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秦缪公又对孟明他们好得不行,让他们带兵打晋国。
秦军过了黄河后把船烧了,大胜晋军,占了王官和鄗,算是对殽之战的复仇。
晋军都躲城里,不敢出来。
秦缪公从茅津过黄河,给殽地那些战死的士兵立了坟,办了个大葬礼,为他们举哀三日。
然后对军队说:“士兵们!听好了,别吵,我发个誓。
古人说有事就问老谋深算的人,就不会出错。”
然后反省自己没听蹇叔和百里傒的建议,所以发这个誓,让后人记住他的错。
君子们听说了,都为秦缪公掉眼泪,说:“唉!秦缪公诚信待人,最后得了孟明他们成功的报答。”】
太清晰:“秦缪公这回可真长记性了,当初不听蹇叔和百里傒的话,吃了大亏,现在总算知道老谋深算的人意见重要了。”
秦民:“孟明他们也是,打了这么漂亮的仗,总算给咱秦军挣回了面子!”
春秋·左丘明:“秦缪公之胜,非仅武力之胜,乃心之胜也。知人善任,终得孟明之助,雪前耻。”
兜兜:“那个西戎王被生擒时,还醉得不省人事的。”
明民:“是跟秦缪公送过去的美人喝的吧。”
唐民:“我觉得也是。”
明月湖:“如果没有秦国在西部挫败西戎,中原诸侯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豆包:“晋国换了好几个君主,秦国还是秦穆公。”
清·乾隆·弘历:“朕以为,国祚之绵长,实赖圣躬康健。圣主长龄,国本固,朝纲稳,民生安,邦国兴焉。”
谁要:“你不认识李隆基、刘彻、嘉靖?”
咸鱼翻身:“先不说这几个,你cos乾隆不认识乾隆?晚年自信爆棚,闭关锁国、重用贪官。”
清·康熙·玄烨:“弘历,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尔当以史为鉴,广纳贤才,切勿闭塞视听,更不能纵容贪墨之风。
国之兴衰,系于君之明暗,愿尔时刻保持清醒,广开言路,勤政爱民,方能国泰民安,盛世长存。”
清·乾隆·弘历:“皇祖英明,孙儿铭记于心。治国如烹小鲜,朕亦知闭关非长久之计,贪腐确是国之蛀虫。
朕将励精图治,广纳良谏,以期国泰民安,盛世之光永续。
孙儿定当效仿皇祖之德政,使大清江山社稷永固,四海升平。”
【三十七年,秦缪公听由余的,打戎王,新占了十二个地盘,开了一千里地,称霸西戎。
周天子让召公带了金鼓来给秦缪公贺喜。
三十九年,秦缪公挂了,葬在雍城。
跟他一起陪葬的有177人,其中有三个好臣子,子舆家的三兄弟,奄息、仲行、针虎。
他们陪葬,秦人都很伤心,写了首《黄鸟》诗纪念他们。
君子们议论:“秦缪公占地盘,加地头,东边收拾了晋国,西边成了戎夷的老大,他没当上诸侯的盟主,实在正常。
死了还要把好臣子都带走了。
先王死了还留德行和规矩,咋能带走好人好臣,让百姓哭的?”
这说明秦以后东征没戏了。】
宋民:“唉,又是一批活生生的人陪葬去了,这事儿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唐民:“《黄鸟》那诗写得再好,也唤不回那些好人了,真是白搭!”
明民:“这殉葬的规矩,啥时候能改改,太残忍了。”
太清晰:“好奇怪啊,你这话。”
兜兜:“对啊,为什么说啥时候能改改?现在还有殉葬的?给谁殉?”
北宋·范仲淹:“秦缪霸业,力之胜,然失仁义,贤者同尽,国之大患,非长久之道。”
唐·韩愈:“秦之霸,武也。贤臣之殉,哀也。国无其德,安能久远?”
明月湖:“路走窄了,他这么一搞,谁给他卖命啊,会少很多外来人才。”
兔子帕特:“对的,直到二百多年后,秦献公废殉葬制度,秦国才又起来的。”
南沙湾:“在秦穆公之前,秦国那真是只在历史的角落里,几乎都没啥存在感。史书上提到秦国,那叫一个简略。”
咸鱼翻身:“对,从秦穆公上场,秦国这才真正混出了名堂。
还有他两次插手晋国的家务事,摆布晋国的王位。
直接秀出了秦国的硬实力,军事力量杠杠的,让天下人都瞧见了秦国的厉害。”
裹了婆婆:“秦国能成功一定是先打西戎,稳住后方,也是先易后难。
西戎广阔却不是肥沃之地。不先拿下后方一定被侵扰。
稳固西戎后第二步一定是拿下四川。这样才有问鼎中原的资本。”
【秦缪公有四十个儿子,太子嵤接班,就是秦康公。
康公元年,前一年秦缪公和晋襄公都挂了。
晋襄公的弟弟雍,母亲也是秦国人,人在秦国。
晋国的赵盾想立他当王,派随会去秦国接雍,秦军送到令狐。
结果晋国还是立了襄公的儿子,回头打秦军,秦军败了,随会逃到秦国去了。
第二年,秦国打晋国,占了武城,算是报复令狐那事。
第四年,晋国打秦国,占了少梁。
第六年,秦国打晋国,占了羁马。在河曲打了一仗,秦军大胜晋国。
晋国怕随会在秦国捣乱,派了个叫魏雠馀的假装叛变,把他骗回晋国。
随会回晋国后,康公在位十二年,死了,儿子共公赢和接班。】
东汉·司马迁:“秦缪公之死,晋国之乱,随会之事,皆是国之大变。
秦晋之交,时有胜负,然秦终能胜晋者,以其能用其民,而晋不能也。”
明民:“打仗跟吃饭似的,今天秦军胜,明天晋军赢,老百姓的日子,就跟那风中残烛,摇摇晃晃的。”
汉民:“秦缪公那老家伙,儿子养这么多。我要有这么多儿子,田里的活儿倒是省了不少。”
秦民:“有粮食养吗你?”
豆包:“四十个儿子!我看电视剧都没看过皇帝有那么多儿子。”
咸鱼翻身:“冷知识,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其中长大成人的儿子有24个。”
太清晰:“那秦缪公那那么多儿子有没有九子夺嫡之类的?”
明月湖:“没有,秦共公位置坐得挺稳的。”
西汉·武帝·刘彻:“九子夺嫡?呵,真龙天子的家事,岂能如此纷乱?
康熙,堂堂天子,却教子无方,让骨肉至亲反目成仇,何其悲哀!”
明·太祖·朱元璋:“帝王之家,本当齐心协力,共谋社稷。
秦缪公儿孙满堂,却未闻内讧,可见其治家有方。
九子夺嫡,不过是后世庸君无能,方致骨肉相残。”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夺嫡,确为帝王之家忌讳,唯有家国一体,方能长治久安。”
清·康熙·玄烨:“呵,朕的儿子可没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