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王爷,您快出来瞅瞅!”
程咬金那大嗓门一喊,惊得营帐外的飞鸟四散而去。
他本就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此刻瞧见西突厥阵前的惊人一幕,眼睛瞪得溜圆,好奇心顿起。
他撒腿就往武信营帐跑,边跑边喊,“西突厥那帮家伙,居然把小崽子都搬出来啦!”
众人随着程咬金来到营帐外,放眼望去,只见西突厥阵前,一群孩子兵列成方阵,小脸紧绷,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
“嚯,好多异族的小崽子啊。” 裴元庆双手抱在胸前,默默注视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却暗自琢磨着。
就这小身板,自己一锤下去,他们怕是得哭到天荒地老吧?
“他们这是闹哪出啊?” 程咬金依旧兴致不减,扯着嗓子嚷嚷道,
“莫不是没人能打仗了,才把这些小崽子给推出来充数?”
武信站在一旁,神色凝重,目光透过人群,落在那些孩子兵身上,缓缓开口解释:
“不,他们这是在向咱们亮明态度,西突厥已然孤注一掷,连孩子兵都派上了,摆明了要与我们不死不休。”
西突厥这一招,看似简单,实则用得精妙,既是绝境之下的奋力一搏,也是对隋军心理的一次冲击。
不过,武信转念一想,嘴角又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最好是把全族老少都一股脑儿送到战场上,如此一来,倒省得隋军四处搜寻敌人,来个一网打尽便是。
“哈哈哈,西突厥这是黔驴技穷,玩不出什么花样咯!”
杨广在大帐内听闻消息,当即仰头大笑起来。
在他看来,西突厥此举虽搞得声势浩大,看似全民皆兵。
实则不过是虚张声势,就像戏台上唱戏的,搭了个花架子,让他瞧个热闹罢了。
当下,他觉得与其绞尽脑汁琢磨如何与西突厥交战,倒不如提前思量战后的诸多善后事宜。
毕竟,新打下这么大片的地盘,人口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一时半会儿,他还真拿不出那么多人手去填充、治理。
杨广暗自期望,远在东都的杨侑收到这边的消息后,能赶紧把事情料理妥当。
……
与此同时,东都洛阳。
杨侑轻轻放下杨广送来的书信,眉头紧锁,久久未能舒展。
他此刻的烦恼,与杨广如出一辙,皆是为这日益庞大的地盘发愁。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杨广竟还在信中催促他,让他尽快多娶些女人回来。
还特意强调不论美丑,只为繁衍人口。
这要求,着实离谱,离谱得让杨侑直摇头。
“殿下,您为何这般愁眉不展?”
魏征在一旁观察杨侑许久,心中暗自纳闷,到底是什么事儿,能把这位平日里顺风顺水的储君给愁成这副模样。
“你也看看。”
杨侑犹豫了一下,特意把那封提及娶妻生子的书信压在手下,没有递给魏征。
这事儿有些难为情,实在不想让魏征瞧见。
魏征见此情形,心里别提多不满意了,大家都熟得不能再熟了,怎么还藏着掖着,跟防贼似的。
“祖父与靠山王打下这么多地盘,到底有啥用?”
杨侑忍不住抱怨起来,
“咱们大隋如今哪有那么多人口去支撑啊!
现在想想,之前那些王朝倒也不错,虽说地盘小点,可至少不用为人口问题愁得焦头烂额。”
魏征在一旁静静听着,嘴角忍不住微微抖动。
好家伙,这杨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都开始嫌弃自家地盘大了。
这话要是让汉朝、秦朝那些为开疆拓土操碎了心的帝王们听见,怕是得从坟墓里气活过来,跳出来跟他理论理论。
“殿下,要不咱们大赦天下,把所有罪犯都发配到新打下来的地盘上去?”
长孙无忌在一旁思索良久,提出了一个主意。
“这哪够啊。” 杨侑苦笑着回应道。
当初拿下吐谷浑的时候,类似的法子就已经用过。
后来征服高句丽以及周边小国,把罪犯送过去充作百姓,也是常有的事儿。
可这次情况不同,新打下的地盘太过广袤,大隋哪有那么多罪犯可供调配?
“听闻不少大族隐匿人口,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儿入手?” 一位朝臣眼珠子一转,上前献计,
“毕竟他们隐匿人口是为了逃税,若是咱们既往不咎,许以好处,或许……”
“哼,他们隐匿人口是为了躲避税赋,就算大隋现在给他们钱,让他们去西北之地从头开始,他们也未必愿意。”
杨侑不等对方把话说完,便连连摇头否定。
在大隋境内,这些世家大族堪称地头蛇,田地、庄子都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过得逍遥自在。
一旦让他们去新的地方,那就意味着要放弃现有的一切,重新打拼。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又有谁肯做呢?
且不说那些世家大族如何眷恋既得利益,不愿挪窝。
就算是让杨侑自己前往那种山高皇帝远、人生地不熟的偏远之地,当个看似逍遥的王爷,他也得斟酌再三。
毕竟,外面那些新开拓的疆土,哪能比得上大隋本土的繁华昌盛。
外边处处透着陌生与未知,换谁都得犹豫几分。
“看来,眼下也只能在生育一事上做文章了。” 魏征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即刻昭告天下,但凡百姓娶妻生子,朝廷便给予丰厚的扶持。
不仅发放足量的粮食,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还有钱财赏赐,助其安家立业,更会划拨田地,保其生计无虞。
倘若有人愿意举家迁往新打下的地盘,另行开垦,朝廷还会额外多给予田亩,作为奖励。”
魏征向来足智多谋,可如今这棘手的难题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他也深知别无他法。
毕竟,人大多是逐利而动的。
当下大隋既不想强行驱赶百姓进行大规模迁徙,以免引发民怨,又不想贸然推进民族大融合,担心滋生变数。
如此权衡之下,鼓励生育,倒成了最可行的出路。
只能寄希望于百姓们为了这些实打实的利益,积极响应号召,为大隋繁衍人口,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