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真人,这位倭国的大臣,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户部尚书。朝臣真人好读经史,擅长文学,举止温雅。
不一会,只见他头戴进德冠,冠顶装饰着分而四散的花朵,身着紫袍,腰间系着帛带,来到武则天面前,跪地行礼。
群臣中,李春晖目视着朝臣真人的一身行头,《灵飞真经》的十字咒语在心中默念,他的元神飞离肉身,穿过层层迷雾,飞快地来到了宣州地界。
李春晖的元神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
公元702年初春,江南宣州的景色如画。江水碧波荡漾,两岸柳树垂丝,一片生机勃勃。宣州的码头上,士曹参军杨珣正指挥着一队民夫从船上卸石料,准备用于修建当地的一座新桥。
忽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宁静。三个人,身披斗篷,携带着沉重的行李,气喘吁吁地向码头跑来。他们是倭国的遣唐使,其中包括朝臣真人。他们身后,一群人紧追不舍,显然是在追杀他们。杨珣见状,立刻示意官府的人和民夫停下手中的活计,准备援助。
追赶的人群逼近,但看到杨珣这边人多,和怒视的目光,便知趣地退去了。三人中的朝臣真人上前自我介绍,他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我们是日本国的遣唐使,此行前往长安,途中遭遇了强盗,不得已才逃到此处,感谢相救。”
杨珣见他们虽然狼狈,但气质不凡,便心生敬意,邀请他们共进午餐。在饭桌上,杨珣与朝臣真人相谈甚欢,话题涉及史书、诗歌,两人发现彼此在这些领域颇有共鸣。
饭后,朝臣真人一行人在杨珣家中休整。在院子里,他们见到了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手里拿着木剑,正模仿着武士的动作。杨珣介绍说:“这是我的儿子杨钊,今年三岁了。”
朝臣真人看着杨钊,微笑着说:“这孩子有武将之相,将来必成大器。”
杨珣询问了他们的具体计划,并指出了他们的路线错误:“你们从明州上岸,应该从杭州运河北上,经通济渠,经汴州到洛阳,而不是向西走到我宣州这里。”
朝臣真人解释说,他们原本计划沿长江西行,到鄂州再北上。杨珣听后,拿出地图,为他们重新规划了路线。
经过重新规划,朝臣真人一行人对杨珣的帮助感激不尽。他们决定按照杨珣的建议,先去杭州,准备坐船经运河北上。在告别时,朝臣真人对杨珣说:“感谢您的帮助和款待,我们一定会记住您的恩情。”
杨珣补充说道“如果你们在洛阳遇到困难,可以去找张易之大人,说是我杨珣的朋友。如果张大人问到我的家人,你就说一切都好。”
朝臣真人也把在日本国的地址告诉了杨珣,并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次与您相识,是前世修来的福。”
杨珣微笑着挥手送别:“一路平安,希望你们能够顺利完成使命。”
朝臣真人一行人带着新的希望和方向,踏上了前往杭州的旅程,而杨珣则继续他的工作,心中对这次意外的邂逅感到一丝温暖。
李春晖的元神目送朝臣真人三人背影远去,穿过层层迷雾,他的元神在白雾里不停地穿梭:
……公元719年,杨珣之弟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杨玉环出世
……公元745年杨玉环被李隆基册封为贵妃
……公元750年,李隆基赐杨钊改名为“杨国忠”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被杀,杨玉环走投无路,潜回宣州伯父杨珣家,依照日本遣唐使朝臣真人所留地址,渡海东渡……
李春晖默念《灵飞真经》收功咒语,元神快速回到体内。
含元殿上,武则天接见遣唐使的仪式仍在继续。武则天同意了朝臣真人代表日本国提交的关于更改国名的请求书,对这位远方来的客人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不仅宴请他,还授予他官职,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荣誉。
“朕决定宴请使者于麟德殿,并授予朝臣真人司膳卿之职,以示朕对日本国的友好与尊重。”
在麟德殿的宴会上,武则天与朝臣真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她询问了日本国的风土人情,并对日本国的文化表示了赞赏。朝臣真人也对大周的繁荣表示了敬意,并向武则天献上了贡品——漆器。
在麟德殿的宴会上,武则天与朝臣真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宴会中,武则天举杯致辞:“诸位爱卿,今日我们有幸迎来了日本国的使者,他们远涉重洋,来到我大周,这不仅是两国友好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朝臣真人起身回礼,他的声音温和而恭敬:“尊敬的天后,我们日本国对大周的尊重与敬意,如同东海之水,源远流长。我谨代表我国的文武天皇,感谢您同意我国更改国名。”
武则天微笑着点头:“日本国这次专门遣三名使者来请求更改国名,显示了日本国对大周的尊重。日本国本名倭国,大王曾数次遣使来唐,请求更名日本国,前朝先帝均未应允。诸位爱卿,可知原因?”
张易之站起来,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是因为自从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30年)以来,倭国所遣各批次唐使都是身材矮小之人,而他们又喜欢自夸自大,说他们国家在日出之地,所以想使用‘日本国’国名,先帝不相信这些遣唐使的说辞,不同意改名。”
武则天点头表示赞同:“张爱卿说的对。”
武三思接着说:“刚才张易之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改名的原因,根本还是在于倭国人讨厌‘倭国’二字,喜欢‘日本国’,这个国名强调倭国在日边,东方日出之地。”
武则天微微一笑,不可置评。
朝臣真人听着武三思提到“张易之大人”,意识到刚才说话之人就是杨珣的朋友。他心中暗自记下,准备日后有机会再与张易之交流。
晚宴结束后,朝臣真人等人被安排在鸿胪寺四方馆安歇。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被要求回国,并没有机会见到张易之。朝臣真人带着一丝遗憾,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而李春晖的元神也观察到了朝臣真人并没有见到张易之。李春晖在思索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张易之的三岁儿子——杨钊,他将何去何从?
此时,张易之在住所里,正在笔走龙蛇。他在写信,写给宣州杨氏的哥哥杨珣。
长安张易之致宣州杨珣兄长:
春意渐浓,花开花落,转眼间吾儿已至三岁,而吾却未能亲见其成长,心中不免泛起丝丝遗憾。每每念及,便觉时光荏苒,亲情难舍。
近日,吾于朝中事务繁忙,然每至夜深人静之时,总不免想起吾兄及杨氏母子。不知兄长近况如何,杨氏母子是否安康,吾心甚是牵挂。
易之若能亲见吾子蹒跚学步,定是人生一大乐事。吾虽身在长安,但心系宣州,愿兄长及家人一切顺遂,幸福安康。
此信虽短,但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望兄长见信后,能知吾心意,亦望兄长能抽空回信,以慰吾心。
愿吾兄长多加保重,待来日相见,再叙亲情。
不宣。
张易之手书
长安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