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的一个清晨,亲卫急匆匆地跑来禀报:“大人,中车府令赵高突然来访!”
正在书房翻阅书卷的秦然听闻此言,微微一怔,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放下手中的书籍,整了整衣衫,缓缓走向大堂。
大堂内,秦然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沉静地望着门口。只见赵高身着寺人官服,面带微笑地走了进来。
“府令大人,真是许久不见了!”秦然起身拱手相迎,语气平淡地说道。
赵高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秦然,然后笑着回应道:“上卿别来无恙啊!”
秦然看着赵高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心中暗自警惕起来。虽然他深知赵高此人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其自身武功更是高深莫测。
在如此近的距离之下,要取自己的性命简直易如反掌。然而,秦然的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胆怯之色,反而挺直了脊梁,与赵高对视着。
“上卿,您这身子骨恢复得怎么样了?”赵高看似关切地问道。
秦然轻轻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唉,还是未能完全康复啊。”
“哦?是吗?”赵高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不知府令大人今日突然造访,究竟所为何事呢?”秦然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高收起笑容,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压低声音说道,“奉大王王谕前来,特来提醒上卿大人一句,莫要忘记了,你可是扶苏公子的老师啊。”
秦然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此事在下自然铭记于心。”
自秦然返回府邸以来,一直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毫无关系一般。而如今赵高这番话,显然意有所指。
“大王说,这殿前议事,还望上卿能够按时参加。”赵高继续说道。
秦然沉默片刻,随后应道,“多谢府令大人转达,在下定当遵命。”
本想在咸阳养老的秦然,看这情况是没戏了。
次日,秦然起了个大早,来参加大秦的殿前议事。
“秦大夫!”
“上卿!!”
“前将军....”,
“秦将军。”
在咸阳宫的大道上,秦然一路上碰到众多官吏武将,他们纷纷向着自己打招呼。
文臣官吏称呼自己,文职。
而武将则是称呼自己的武职,可谓泾渭分明。
“各位大夫好!”
“诸位将军!”
秦然不断的笑着回应,就连嘴角都有些抽搐了。
宏伟壮丽的大殿之内,庄严肃穆的气氛弥漫开来。
秦然踏入其中,原本只想悄悄地躲在人群的最后方,尽量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低垂着头,脚步轻缓,仿佛希望能够将自己融入那冰冷的石柱之后。
然而,秦然未曾料到的是,当他选择踏上这片土地时,命运便已悄然注定,他绝无可能如此轻易地隐匿于众人视线之外。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秦大夫怎会站在此处?”这突如其来的呼喊令秦然浑身一震,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紧接着,名为冯去疾的大夫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抓住秦然的官服,不由分说地拽着他就要往前走去。
与此同时,另一名将领也毫不示弱,迅速冲上前拉住秦然,口中大声嚷道,“秦将军理应站在我们这边!”
刹那间,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拉扯之争。
秦然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脸上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众人争抢的对象,宛如一块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此刻的他,只觉得尴尬无比,不知如何是好。
而正当这场闹剧愈演愈烈之际,秦王终于登上了大殿。秦然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秦王,眼神中充满了无助。面对眼前混乱不堪的局面,他实在不知该何去何从。
好在秦王眼尖,一眼便瞧见了秦然的窘态。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随即开口说道,“且到李斯身后吧。”
听到秦王发话,原本争执不休的冯去疾和将领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再有丝毫异议,赶忙松开手,悻悻然地退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
“李大夫,许久不见啊。”
站在李斯身后的秦然低声打招呼道。
“秦大夫能安然返回咸阳,实乃万幸啊。”
李斯压低声音回道。秦然毕竟救过他,只要不威胁到他的丞相之位,他愿意与秦然交好,毕竟若是与秦然为敌,并不理智。
殿前议事,议论的便是关于各地战事、叛乱等等。
“启禀大王,日前杨端和、蒙武、蒙恬将军与赵国连破九城,大军直逼邯郸!”
“用不了多久便可收复邯郸,进军齐国了。”
李斯出列向着秦王和众人说道。
楚国覆灭之后,秦国大军进展神速。
齐赵联军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结局,抵抗并没有那么激烈了。
“太好了!!”
“这么下去,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
众人闻言皆兴奋不已。
“寡人的信,齐王建如何回复的?”
这时秦王开口道。
在楚国覆灭以后,嬴政写了一封亲笔劝降信给田建。
“书信由田夫人亲自送往临淄。”
“齐王意动,不过还没有答复。”
李斯沉声回道。
书信由秦王的王妃,也就是齐国公主亲自送回去,目的就是为了劝说齐国投降,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大秦朝堂之上还是不想通过战争吞并齐国的,毕竟那样的话会导致繁华的临淄不复从前。
“田建,鼠目寸光。”
“命蒙武尽快攻破邯郸,兵临齐地。”
“寡人倒是要看看,齐国降不降!”
秦王翁声说道。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