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愿赐青雀与太子殿下机会,倘若当日他们之中任一人愿意与儿臣共谋此事,儿臣定倾力相援。”
“那你如今有何打算?”
“将大哥从太子之位上请下。”一声叹息,沉重而深邃。
长孙无垢沉吟片刻,“这便是你自士门美归来后,避而不见母后的缘由,是吗?”
“确实,承乾与青雀皆是母后所生,即便母后尽力维持公正,内心仍难免有所倾斜。”未待李恪回应,长孙无垢已道出实情。
这份坦诚与大气,正是李恪敬佩皇后的缘由。
“儿臣明白,毫无怨言,这是人之常情。”长孙无垢起身,步至李恪身旁,轻拍其肩。
“你未见母后,是担心从此成为陌路敌手吧?”她边行边言。
“在储君之事上,母后绝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因为这是为天下选贤举能。即使恪儿你将大哥从储君之位移除,母后也不会心生怨念。”
“若对恪儿你有责怪,那母后又该如何面对青雀?他曾多次挑战承乾,毕竟他们都是母后亲生。”
“母后只盼,终有一日,你们兄弟仍是兄弟,莫让过去...”
咳嗽声,突然打破寂静,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世民面带寒霜走出。
“你口气不小,你以为必定能将大哥从太子之位上拉下?”
“拉下之后,这储君之位你来做?你以为父皇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年岁不大,口气却大得惊人!”李恪仰首,愕然望向李世民,心知方才与长孙无垢之密谈已被悉数闻知。
长孙无垢目光流转,既无奈又安慰,暗示李恪,他之前的应对,似乎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太子之位,未来皇位,儿臣不愿做,亦无信心与耐心承担。若与太子之争失利,则证明太子适于储君之位;若他败,则表明不堪重任。”
“逆子!”正当李恪以为答案滴水不漏时,李世民暴怒,欲抬脚踢之。
李恪迅疾闪避,幸亏长孙无垢及时阻拦。
“恪儿,能告知母后,为何不愿做,无信心,亦无耐心?”她深知皇上怒因所在。
“不愿做,已在朝堂上明言父皇。无信心,无耐心是因为儿臣不确定能否成为明君。
正如天下世家,若儿臣为皇,必将用最决绝残酷之法,根除国家身上的毒瘤,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血洗天下世家,如同北魏武帝灭佛之举!”
李恪之言,震撼帝后二人,稚嫩面容下,决心坚定无比。
仿佛预见到,若李恪登基,必举屠刀向世家挥舞,血腥、战火、哀号、诅咒...
一幕幕,骇人心魄!
东宫,李承乾焦虑踱步,喃喃自语:“为何毫无音讯,李恪入宫究竟所为何事?”
“太子勿忧,朝中大臣推测,李恪可能求助于后宫。”侯君集坐于一旁,微笑着宽慰道。
他的女儿侯海棠,已入宫参与秀选,长孙无忌这位宰辅兼国丈已保证,侯海棠必将成为太子妃。
侯君集已然投身东宫阵营,为确保李承乾之位稳固,势在必行。
长孙无忌如虎添翼,皆因其外戚身份。
一旦李承乾登基,身为国丈,他亦能权倾朝野。
“承乾,身为太子,未来的君王,需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之风。”长孙无忌谆谆教诲。
李承乾虚心受教,作揖致谢,“多谢舅舅、将军指点。”
他如此,皆因李恪给予的压力巨大。
长孙无忌欣慰点头,李恪朝堂一席话,唤醒了外甥。
虽尚有诸多不足,但能接纳他人建议。
此乃贵重之德,汉高祖刘邦,不过市井无赖,善纳良策,方成大业。
反观,众人皆看好、才华出众的项羽,败于刚愎自用。
在长孙无忌眼中,李承乾似刘邦,李恪则如项羽。
傲慢自大,固执己见。
“禀殿下,程咬金、秦怀玉、长孙冲几位小公爷,携老兵入城!”此时,太子府管家匆匆来报。
“他们入城何故?”李承乾急问。
“似在兜售某物。”
“究竟是何物?”
“尚未查明。”
“速去,务必查明!”
待管家离去,侯君集皱眉,“辅机兄,两位小公爷追随李恪,你难道无计可施?”
李承乾亦望向长孙无忌,此亦为他心头刺。
犹如嫡母皇后对李恪视如己出。
长孙冲兄弟,本是他亲表弟。
长孙无忌抚须,意味深长,“何需过度约束?他们伴李恪左右,未必非好事。”
“必须承认,李恪拥有多项青年一代值得学习的长处,见贤思齐。”
“他们长大成人,自然明了家族与兄弟孰重。留在李恪身边,或于关键时刻发挥奇效。”
“我不信,作为生父,会比不过区区李恪,自家孩子,无论飞得多远,终将归巢。”
笑声响起,“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侯君集恍然大笑,“若侯俊执意跟随李恪,我亦可任其飞翔。”
“我侯君集不信,将来侯俊会弃父而去!”
李承乾眼眸一亮,终领悟舅舅用心。
他不信李恪有此魔力!
“走过路过,别错过,老兵牌三件套,仅需五百文,物超所值,绝不吃亏!”
沿朱雀大街,程处默率小公爷与老兵们,沿途叫卖。
“何为老兵牌?”行人疑惑。
“不明所以。”
“去看看,或许恪殿下找到了解决伤残士卒生计之道。”
很快,程处默等人被围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纷纷询问。
“小公爷,何谓老兵牌三件套?”
“小公爷,此乃恪殿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