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匆忙的带领自己的500卫队回车臣,阿海要在蒙古草原举行全民公投,阿海要把车臣汗国变成一个北明的自治州。
不知道阿海能不能掌控众多的蒙古草原部落。
元老院不但要组建、派出辽东游击支队。
元老院还5要组建南下与东行的队伍,1628年春天,冰雪融化,松花江可以航运到时刻,将要有一支8000人的队伍去乌苏里江东岸、去库页岛。
同时还要组建一支3000人的队伍去阿什哈达与前郭尔罗斯。
整个冬天的战争损失了近一千人口,鲜鱼换奴隶的贸易交换过来5000人口,李延庚给输送过来一千工匠。
蒙古自由战俘2000人、蒙古抵偿战争赔款劳工4500人。
从总量上新增加的辽东奴隶阿哈人口是6000人,自由蒙古车臣劳工4500人,战犯劳工2000人,合计是人,而东进队伍计划8000人、南下队伍要3000人,这样离开松花江流域人口就是人,新规划的胜利镇、盐碱村重建、巴兰河铁矿增加矿工,造船厂、捕鱼队、伐木队、锯木厂……这些都是需要人口的,人口总量还入不敷出。
各大机关、厂矿都要分出一半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谁走、谁留在研究中。
李延庚的一千工匠还是可以期待的。
谭启明与4个秀才,12个第。童生见了一面,这是李延庚费大力气挖掘,掺杂在奴隶阿哈中送过来的。
谭启明一看,才回想起来,明朝的秀才、童生与年龄无关,只是考试的结果。这几个秀才大的三十几岁,小的二十几岁,12个童生年龄从十几岁到40多岁不等。
谭启明对这些大明的文化人还是高度重视的。
欢迎回家。
谭启明对着这16个人大声说。
北明是所有饱受苦难、颠沛流离,但是依旧追求美好生活人的家园。北明希望与所有的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勇敢无畏的人,共同组建我们的新家园。
在这个新家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读书识字,所以诸位的到来都将委以重任,都将肩负职责,为了一个繁荣、伟达的社会做出贡献……
但是,我们反对儒学、提倡科学,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深刻的告诉我们,儒学使国家变弱,使人民变蠢,四书、五经都是北明批判,禁止之书。
尔等皆是有功名之人,皆为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此国家动乱、危机时刻,此人民苦难、困顿时刻,应该传什么道?解什么惑?
国家动乱,武道大于文道。人民苦难,实学大于说教……
谭启明在讲解北明思想理念,而几个秀才已经是脸红脖子粗,他们奉为圭臬的儒学,在这里竟然不受待见,心中几多恼恨涌现。
几个秀才童生立刻就被编入教师培训班,两个月后毕业,谭启明并不打算让这些秀才童生去做教师,谭启明要他们办一张北明都报纸——北明通讯。
科学院正在搞活字印刷机、打印机。
宋代就已经有的活字印刷到17世纪更加的不新鲜,就是研究什么样的合金做活字印刷质量更好,科学院发现银铅锡合金做铅字效果最佳。
现代活字印刷使用铅锡锑合金,锑在中国古代已经大规模开采,只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把锑单独列为一种金属,由于锑的物理性质与锡相似,中国古代称呼锑为连锡,归为锡的一种。
在中原购买到锑金属还是不困难的,而在北方就没有办法了,哈尔德的贸易公司在辽东购买了大量的锡酒壶,希望能得到金属锑,然而商家诚实,说这些锡酒壶都是好锡,决不掺杂连锡。
没有金属锑就用白银,白银村的银矿开采在增加矿工后,已经达到日产白银120多斤 明制一斤是16两,日产白银近2000两,月出产白银两,如果在北明实行薪金制度,这些白银是不够用的,而且白银还要用作雷酸银火帽的生产。
马加丹开拓团不运回来白银,北明就无法实行薪金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财务问题。
造船厂是核心的工作,无论东进还是南下,都要乘船出发,给造船厂下达的任务是1627年冬天到1628年春天,要造出来3只飞剪船、5只福船,八只内河平底船。
为此整个冬天,即便在战争最严酷的时刻,依旧没有动用造船厂的工人。
而这次造船厂要迁出70%的任务员、设备,江海联运的任务巨大。
人员、给养、物资、设备、牲畜……即使春天建造好全部的船,依旧需要数次的往来运输。
船帆用的帆布依旧缺乏,没有足够的亚麻进行纺织,而缺少帆布的飞剪船,航速会大打折扣,东进还好顺流而下,南下却是逆流而上,必须配备齐船帆。
最近的贸易地区是女真人、与蒙古人,可惜女真人与蒙古人都不做船、不做航海,都没有帆布。
阿什哈达距离是最近的,而驯鹿雪橇也马上就不能使用,在积雪融化之后,在水泽遍地的松嫩平原地区运输,就必须依靠船。
就抓紧最后的时机,用2000只驯鹿雪橇,运输3000人,工具、给养到阿什哈达。
周政贤与阿什哈达最有感情的,就由周政贤率队,200战兵,建房队抽调100人,木匠、铁匠、皮匠 ,最主要的是农夫,农夫1800人 ,都是辽东奴隶阿哈,蒙古牧民800人,带着缴获车臣蒙古的牛5000头、羊一万只、战马500匹,带着贸易公司收购的小麦、甜菜、亚麻、苜蓿、全部的水泥……最先出发。
南下的部队3000人,要修建阿什哈达城堡码头,要种植阿什哈达到前郭尔罗斯几万亩的土地,也防御与女真人不可避免的战争。
谭启明对复州女子支队是偏爱的,一个让女人被迫走上战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谭启明觉得自己都愧对这些勇敢的女孩。
经常去女子支队,三百个女孩都是认识的,一下子牺牲了一百多,几乎是半数女孩,谭启明内心是痛苦不堪的,尤其这些女孩都是因为拯救自己而死,这将是伴随一生的痛苦。
苑秋原来也是认识的,就是那么一个安安静静的女孩,而从白银村撤退,是苑秋用生命白护着自己突围,苑秋用自己身体去阻挡那些射来的箭,如果有避不开的刀锋,苑秋一定会用自己的命去阻挡……
这样勇敢的女孩是有资格做一个支队长的,也有能力做一个支队长的。
就是这个孩子太安静了,要与这个孩子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