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头人还没说,那就是他们对基层的管理越来越弱了。
如今大燕的驻草原办事处的小官说话都比他们这些头人顶用。
他们很担心再继续下去,这到底是大燕的草原还是他们铁勒的草原。
唯一没有收到影响的是西突厥。
大燕虽然如今生意遍布草原,但是不包括浑河西边的西突厥。
西突厥的活动范围是浑河、葱岭、乃至中亚。
对于大燕来说太远了。
李世民并没有立即答应收下他们,而是让百骑司去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假。
草原正在被经济控制他是知道的,但是大燕控制的比大唐还深是他真不知道的。
经济控制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李世民没有察觉是正常的,赵峥自己都没察觉。
等待百骑司把信息汇总回来了后,他才明白,大燕居然对草原的影响这么深入了。
大唐虽然也收购羊毛,但是收购的量也只有契苾部等几个比较亲大唐的才会一心跟李世民做生意,加上赵峥也想给老登留点儿肉,也就没有全部侵吞掉。
否则以大燕的倾销能力,大唐的产品不会有任何的竞争优势。
这一世,因为赵峥的关系,李世民没有尝到被背刺的滋味,这时他还是“我独爱之如一”的天可汗。
所以他权衡这些部落加入大唐的利弊后,果断选择全部接纳。
如今还有西突厥没灭,这些人正是非常适合的先锋军!
李世民接纳草原十余部的消息传到大燕时,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赵峥得知后,目瞪口呆,这老登还真是什么都能吃的下去啊!
这些东西是什么好玩意儿吗?
魏徵说过的:“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必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你这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赵峥有些后悔没有经常关注草原的动向,加上朝堂也没有经济战的人才,这才导致,错失收割草原的一次良机。
都是上好的劳力啊!
瘦弱点儿也没事儿,总比侏儒倭奴强的多吧?
如今大燕已经找不到活着的倭奴人了。
都累死完了,变成皑皑白骨了。
缺少这些劳动力后,赵峥还挺不适应的。
所以他计划用五年时间,收割草原,等他们经济崩溃,再也无法形成组织力战斗力的时候,直接出兵掳掠的。
现在好了,那些头人也不傻,都聪明着呢,看着不对,直接投大唐了。
自己也不好找老丈人要人,毕竟老登能收下,就代表他要保这些人。
希望他将来不会后悔。
对此赵峥虽然不爽,但是也不慌,因为他比老登年轻太多了,李承乾又深受他影响。
等老登百年之后,这些草原蛮子是直接剁了下锅,还是包成饺子,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但是李世民通读史书,尤其是两唐书,他能不知道这些草原是个什么东西?
他也不是好心才收下的。
如今他的打算其实是谋划西域,他想在生前彻底将西域收到治下。
如果是没看过后世西域棉花种植规模的李世民。
如果是没见过棉衣对军队在低温天气下战斗力提升有多大的李世民。
是不会轻易决定动刀兵的。
历史上,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因为一直打到冬天都没彻底灭了高句丽,反而冻死了很多军马,最后不得不撤兵。
这让李世民非常心疼,还感慨说,若是魏徵活着,肯定会劝我不要去打这场战役。
所以李世民对于战争是非常慎重的。
唐军战兵的规模不多,但是极其精锐,几万人都能到处干,一路干,把周围干的嗷嗷叫,一路干到中亚。
这些精锐都是钱养出来的,战马、铠甲、槊矛、陌刀,一个战兵的装备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损失太多,以大唐的国力也承受不住。
如今之所以让李世民决定再起兵戈,主要是太馋西域那块能种棉花的地了。
吐蕃已经算是被平定了,如今处于去收编的阶段。
草原各部被赵峥那小子快搞废了。
如今机会难得,李世民自然起了心思。
这些部落投诚,自然得拿出诚意,先组织个十万仆从军,去打西突厥吧!
这次老登没通知赵峥。
他想吃独食。
也不算偷偷吃,主要是大燕离得太远了,等赵峥把兵派过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李世民心安理得的,忘记了,当初跟赵峥说好的,西域一人一半的事情,果断自己去吃独食了。
但是...
...
立政殿
赵峥对着老登口水乱飞:“什么?你要出兵打西域?为什么不叫我?要不是我,你能知道西域适合种棉花吗?不对,要不是我,大唐连棉花都没有!”
“你小子嚷嚷什么?倭奴金山银山,你还说一起开发呢!你等朕了吗?再说了,西域离你何止万里,你惦记个什么劲儿!”
赵峥语结,那还不是你大唐磨磨唧唧的,打倭奴时,我又不是没给你打招呼。
你自己说水军没办法航行那么远!
但是西域那块他是真眼馋啊!
又不是只是某疆适合种棉花,中亚的几个斯坦,都有大把的土地适合种棉花!
白金之国就在中亚!
非常适合种棉花!
想到这里,赵峥心疼直滴血!
火药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棉花,东北并不是最优质的棉花产地。
他能不馋西域吗?
他为什么要干草原?
也是为了打通通道啊!
不然怎么出兵呢?现在老登不讲武德,直接要自己单干了,这种看着老登即将发财的感觉,比自己亏几个亿还难受。
更重要的是,赵峥如果在中亚占据了一块地,他会往西亚去打,那边有很多石油。
现在最强大的波斯都是一团内乱,根本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虽然大燕现在不具备石油化工的工业能力。
但是赵峥有信心守住那边,把人杀光,可不就守住了?
而且那边去非洲也很方便,抓黑奴种棉花,一举多得!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