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来到这个世界后,虽然没有对这个世界做什么本质上的改变,只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拿出来推广,可她还是隐隐担忧,自己生了几个孩子,会不会被时空管理局某些规则判定为改变小世界。
但是如果孩子们不在自己名下,那是否就意味着巧妙地避开了某些规则和限制呢?她心里没底,却又抱着一丝侥幸,觉得这或许是个可行的办法,反正试一试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
尽管她本人对此并不太在意,但得让胤禛明白,自己之所以甘愿承受这样的憋屈,全是为了他和孩子们。
这么想着,秋霞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眼神从思索的凝重转为温柔且坚定。她看向胤禛,眼中似有盈盈秋水,饱含深情,嘴唇轻启:“只要是对你对孩子们好的,我受点委屈没关系的。”
说话间,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像是在安抚胤禛,又像是给自己打气,脸上的神情满是心甘情愿的模样。
胤禛闻听秋霞如此言语,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与愧疚,连忙回应道:“霞儿,此番着实让你受苦受累了,还请你暂且忍耐一时之屈,待时机成熟……我必定会恢复你的真实身份。”
秋霞却轻轻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真诚:“不用,胤禛,弘曦的玛法没有治我们的罪已经很宽宏大量了,我很感激他。”
说这话时,她的表情柔和而真挚,没有丝毫的怨怼,仿佛真的从心底里体谅康熙的决定,一心只希望胤禛能够成功的走到最后。
毕竟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没得人家本来能当皇帝,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反而输了,那她就罪过大了。
胤禛与秋霞的私语被康熙安插的暗卫听得一字不落。那暗卫悄无声息地回到宫中,将这番话密报给康熙。
康熙闻言,心中对于弘曦的额娘不禁又增添了几分满意之情。他心中生起一丝兴趣,若是有机会定要亲自见一见这位女子,瞧一瞧对方究竟是何等模样竟然让见惯美色的四儿子如此服帖。
说起来,都怪胤禛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竟然连个女人都无法降服得住,以至于自己到现在都还不知该如何称呼那女子,无奈之下也只能以弘曦的额娘这般笼统的称谓来指代她。
遥想当年,康熙自己可是年仅八岁便登上皇位,此后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无数风风雨雨,方才将这偌大的大清江山牢牢地巩固下来。
如今看来,待到弘曦成年加冠之后继承大统,想必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眼下,自己的这个四儿子一心只想独宠一人,不过好在只要他在处理政事方面不至于犯糊涂,那么暂且将这江山交托给他倒也未尝不可。
然而转念一想,康熙又觉得还是不妥,自己必须要好生调养身体才行,万不可让胤禛这小子因沉迷女色而变得昏聩,否则将来留给自家孙子的岂不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自此之后,康熙加快了对胤禛的培养。
原本对于朝政事务事必躬亲的他,开始将一些重要的奏折交由胤禛代为批复。
当胤禛第一次从康熙手中接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时,他只觉双手微微颤抖,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惶恐。
他很明白皇阿玛此举的意思,他等这一天很久了,只是当这一天突然到来时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于是,每次面对需要批复的奏折,胤禛都会怀着无比敬畏之心,必得先向康熙请示具体的意见和处理方法。
一开始的时候,康熙倒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会仔细地给胤禛讲解其中的关键要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询问次数不减反增,康熙渐渐地失去了最初的那份耐心。
终于有一天,当胤禛再一次拿着奏折前来请教时,康熙皱起眉头,略显不耐地挥挥手道:“这些事情你自行处理便是!不必事事都来问朕!”
此后的日子里,胤禛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平日里对朝政治理的观察学习,认真谨慎地处理着每一份交到他手上的奏折。
而康熙则会偶尔心血来潮地抽查几本已经由胤禛批复过的奏折。
令康熙感到欣慰的是,胤禛的处理方式不仅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而且几乎找不出任何明显的差错或疏漏之处。
久而久之,康熙对于胤禛的能力越发认可和放心,觉得将一部分政务交给他打理着实让自己省了不少心力。
与此同时,康熙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不复当年。曾经能够轻而易举应对自如的繁重政务,如今处理起来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每每想到此处,康熙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还想亲眼看着心爱的孙子弘曦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享受天伦之乐。
不仅是人们所说的隔辈亲,他觉得自从弘曦出生以后,大清是越来越好了,这孩子定是上天赐给大清的福星。既然如此,弘曦的母亲也定是个有福之人,自己之前对她的态度,确实该宽松些。
为了这个心愿,康熙决定要加倍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减少操劳,以保持相对良好的健康状态。
清晨,整个紫禁城在朦胧的晨雾中渐渐苏醒。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鱼贯而入,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平静却又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神色。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最后落在了胤禛身上。
胤禛能感受到皇阿玛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心里不由一紧,开始审视自己最近的表现。
“今日,朕有要事宣布。”康熙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低沉而缓慢。
胤禛的心跳陡然加快,他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朕决定,禅位于四阿哥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