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宋锦绣是不准备动用虎符的,她要做什么,小的调动用她长公主的身份就可以,比如第十八路定国军的指挥调动等,
而大的调动,比如攻打南疆王的军队,几路大军同时作战,通过卫大将军调令就行。
可是夜观天象后,宋锦绣心底一直不安。而且这件事又不能和众位将军们解释,就是卫大将军在这里,她都不能说。
总不能说陛下现在有危险,我们得赶紧拿下南疆,然后回宫勤王救驾?
这还不一下子乱了军心了?
所以她要想让他们令行禁止,只能动用虎符了。
虎符代表了皇帝的直接命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所以,虎符在手,将军们才会严格遵守命令,以确保军队的调动和指挥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当初皇上给她虎符时,只说了一句话:“朕信你。”
这时,她突然很感谢皇上的信任,也更加担心皇上的安危。
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紫微星会闪烁不定,即使有桃花劫,大不了陛下行事昏庸一些,唐明皇还爱杨贵妃呢,当皇帝的爱一个女人很正常啊?再怎么说,也不至于影响帝位稳固不是吗?
她想,也许自己的半吊子观星术弄错了。
但愿是错了。
她朗声道:“虎符在此,众将军听令。”
一看到虎符,众将军浑身一震,包括苏墨和卫启信,卫青护,全部齐刷刷单膝下跪:“末将听令。”
“好,众将军过来看。”
众人纷纷围过来。
宋锦绣指着提前弄好的战地沙盘,道:“一路军,从北路攻打纳拓,纳拓司兵对我们屠村,屠寨,罪大恶极,所以这一战下手要猛,狠,准。可有困难?”
一路军将领道:“如果有殿下这驽火箭,没有问题。”
宋锦绣点头,又对三路军将领道:“你们攻打桑落,拿下桑落后,守住桑落河,不要让南疆王的部队过河。”
三路军将领道:“这个好办。”
桑落没有多少士兵,他们最重要的是守住桑落河。有猛火油,河上就能拉起一道火墙,象军怕火……
宋锦绣又对卫启信道:“二将军,你拿下山呣,确保南疆王的军队过不了山呣山,这样,我和镇国公领着苏家军突袭到孟波,咱们四面围歼,把这里的两千象军围剿殆尽。”
听到宋锦绣的作战计划,众位领军都张大了嘴,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长公主侃侃而谈,作战计划也很完美,本来他们还热血沸腾,却没想到这位长公主是个爱说大话的。
南疆王室一共拥有二十万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辆战车和五千头战象的大军。
按长公主这次计划,他们这一场大战,就要消灭南疆王三分之一的兵力,这可能吗?
看到众人的表情,宋锦绣冷然道:“不要质疑本公主的指挥,你们只要完成你们的任务后,死守阵地就是。
“是”,虽然心中疑惑,众人还是领命而去。
主要是这次他们的任务并不重,最重要的是苏家军,因为这两千象兵,有一千七百头都在孟波。
要想奇袭孟波,宋锦绣和苏墨就得日夜赶路。
她之所以制订这个计划,一是有寻宝鼠君君这个神兽威压的克制,要是能让象军倒戈,她就能隔岸观火斗,让象军和南疆士兵相互踩踏,自相残杀,她只管坐收渔翁之利就好。
再就是,万一君君失败,三十六卫的机动驽杀伤力也不弱,还有,她的猛火油也不是盖的,更重要的是她空间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炸药。
她是异能者,也懂机关术,可就是不懂炸药,军火这些东西。
但为了南疆之行,她还是抽空跟着电脑上查阅的资料,用了几乎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弄出了几筐手雷。
虽然这东西数量有限,但是震慑一下象军,让象军大乱还是能做到的。
宋锦绣和苏墨并肩在南疆战场上厮杀,此时的京城,也的确是出事了。
宋锦绣离京不久,在大长公主的推波助澜下,朝堂上立储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为出了荫王逼宫谋反的事后,苍梧天子刘仁修也知道自己是被亲生父亲摆了一道。
所以这次,借着众人的提议,他也开始考虑立储一事了。
立嫡立长的呼声最高,但是长子刘秉持能力还是差了点,所以他是第一时间就排除了这个儿子。
老三,算了,老三不行。
老四是个好的,只可惜他的腿,所以也被排除了。
剩下的就是老七和十一皇子。
论身份,老七是嫡出,这孩子少年老成,也是个聪明的。
所以刘仁修心中就中意这个七皇子了。
下旨让他御书房伺候茶水。实际上是留在身边考察教导。
对于七皇子的待遇,明眼人都知道,这位要是不出意外,以后就是未来的储君了。
这下子可急坏了大皇子和大长公主。
大皇子生母乃周嫔,已经去世了。
大皇子外祖父只是一个地方知府,在周嫔去世第二年,也生病离世。
周家渐渐没落,在大皇子十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火,最终全族尽灭。
虽然大皇子没有母族帮衬,但他有大长公主鼎力相护。
五王之乱时,就是大长公主亲自背着他,一路跟在当今陛下的身边,从行宫退回京城的。
所以大皇子和大长公主情同母子。
这天,钦天监崔球和大长公主会面,两人密谈了一个时辰。
随后,大长公主和太后就商量着大皇子的婚事。
不知道是不是宋锦绣这个克星离开了京城的缘故,大长公主行事非常顺利。
在大长公主一番运作下,崔紫萱被册封为大皇子妃。
为此,听说崔紫萱还吵吵着要抗旨不遵,最后不知道崔球和她说了什么,崔紫萱这才欣然接受。
大皇子已经到了及冠之年,如今大皇子妃已经定了,礼部就开始张罗大皇子的婚事。
因为南疆战事,国库紧张,大皇子上折子要求婚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受到众大臣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于是要立大皇子为储君的呼声更高了。
好多大臣也联名上奏,提出来大皇子诸多优点,大皇子勤俭持家,有陛下勤政爱民的风范。做了储君后,一定会善待百姓的。
陛下也赞赏了大皇子一番,随即命他监督石油的提炼和马蹄灯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