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霜继任峰主后的第一个惊蛰,俞时白尝到了她新煮的茶。
青瓷盏里浮着两片桃花瓣,茶汤却是澄澈的琥珀色。
他端起杯盏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一截手腕。
当年为护叶玲珑灵根留下的冰裂纹痕,如今已淡得像是宣纸上的水渍。
“玉清尊者的待客之道,是用幻术桃花骗人?”他抿了口茶,喉间忽有梅子清气漫开。
沈清霜拨弄着小泥炉里的炭火,火光在她眼睫上跳成细碎的金。
“去年埋在雪里的青梅,配上初春的晨露,你觉得比起云簌峰的云雾茶如何?”
他没有答话,只是将空盏推过去。
檐外春雨渐密,她添茶时清风带起了几缕发丝,却是梨花的香气。
那是俞时白用梨花给她做的发油。
后来,每年惊蛰若得闲,俞时白总要来讨一盏带着冰裂梅香的茶。
直到某次叶玲珑偷喝半壶醉倒桃树下,才发现,原来沈清霜总在茶瓮底悄悄埋一勺梨蕊酿。
沈清霜及腰的长发,宛如墨玉流淌,百年间只散过两次。
第一次是叶玲珑转化冰灵根失败的那夜,她冒雨冲进紫竹峰求援,青丝混着血水泥泞成结。
俞时白用银剪替她截断乱发时,窗缝漏进的月光正好照在她后颈。
那里有一颗胭脂痣,随着呼吸起伏。
第二次是在某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
俞时白带着新雕的檀木梳叩开院门,见沈清霜披着单衣坐在廊下喂雀儿,发梢还沾着朝露。
他忽然想起百年前的雪夜,她在云簌峰的梨花海里,剑尖挑落虚影的梨花。
鬼使神差的,他折下了一枝真梨白。
“你当年说假作真时真亦假。”他将带着晨露的花枝别进她鬓间,“如今可还作数?”
沈清霜伸手欲摘,却被他轻轻按住手腕。
挣扎间花枝斜坠,惊飞了满地啄食的雀儿。
待叶玲珑捧着早课卷轴闯进来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愣。
只见师父难得绾着松散的发髻,师叔祖雪色衣袖上粘着三四瓣桃花。
灶台上,正煨着一锅香气四溢的甜粥。
无极宗甲子一次的宗门大典前夕,俞时白收到了一个素布包裹。
其上未有任何繁复的装饰,却透着一股淡淡的桃花香。
展开是一件月白广袖长袍,绣着银线暗纹。
俞时白定睛细看,那竟是千树梨花的缩影。
附笺上寥寥几字:“雪蚕丝可抵三成剑气。”
他轻轻抚过袖口密实的针脚,想起当年他教沈清霜练剑时,总在她力竭剑落之际,以灵力悄然将她接住。
大典当日,俞时白穿上了这件长袍,还佩了沈清霜之前赠的玉扣。
宴席过半,姜衔月忽然掩唇轻笑:“俞长老这衣裳,倒像是把整个峰顶的梨花都穿在了身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月光倾洒在雪蚕丝上,银纹竟流转成落英纷扬的幻象。
沈清霜坐在席间,垂眸饮酒,耳尖却悄然泛起薄红。
她自然没说,那绣纹之中,还藏了半道护心阵。
深夜大典结束后,俞时白踏着月色而归。
见偏殿窗下搁着一件雾蓝色外袍,袖口处有一道破口。
旁边还有一张工整的小笺:“师尊说礼尚往来。”
落款处,还画了只圆头圆脑的冰晶小雀,憨态可掬,自是叶玲珑的手笔。
俞时白哑然失笑,拿起外袍进屋,挑灯夜缝。
沈清霜闭关第十年,俞时白在桃源峰顶搭了座竹亭。
亭角悬着青铜铃,雨天便叮咚作响,声音清脆悦耳。
俞时白每月初七来此,带着新搜罗的话本、北海产的晶糖、还有山下最时兴的胭脂。
这些东西都堆在竹榻边的藤箱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摞成小山。
出关那日,正值梅雨季节,细雨绵绵,如丝如雾。
沈清霜循着铃声走进雨幕,见满亭悬挂的琉璃瓶里养着发光的水母。
是俞时白从东海万丈深渊捞来的,据说百年不熄。
淅沥雨声中,他靠在竹榻上读《南华经》。
案头,一只白玉瓶中插着几朵带露的桃花。
“这些物件...”
“怕你闭关久了,以为世上再无春秋。”
她俯身触碰琉璃瓶,荧光映得指尖透亮。
恍惚间想起很多年前,顾玉渊拒收她为弟子时,俞时白牵起她的手,将她带回了云簌峰。
那时她年岁小,怕她天黑害怕,他便给她做了一个兔子灯。
如今这人把山河四季捧到她门前,只说怕她寂寞。
四相峰主殿,叶泽低垂着头,正被他老爹劈头盖脸的数落着。
“要不是你和玲珑那丫头多嘴,提及当年玉星给你烤过仙鹤,如今后山的仙鹤怎会再遭此罪!”叶寻气得胡子发颤。
自己那命运多舛的孙女,天生的炉鼎之命,后来历尽千辛万苦才变成了冰灵根。
叶寻一向对自己的孙女宠爱有加,舍不得骂上半句,便把气都朝叶泽撒去。
“爹,您别气坏了身子,我这就去教训玲珑那丫头。”叶泽抬脚就想走。
“站住!”叶寻一声怒喝,瞪着眼看他,“我孙女是你能教训的吗?”
叶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能说什么。
唉。
最终他选择闭上嘴巴,站在原地继续挨骂。
此时,叶玲珑正手抓着一只仙鹤的脖子,回到了桃源峰的峰顶。
她打算给刚出关的师父露一手烤仙鹤,却见桃花林中的石桌上放着一个雕花木匣。
匣中整齐码着三百支桃木签,每支都刻着日期与小事:
丙寅年谷雨,她煮茶时睡着,烧穿我半幅袖子。
戊辰年霜降,玲珑那丫头把我们埋在桃树下的酒挖出来宴客。
庚午年大雪,她说要试试凡间的糖葫芦...
最新的一支:“甲申年立春,终于教会她传音鹤不用蘸朱砂。”
少女红着眼眶转身,见沈清霜正在院中给她做衣衫。
与俞时白那件不同的是,她的这一件,上面绣满了桃花。
她当下决定,不和俞师叔祖计较了,待会儿把他叫来一起吃烤仙鹤。
后来,每逢新弟子入门,总能在山阶拾到带着温热的桃瓣。
师兄们说,那是有人怕孩子摔着,悄悄垫在青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