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大营,帅帐内。
虽然眼下并无具体战事发生,但防患于未然,徐炽还是尽可能的支着军队,做出相应的安排:
“这里,再派出两个营的兵力进行轮班支援,若有变故,务必保证第一时间能传出消息。”
“还有西南大营,虽然这段时间敌军相应攻势减弱了些,但还是不可大意,时刻保持警戒。”
“粮道方面,让你们规划的新路线规划的如何了?敌军的那位恶蛟,视线可是一直都盯着我们的粮呢,千万千万不能出任何问题。”
“......”
桩桩件件的安排几乎都十分到位。
在场的各方将军,不论是大周所属还是大宁所属,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是看着那一脸严肃的凉帝徐炽,让人忍不住感慨。
北凉真不愧是以武立国的代表!
不仅精通野战,营防部署方面同样不差。
而一旁,安坐在椅子上的姜年紧闭双目。
他虽并未直接参加沙盘前的会议,但注意却一直都在这上面。
听到徐炽的种种安排,也确实都没什么问题。
并不存在什么『这个防守点危险就让你们的人先上』、『这个活儿风险小收益高就让我的人顶上』之类的事发生......
而是统筹兼顾,根据每个将军的领兵特点来制定的作战方略。
但就在姜年看似闭目养神之际。
他的副将叶景行,此刻已经掀开帐帘,从帐中旁边,一路小跑来到了姜年身边,在他耳边小声耳语几句。
虽听不清到底说了些什么,但姜年紧皱的眉头却是显而易见的。
徐炽仅仅只是瞥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而后拍着手掌说道:
“好了,今天会议就先到这儿吧。
“之后也请大家各司其职,这段时间都辛苦一些。”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随即抱拳,异口同声的说道:
“末将告退!”
直到目送帐中的人先后都散完了。
徐炽这才拿起桌上的水杯,看向姜年问道:
“怎么了?是不是岐王那边,又有什么消息传出来了?”
姜年没开口。
倒是身边的叶景行出言解释道:
“是,前段时间,我们安插在岐营的一名探子来报,说他成功策反了一名校尉。”
“哦,好事啊这是,哪方校尉?领都什么职?可有进帅帐议事的资格?”
徐炽饶有兴趣的一连追问。
而叶景行也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前后经过一一道出。
徐炽这才恍然,喃喃道:
“原来如此......赵家的校尉,那确实不能轻信。”
叶景行点了点头:
“我们姜帅也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为了确保万一,他决定先试探试探对方的深浅,让那个叫赵霆的,先纳投名状再说。”
徐炽追问道:
“然后呢?”
“投名状来了,但却只有短短的两个字。”
“哪两个字?”
“萧关。”
“萧关?”
徐炽懵了,扭头看向姜年问道:
“这是何意?
“难不成岐王下一步的目标不打算取潼关了,而是奔着萧关去?
“扯呢吧这是!”
倒也不怪他如此怀疑。
毕竟,同样作为『四关』之一,论攻取难度,萧关并不比潼关小多少......
但潼关近在眼前,萧关却还要北上绕道去朔方。
二者从风险方面上来讲,压根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除非岐王脑子是被驴踢了,才会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出来。
否则他凭什么要去萧关?
你就说岐军接下来要南下去武关,都比去萧关的可信度更高啊!
毕竟他们之前好歹还是真派兵佯攻西南大营来着。
但萧关......
徐炽皱眉,怎么想都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而这,也正是姜年不解的原因所在。
看着手上仅有两个字的『密信』,姜年不自觉的开始敲打起了桌面。
如果说,赵霆递给他一份似假非假的情报,或是干脆直接拒绝纳投名状。
那他都不会轻易相信。
但现在,偏偏给的是这种一眼看去,明显有假的情报。
那他还真就得好好斟酌一二了。
“萧关、萧关......”
姜年口中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想要参透其中含义。
直到片刻后。
他手中动作突然停顿了一下,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沉声问道:
“哎,我记得,约莫八九年前,北凉曾与大周在萧关有过一战对吗?”
徐炽不明白姜年为何会这么问,但想了想后,还是点头道:
“是有这么一战来着。
“事关北凉存亡,所以当时领兵的还是我那老丈人,崔澄。”
姜年若有所思,又问道:
“那当时具体战况如何?双方损失情况怎么样?”
徐炽摇了摇头:
“没损失,因为那一仗最后压根就没打起来。”
“没打起来?”
“对啊。”
徐炽摊开手掌解释道:
“一方面,是因为后续那位鹿鸣军的青衣毒士率领十万大军赶从襄樊救场。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北凉准备情况不足......
“毕竟当时谁都没料到,没了岐王的大周军队,战力竟会这般拉胯?
“本来我们也只是想收复整个凉境而已,却没想到大周竟会如此不堪一击,被我们一路南下,打到了萧关。”
姜年紧皱的眉头更甚了。
虽然锦衣卫内部也有情报系统,但这毕竟是两国之间的事情。
无关己身,他们就算清楚,肯定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并不会像当事人一样能明白具体内幕。
可,就是这个大概,似乎也跟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出入有些太大了吧?
没打起来?
虽说时过境迁,姜年已经忘了那一战具体情况。
但肯定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没打起来』就能概括的啊!
一念至此。
姜年脑中兀的像是抓住了什么一闪而过的灵光。
当即便拍案起身,对着帐外大声喊道:
“来人,速速去请徐山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