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李母好打算
瓜瓜:【不会的,就那么生死存亡之际,你让李知功怀疑这是她母亲在对他下狠手,李知功压根不愿意深究。
就算他看出了这刺客和自己母亲有些相似,他也会洗脑自己,那就是巧合罢了。
更何况,李知功,回家养伤,李母压根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对劲,每天眼眶红红就是关心他的伤势。
跟李父的感情又是如往常一天的恩爱美好,对他又是一如既往的关心。
你让李知功愿意去想自己母亲是刺客这件荒唐的事情吗?】
沈昭:【确实,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知功从小在爱里长大,本性开朗又乐观。
见到刘太傅也能勇于挡在他身前。
他就是这么一个被热烈爱着又不吝啬分享爱的人。
不可能亲手打破自己这个美好的环境。
后来呢,又发生什么事了?】
瓜瓜:【李知功那一刀,因为李母留情了,顺利养好了。
李母任务也不算失败,毕竟也是杀了那么多大臣。
再者,李府这也算攀上了刘太傅。
金国那边也等着李母能侧反李知功,自然不会对李母做什么。
李府的生活也在继续。
但有了刘太傅的照拂,李父官升一级。
就连李知功也得了大力栽培,成功在而立之年升到了正四品官职,每日也能来上朝,听些大祈的最新消息。
只是李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挑明。
眼见李知功上朝每天越来越有尽头,对朝廷的公务也越来越尽心,再加上金国和大祈目前在打战,李母就知道拖不得了。
终于在半月前,一个月黑风高,风色瑟瑟的晚上,独自一人披着一个斗篷去了李知功的书房。】
视频中,是一个仍有风韵的中年女人小心翼翼查看后面的路,发现没有人跟着,才迅速施展轻功往一座书房而去。
书房中,两张相似的脸上对立而坐,面上皆是严肃。
一盏灯火顽强燃烧着,给这凝滞的气氛添了一丝光彩。
李知功面上不可置信,哑声道,
“娘,您在跟儿子开玩笑吗?
今天不是个好日子,明天等儿子做好了准备,您再来说这话,好吗?”
沈昭看到这,直接笑了出来,
【瓜瓜,这人语气怂怂的。
还要等他准备好,该不会第二天直接跑了吧?】
瓜瓜:【他当时可能已经想了好几种可能。
李母跟李父吵架了,把撒到他身上。
李母对他这段日子不满意,换个法子训斥他。
就是不愿意相信李母的话。
宿主,你看他脸上的笑容有多么苦。】
视频还在继续,李母抓住李知功的手,满眼紧张,又带着点希望道,
“知功,娘没有骗你。
你是娘的血脉,也是金国人。
金国有你的亲人,才是我们娘俩共同的家。
你好好抓住机会,完成国君交给你的任务。
娘就能带你回去金国了。”
李母喘了一口气,终于把瞒了几十年的真相跟儿子道明,她迫切需要儿子的支持。
也许是因为当娘当了几十年,她也把李知功看的跟主子一样重要,更不想李知功直接拒绝她。
李知功满眼痛苦,呢喃道,
“娘,你骗了爹,骗了我。
你是金国奸细,也是金国刺客。
当初刺杀刘太傅的人也是您。
您让孩儿如何面对刘太傅,他对儿子如恩师。
更重要的是爹,你们这么多年感情是假的吗?”
视频中母子俩是不欢而散。
沈昭:【看这情况,两人没谈拢啊?
那瓜瓜你怎么说李知功是探子了?
我好奇李母怎么说服他的。】
瓜瓜:【李母这人,最能用亲情刀。
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最为重情。
慢慢的就身体不舒服,装作有心病的样子。
任何大夫来看,都有摇摇头。
直接让李府准备后事了。
李知功难受,却不忍见李母如此下去。】
视频中的李母虚弱躺在床上,命不久矣的样子。
她还在求,求李知功原谅她。
求李知功完成她的心愿,接替她的任务。
李知功烦躁抓着自己的头发,一脸痛苦。
他低声吼道,“娘,您就不能给儿子一条活路吗?”
沈昭:【李母还真能豁得出去。
瓜瓜,她那是演的还是真把自己搞成那样,就为了逼迫李知功妥协?】
瓜瓜:【宿主,她打算‘假死’。
先遁走一段时间,让李知功因为心中的愧疚直接接过大任。
等李知功过了心里那一关,她再回来。】
沈昭:【李母还真是打算得好。
把李知功这个儿子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这个娘亲,真是李知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瓜瓜:【李母果真按照计划中去世了。
为了不耽误李父和李知功,李母不让人公开这个消息。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李知功虽然答应她,但还是过不了心中那一关。
李知功因为没有了时刻监督他叛变的那人,心中一直犹犹豫豫。
李母交给他的那些线人,他都没有联系。
交代给他的任务,也一个个不完成。
可以说,他直到现在,确实还没有做过任何错事。
但这是个潜藏的探子。
瓜瓜知道了,就特地跟宿主分享一下。】
沈昭:【瓜瓜,你说。
李母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被气死?
她会不会忍不住到复生的日子,直接来一个诈尸?】
瓜瓜:【瓜瓜不知道嘞。
但瓜瓜给宿主关注一下,要是有什么最新消息,瓜瓜及时分享给宿主。】
沈昭:【好,瓜瓜最好了。】
众大臣给了李知功一个眼神,你小子说得倒是真话。
只是你母亲是金国探子,你躲得过吗?
李知功苦笑,能退朝廷也好。
就是对不起刘太傅,他朝着前面的刘太傅的背影投过一个歉意的眼神。
当初的救命恩人竟然是仇人之子?
确实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永宁帝目光悠悠,朝中有些探子确实埋得够深。
他那些探子也该动起来了,给金国些教训,省的他总是不干人事。
永宁帝更加坚定要让暗卫监管这些大臣,这下子连大臣的家眷也不能放过,李母就是一个例子。
至于李家,已经不适合待在朝廷了。
永宁帝心中思考的同时,沈昭忽然道,
【瓜瓜,刚才李知功那个瓜还涉及到了刘太傅。
刚才那个瓜,你可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