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
“众爱卿,”朱棣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愠怒,“尔等观此后世评议,有何感想?”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发言,唯夏元吉出列,躬身道:
“陛下,此等评议,虽为后世之言,却亦能窥见其时之国运兴衰。
臣等观之,深感我大明立朝之艰难,及外侮之狼子野心。”
朱棣颔首,“夏爱卿所言极是。后世竟有称我大明为‘对百姓不友好’之朝代,更有言我朝‘劣币驱逐良币’,此等谬论,实则无稽之谈!”
“陛下,”胡濙出列,沉声道,“后世之议,多有偏颇。
臣以为,我大明开国以来,励精图治,百姓安乐,何来‘不友好’之说?
至于‘劣币驱逐良币’,更是荒谬至极,我朝选拔官员,皆以才德为准,岂容此等污蔑?”
朱棣闻言,面色稍霁,点头赞许:“胡卿所言,正合朕意。我大明立国之初,惩治贪官,整饬朝纲,何曾有此等不公之事?”
“陛下英明!”高巍接话,“后世之评议,多有偏颇,然亦可为鉴。
鸦片之祸,乃洋夷狼子野心,欲以毒物祸我中华,实乃国之大耻。
林则徐之举,虽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却为后世立下楷模,其人之胆魄与赤诚,堪比古之忠良。”
朱棣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尔等所言,皆是肺腑之言。然朕思之,国之兴亡,不仅在内政之清明,亦在外侮之防御。
鸦片之祸,实乃国门不固之过。
今后,凡他国传入之物,皆需查验再查验,以防不测。
夏卿,此事交由汝来办,务必将查验之法,详尽制定,以防后患。”
夏元吉躬身领命:“臣遵旨,定当详尽制定查验之法,以防外侮狼子野心。”
“善。”朱棣点头,目光扫过群臣,“我大明立国,非为一时之兴,乃要永世之安。
尔等当以史为鉴,励精图治,强我中华,勿使外夷窥伺。
高巍,尔还需加强海防,以防洋夷之侵。”
高巍躬身:“臣遵旨,定将海防加强,不使外夷有可乘之机。”
朱棣满意颔首,群臣心中皆暗下决心,定要励精图治,强我中华,不让后世再有国耻之痛。
贞观二年
李世民正与皇后长孙氏于桌旁对坐,看见光幕所言种种,眉宇间透露出些许沉重,尤其是关于清朝与鸦片战争的历史。
李世民放下手中茶盏,眉头微皱,显然对后世的某些历史片段颇感不满。
“观音婢,阅此片段,观后世之清朝皇帝,面对洋夷之毒,竟无丝毫抵抗之志,真乃吾辈之耻,”
李世民目光深邃,话语中透露出对清朝皇帝的不屑,“设若朕在,岂容此等外侮肆虐我中华大地?”
长孙皇后轻启朱唇,温婉中带着刚毅:“二郎,此鸦片之祸,实为国之大患。
它不仅蚀人之身,更蚀人之心,其害甚于刀兵之祸。
我大唐盛世,若遇此等事,必不会让洋夷得逞,辱我天朝声威。”
李世民点头,目光锐利:“诚哉斯言,洋夷之狼子野心,贪婪无度,竟以毒物祸我华夏,其心可诛。
若非我华夏将士英勇,恐早已遭受更大之劫。”
长孙皇后轻抚手中茶盏,神色庄重:“二郎,历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大唐虽盛,亦不可忘却安史之乱的教训。
面对外侮,不仅要武备充足,更需民心坚定,内外兼修,方能保国泰民安。”
李世民颔首,语重心长:“观音婢言之有理,我大唐虽强,亦需居安思危,不忘南沙湾所言,‘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杜绝崇洋媚外,爱我中华’。
唯有如此,方能警醒后人,保我华夏长久昌盛。”
康熙三十八年
康熙帝眉头紧锁,语气凝重:“广州十三行间,是否流通洋夷之物,名为鸦片?诸位对此可有所闻?”
明珠躬身答道:“陛下,粤海关监督曾提及一物,唤作阿片,又名阿芙蓉,应是陛下所问鸦片。
此物虽可入药,用于止痛、涩肠、镇咳,疗效显着,然其性易使人沉溺,未料后果竟如此不堪。”
陈廷敬慷慨陈词:“鸦片者,洋夷之恶,引人堕落,耗损精气,实为国之大患!
林则徐虎门销烟,壮举惊天,其人之勇,其行之烈,可为后世楷模。”
张英接道:“陛下,洋夷此计,实为阴狠。若国人皆为鸦片所惑,何谈御敌卫国,何谈国泰民安?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欲使我大清自内衰败。”
韩菼附议:“诸位同僚所言极是。鸦片之患,损国伤民,洋夷之计,欲使我民消磨斗志,无力抗敌。
臣恳请立即禁烟,同时加固海防,断绝洋夷之祸根。”
施琅忧虑道:“陛下,洋夷或以此为由,兴兵挑衅,我朝需早做准备。加强沿海防线,整训水师,以防万一。”
索额图见康熙帝神色凝重,问道:“陛下,林则徐此举虽显我朝威仪,却也招致洋夷兵锋,如何是好?”
康熙帝轻叹:“林则徐此举,正是我大清骨气所在。
然,我朝国力虽盛,却不可轻敌。
观后世洋夷之强,我等当引以为鉴,固守海防,强化军备,拒洋夷于国门之外。”
随后,康熙帝目光坚定,转向群臣:“自今日起,朕命尔等彻查沿海,禁绝鸦片。
私贩者,无论官民,严惩不贷。我大清绝不容此等毒物戕害我民!”
群臣齐声应允:“臣等遵旨,定将恪守皇上旨意,禁绝鸦片,保我大清安宁。”
明珠补充:“陛下,禁烟需广宣其害,臣建议组建宣讲团,深入民间,晓之以害,动之以情。”
康熙帝颔首,目光如炬:“明珠所言,深得朕心。
朕即刻拟旨,严令禁烟。施琅,加强海防,以防洋夷生变。
明珠,组织宣讲团,启民智,正视听。
我大清,绝不让洋夷阴谋得逞,绝不让子民沉沦鸦片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