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政权都成立了,但整个大陆并不太平,旧明留下部分军队和地方势力还在抵抗。
甚至在南方士绅的推举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继续称“大明”,史称“南明”。
历史上南明是江南地区号称继承大明正统后建立的抵抗大清和大顺的政权,而本时空它的任务变成了对抗北方新成立的大夏政权,这些士绅企图划江而治,继续保留大明的半壁江山。
说是忠于旧明,其实是这些士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继续维护自己的超人地位。
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可以效忠新朝,但必须保留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绝不允许自己个人的特殊权利和泥腿子们分享,开玩笑老爷们怎么能和泥腿子平等,就算是纸面上的都不行。
所以对于澳宋来说南边新成立的南明政权是妥妥的“反动政权”,是必须要消灭的对象,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而且说实话,真要说正统性南明还真比不过大夏,大夏拥有旧明的首都,大夏议会中有不少旧明的高官名流,大夏以后还会有各种历史功绩(收关外,上高原,回西域)。
而南明就是个空壳子,除了一个姓朱的傀儡皇帝以外,没有任何可以拿出手的东西,连历史功绩也没有。
连历史上大清入关后都可以跟它掰扯正统的问题,大夏同为汉族为主的政权还有什么可说的。
最后大夏是新历史时期的政权了,已经不用争封建王朝的正统性了,讨论正统问题对于大夏来说意义不大,大夏的合法性直接来源于百姓,不是封建王朝“君权天授”的那套把戏了。
分了土地能过上好日子的百姓可不会认为大夏不合法,你说它不合法要推翻它,百姓可是会拿起武器跟你拼命的。
不过现在大夏暂时还管不了南方的南明割据伪政权,目前的军事力量全部要放在北方。
先把北方省份全部收复,继续执行打土豪,分田地的策略,巩固北方基本盘,然后就爆兵直接一波流,南下一直推到海南岛去。
而一场平定北方的重要战役也刚刚结束了,旧明留下的最大的两支武装之一了孙传庭-洪承畴一部成功在山西被澳宋的偏师击败。
澳宋偏师从山东出发后就开始解放大明的北方省份,先是河北。
河北作为山东的临省对于山东的一手情况非常清楚,所以河北的百姓在大明地方官府开始暗中放松对于逃澳的限制以后,大量河北百姓跑到属于澳占区的山东,这支澳宋偏师里就有不少河北人。
对于澳宋军队的到来,当地剩余的百姓自然“竭诚欢迎,喜迎王师”,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镇守河北的旧明地方军队和地方官员大多数都献城投降,只有少部分士绅为了自己财产纠结家丁奴仆和澳宋人刚到底。
但是没什么用,澳宋军队还是在极短时间剪除了大多数不稳定因素,如秋风扫落叶般接手了整个河北,在后方派来的官员在部分当地旧官僚的帮助下恢复秩序后。
在留下一定守军后军队继续出发,没有先去河南,而是去了号称“表里山河”的山西,在那里成功截住了回师的孙传庭和洪承畴。
然后两方就僵持下来了,澳宋一方不想流血想劝降旧明军队,而孙传庭和洪承畴一方忌惮于澳宋军队的强大实力也不敢发起进攻,不然京城能不能救不知道,自己的部队要被消灭了。
双方对峙到新政权成立为止,这时孙传庭和洪承畴一方的粮草不够了,同时士兵的士气也被京城传来的消息打击了。
最后孙传庭和洪承畴决定向澳宋军队投降,没必要再为一棵死去树浇水施肥了,而且还是用士兵的鲜血来浇灌。
不过最后孙传庭决定以身殉国,自杀身亡死在了军帐之中,而洪承畴则带着军队向澳宋人投降。
投降后这些被俘虏的士兵会被送往山东训练改造,成为解放江南和其他旧明故地的储备兵力。
旧明的故地很大,同时大夏还要对外开拓,至少需要大几十万,甚至近百万士兵才能完成收复和开拓的伟业。
而洪承畴澳宋人也继续让他领兵,当然他手下的军官和士兵全部要更换,只会让他带领经过训练改造的新军,同时他本人也要进入澳宋人的军事学校进修学习新的作战思想。
就这样整个表里山河也被澳宋人兵不血刃的拿下,虽然也有本地士绅借助高墙大院和优势地形和澳宋人周旋。
不过问题不大,这些士绅一不敢进山和澳宋人打游击,二没有群众基础,全部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等拿下山西后,澳宋军队计划先不继续向西推进,而是转战河南,先清除河南地界上的士绅和藩王。
特别是藩王,河南地界上有大量旧明藩王,这些藩王兼并了大量土地又不纳税,经年累月之下手里着大量资源,大明的灭亡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而且这些藩王在福王称帝后也有些心动了,到处招兵买马,同时王府修的也和堡垒一样。
保护财产的同时也可以趁机打出朱家旗号“反澳复明”,想学历史上的那些枭雄搞割据称雄,然后统一中原。
等搞定了这些藩王为民除害后,旧明留在大明北方势力基本算是清理干净了,只要再往西处理干净农民军,整个北方就算初步平定了。
蔡牧在京城接到偏师成功收降甘陕的明军拿下山西后开始计划发兵向东北进攻,拿下关宁防线。
有了这道屏障,女真人和蒙古人的联合政权就彻底被关在关外了,等澳宋腾出手之后就可以出兵关外,平定整个东北和蒙古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