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捏着手里的银锭子,约莫六十两左右,对自家而言,六十两直接就能够买几亩地。
再给儿子娶媳妇、女儿凑嫁妆,紧紧都差不多了,毕竟现在整个李家,估计拿出六两银子都很困难。
这田大嫂给自己银子,肯定是萧婉她娘的意思,想必都是为了姑姑着想,照顾一下姑姑的娘家,也能让姑姑心里好受些。
若不是今天公婆和老二家的闹腾这一阵,折腾的让姑姑难受,让萧家人笑话,自家不说别的,进个作坊做工也好啊。
要是能识情识趣的多和姑姑亲香亲香,多关心关心姑姑,少算计人家,估摸着大侄女手里随便漏出一点,就够自家花销的了。
不像现在,自己还要赔着笑脸才能得个做工的名额,孙氏心里不由得有些怨怪公婆不做人。
跑人家家里充大爷,真是脸大。
孙氏丝毫不想当初自己也是乐的跟在后面捡便宜的时候,只是埋怨公婆。
不过既然田大嫂能给自己送钱出来,不管是为了姑姑着想还是为了其他的,都说明只要自己端正心思做事,不作妖多捧着点,自己得的好处肯定更多。
想到这里,孙氏赶忙趁着前面老二家的和侄子侄女没看见的时候,把银子塞到自己袖筒里放起来。
然后堆起笑容来,对着田大嫂心照不宣的点点头,并连连保证:“我明白您的意思,让姑姑放心,我会照顾好公公婆婆的,这次是我们来的太突然,下次我来的时候给姑姑带点心。”
“还有,我会多劝着爹娘一些,叫他们好好养老就行了,我们小辈的好吃好喝的供着。”
田大嫂听了微微一笑,孙氏是个明白人,再怎么说这位舅老爷也是老夫人的亲弟弟,不能说真不管了。
但又怕直接给了,反而会养大这一家子的胃口,因此私下补贴一下孙氏。
只要孙氏想得好处,就得捧着伺候着那位舅老爷,还得劝着别来找萧家的麻烦。
虽然萧家不怕,但毕竟能花小钱解决的问题,还是不要闹得太大了。
毕竟不只是有奶奶的面子,还有自家的哥儿还得上学堂,亲戚间最好别弄得太难看了。
等这位舅老爷将来百年了,剩下的亲戚就自然是远着呢,更不怕闹腾了。
田大嫂不由得佩服自家小姐的机智,她对着孙氏点点头:“太太明白就好,往后太太多多照看着舅老爷,咱家老太太就心安了。”
孙氏欣喜的直点头,谢过田大嫂指点后,就赶忙追上一家子。
路上孙氏更加坚定了分家的念头,相公可能会不同意,不同意不要紧,把利害关系跟他说了。
若是还不行,自己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婆家的活一点都不干。
看相公怎么选择,是选择那一家子吸血鬼,还是选择自己的老婆孩子。
公婆若是不同意,还闹腾,也可以,自家一家四口,躺家里啥都不干,反正就是豁出去了一定要分家。
公婆可以跟着自己过,到时候自己一家子去做工,能挣好几份工钱呢,加上姑姑给自己的钱,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到时候再买几亩地,自家一家子的日子红红火火的。
孙氏越想心里越热乎,听着旁边二弟妹还在埋怨自己没跟着她一起和萧家要补偿银子。
孙氏心里轻蔑一笑,蠢东西,你以为你是哪个牌位上的人物不成?
还敢跟萧家闹腾,大侄女现在可是正经的县主,这蠢东西还看不清形势,以为人家会怕她不成?
听那话,大侄女和县令似乎很是熟稔,你在人家家里辱骂县主,没把你送官就是亲戚情面了。
还这样不知好歹的跟人家叫板,哪来的资本呢?
你孩子还敢要县主的首饰,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幸好自己的儿女都表现的还算得体,没有顶撞大侄女,还算有礼貌,要说还是自己会养孩子。
老二家的三个,都是什么玩意儿,李三儿更是夸张,自己的爹被打出去了,还坐得住,也不出去看看,真是不孝的东西。
呸,回去以后赶紧分家,离老二这一家子远远的,都是祸害,没得还连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