大射击距离905米,弹头爆炸杀伤半径16米,这对后世来的谭启明非常失望,当世的所有的人都在欢呼,都在跳跃,这杀器,天下无敌。
周政贤、于刚立都坐不住了 ,两个人走来走去的,于刚立不停的挥舞着拳头,呼喊着:女真人、狗鞑子、倭寇……你们就等着,看我都炸死你们。
周政贤喃喃自语,可征天下。
而吴超正看着爆炸区那些被炸的支离破碎的牛羊,更加深信现代文明已经滚滚而来,逆我者苍、顺我者亡……现代文明不可阻挡。
黄铜开始生产之后,雷酸银火帽也使用在手榴弹上。
1626年就要过去,山地炮也搞出来两门,一门是后装滑膛炮,一门是后装线膛炮,炮管增加膛线非常困难。
无缝钢管铸造艰难,产品品质更加不稳定,叮叮咣咣的炸了无数次。
采取竖立煅烧、渗碳,同时煅烧、渗碳过程中进行旋转 ,成品率好了一点点。
第一门后装线膛炮,还是出现了意外的,新的勾刀车床,勾出的膛线,连续性与完整性不够,于是出现了意外,巨大的爆炸,直接把火炮炸的四分五裂,而飞起的炮管直线冲向天空,又垂直落下,有一块巨大的残片,直直的落下来,就落在了几米远深坑中的躲藏试射手的头顶,试射炮手就那么被生生的砸死了。
巨大的气浪把谭启明下的汗毛都立起来 ,太危险、太吓人了。
客服恐惧,谭启明站在炸膛的废墟上 朗生说道:科学是有险阻的 ,科学的险阻是可以靠苦干过关的。
没有膛线就没有精准的射击,科学院就集中力量研究膛线,解决膛线的办法,最后用组合勾刀一次完成膛线的钩制,就是炮管里的四条膛线,用四把勾刀,把四个勾刀捆绑在一起,然后旋转车床,让每一个膛线的完整的同时,每一个膛线与膛线之间的距离也不差丝毫。
就有了极高的准确度,反复试验炮,安装了瞄准装置后,做到了指哪打哪,而不是第一门的打哪算哪啦。
一个问题就是,1.5米甚至更长的炮管冶炼艰难,废品率高达80%,而1米以下的无缝钢管冶炼成功率高,如果使用这些1米以下的钢管,谭启明决定制造后世的迫击炮,迫击炮爆炸是作用力更大向后发出,作用力在底座不在炮管,极大减少炸膛风险。
迫击炮一根炮管与简单支架,炮弹带有螺旋尾翼,炮击以后尾翼旋转呼啸,以北明目前的工业水平,生产螺旋尾翼不具备条件,只能生产简单尾翼的迫击炮炮弹。
一点二米的炮击炮弹采取滑膛炮管,没有螺旋尾翼,非常的不精确,45度仰角抛射距离也只有600米,现代战争是毫无用处的,而在古代战争这可是大杀器。迫击炮连同座板、炮架重仅120斤,口径150毫米,这样大的口径并不是因为威力,而是便于生产炮弹。
受到工艺的限制炮弹的生产难于炮本身啊,几个月下来,迫击炮生产出12门,而迫击炮弹只做出20发,无奈简化迫击炮弹,做成迫击炮实心弹丸,用密集的抛射铁球攻击,这样北明炮兵就已经有2门山地炮与12门迫击炮。
唉,用实心的迫击炮弹砸死敌人,这是怎么看?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迫击炮的尾翼结构太花巧 ,北明工匠的数量毕竟太少。
朱赫人内塔尼亚的铁匠手艺还是不错的,尤其制作马口铁茶壶、茶杯的工艺相当精湛,就让内塔尼亚等朱赫人制作迫击炮弹,这些迫击炮弹的结构比起欧洲贵族的茶壶也并不复杂太多,不久,内塔尼亚的团队就生产出合格的迫击炮弹了。
随着迫击炮弹数量的增加,随着75山地炮弹数量的增加,谭启明终于可以睡一个安慰觉了。
穿越以来,疲于奔命,呼吸都是急促的,担心各种紧急情况的来临,现在手里终于有了跨时代的武器,终于能安稳的入眠了。
谭启明一觉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