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六年
嬴政听闻了未来历史的片段,心中五味杂陈,尤其是蒙恬、蒙毅兄弟的结局,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他深知,蒙氏一族的忠心可鉴,为秦帝国的统一与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恬与蒙毅并立于殿中,他们虽不知嬴政心中所想,但见其面色沉重,亦感不安。
蒙恬心中暗想,若真有此一日,那将是何等的悲凉与无奈。
他一生追随大秦,手握重兵,却从未有半点异心,只愿大秦江山永固,百姓安乐。
蒙毅则心中默念,若真有此劫,他定会如兄长一般,以死明志,不负先祖,不负大秦。
嬴政语气透着苍凉:“朕之不肖子胡亥,竟听信奸佞,将我大秦的忠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置于死地。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民心离散,大秦基业竟因此而动摇。”
嬴政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悲愤,他环视群臣,见众人皆心有戚戚焉,便继续说道:
“子婴曾极力劝阻,言赵王迁杀李牧、齐王建杀忠臣,终致国破家亡。
子婴之言,字字珠玑,朕深以为然。”
“陛下,”冯劫出列,躬身行礼,“子婴之言,确是肺腑之言。
蒙恬、蒙毅兄弟,乃是我大秦之栋梁,其忠心可昭日月,其功勋可比山河。
若非陛下英明,大秦何以有今日之盛?
然光幕之像却也警示吾等,须时刻警惕,不可让奸佞小人得逞。”
“冯爱卿所言极是。”
嬴政点头,目光转向王贲,
“王卿,汝乃我大秦之武勋,对子婴之言,有何见解?”
王贲起身,声音洪亮:“陛下,臣闻子婴之言,深感其智。
蒙恬、蒙毅,乃我军之柱石,若非其镇守边疆,何来我大秦之安宁?
子婴之言,实为警钟,臣愿誓死效忠陛下,护卫大秦江山。”
“好,王爱卿,朕心甚慰。”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群臣,
“诸位爱卿,子婴之言,王贲之誓,皆显忠心。
然朕之忧,不仅在于此。
蒙恬临终前,言其手握三十万大军,若反,大秦危矣。
然其选择以死明志,忠于朕,实为大勇。
嬴政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蒙恬、蒙毅,尔等听旨。”
蒙恬、蒙毅闻言,单膝跪地,齐声应道:“臣在。”
“朕闻未来之事,尔等忠烈之死,让朕痛彻心扉。”
嬴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尔等对大秦之忠贞,朕铭记于心。
今日,朕欲与尔等盟誓,无论将来发生何事,朕绝不负尔等忠心。”
蒙恬、蒙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感动所取代。
蒙恬沉声道:“臣等生为大秦之臣,死为大秦之鬼,绝不负陛下,不负大秦。”
蒙毅亦是慷慨激昂:“臣愿随兄长,誓死效忠大秦,不负陛下厚望。”
嬴政闻言,心中大慰,他站起身,走下龙椅,亲自将蒙恬、蒙毅扶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眼中满是信任与感激:
“有尔等忠臣,大秦之幸也。朕定会保护尔等,不让尔等受半点冤屈。”
蒙氏兄弟心中感动,他们深知,有此明君,有此信任,便是死亦无憾。
他们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坚定与忠诚,仿佛在说,无论未来发生何事,他们都将坚定不移地守护大秦,守护这份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情谊。
嬴政缓缓走回龙椅,环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心里盘算着什么:
“诸位爱卿,朕闻得子婴一席话,颇感其智略不凡,尔等以为如何?”
王绾首先站了出来:“陛下,子婴之言,实为肺腑之言。
他以历史为鉴,胡亥勿忘前车之鉴。
赵王迁与齐王建之事,皆是因轻信小人,而自毁长城的教训,子婴能从中悟出治国之理,实为难得。”
冯去疾也点头说道:“陛下,臣以为子婴不仅有智,更有仁。
他能从国家大局出发,为蒙恬兄弟求情,足见其心系社稷。
蒙恬兄弟之于秦国,正如长城之于北境,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蒙恬对子婴的这份情义,铭记于心。
他出列,向嬴政深深一拜:“陛下,臣虽不敢自夸有功,但子婴之言,实乃肺腑之言。子婴却有才能。”
嬴政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子婴虽然年纪尚轻,却展现出了不同于寻常的聪慧与冷静,尤其在关于蒙恬兄弟的这次事件中,他表现出来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令嬴政刮目相看。
“或许,其正是扶苏所需要的那股力量。”
光幕中再次响起苏念介绍秦二世的声音,嬴政猛的攥紧龙椅的扶手,语气颤抖:
“再次闻此噩耗,如五雷轰顶,吾心之痛,难以言表。
胡亥行此逆天之举,手足相残,骨肉成仇,此乃何等悲凉之景!
朕…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蒙恬面露不忍:“陛下,天意难测,人算不如天算。
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此番预知,正是上苍对大秦的警示与眷顾。
吾等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皇族子弟的教化与培养,以防后世重蹈覆辙。”
冯去疾开口附和:“蒙将军之言极是。
臣以为,或可设立专门的学府,延请天下贤士,对皇族子弟进行德行与治国之术的教育。
同时,加强对宗室的监督与保护,以防奸佞之徒从中作梗。”
王绾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向嬴政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蒙将军与冯大人之言皆为良策。
然,我朝未来之稳固,非一日之功,需长远规划。
臣建议,可逐步让皇族子弟接触朝政,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过程,如此既可锻炼其治国才能,亦能分担陛下之重负。”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深知朝政繁重,若能有得力助手分担,实为上策。
但同时,他亦担忧皇族子弟的能力与品行,毕竟,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建功立业,亦能祸国殃民。
王绾见状,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可从旁观察,挑选出有才能、有德行的皇族子弟。
先从旁观学习做起,逐步提升其参与度。
同时,配合蒙将军所提之加强教化,冯大人所言之延请贤士,设立学府,以确保他们既能明事理,又能懂治国。
如此,既可防止权力被小人所用,又能确保皇族子弟真正成为大秦之柱石。”
嬴政听罢,心中有所触动,他深知,此乃是国之大事,必须慎之又慎。
王绾的建议,无疑为他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他轻轻点头,对王绾道:“右丞相卿言之有理,此事可先行筹划,朕会择日召宗室,商讨此事。
同时,亦会考虑加强对皇族子弟的教育与监督,以期大秦之基业,能稳固如山,绵延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