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话说戚继光大将军用回马枪挑死了刀疤脸,只见他顺势拔出跃马亮银枪,回身甩了一个枪花,将枪上的血液甩出后,一搏马头,率领身后的500骠骑营,向着匪军,中军方向杀将过去。所过之处匪军人仰马翻,抱头鼠窜,一边跑一边大喊:“不得了啦,逃命啊,官军杀过来啦!”
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响成一片,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曲。
戚继光率领着骠骑营,从北城门,一直杀至南城门处,凿穿了整个匪军中军,所过之处那是尸山血海,一片凄惨之象。
此时,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战场上,映照出一片惨烈的景象。
戚继光拉停马头,停下了队伍的冲击,略微喘了几口粗气,回头一望,发现已和步兵方队脱节。他眉头微皱,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尽快与步兵方队会合。”于是,他立刻下令骠骑营原地休整,并派快马去通知步兵方队加快前进速度。
等戚继光停下部队正在休整时,被戚继光冲散的匪军又在其首领的危逼之下,重新聚拢,见戚继光人数不多,且人困马乏,匪军首领登高一呼:“弟兄们,前面的官军人数不多,只要我们冲过去,便可逃出生天,如果我们冲不出去的话,我们就会有,人头落地,弟兄们,想活命的跟我冲啊!”
当匪军的部队冲上来时,戚继光不屑的瞥了一眼,“一群乌合之众,败势已现,还妄图逆天改命,当真是不自量力。”
只听戚继光一声令下,骠骑营不顾疲劳立即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双方兵马,乍一接触,匪军人马顿时人仰马翻,整支队伍犹如放羊了一般,人员四散奔跑,狼狈之极。
戚继光见此情景,大喜道:“太好了,勿要跑了匪首!”他再次下令骠骑营发动冲锋,向着匪首中军大旗方向,杀奔过去,当戚继光追杀匪首,正杀的兴起之时,匪军的后方,靖王萧景琰也领着中军,向着匪军的后军掩杀过来。
只见那萧景琰,一身山纹明光铠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身下的白云飞燕,也浑身沾满了匪军溅射的鲜血。萧景琰斜指剑尖,朗声大喝道:“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朝,随我一起杀将过去,杀啊!”
在官军的两面夹击下,匪军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戚继光见状,趁机追击,扩大战果。最终,匪军被彻底击败,扔下大量武器装备,狼狈逃窜。
随着夕阳西下,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但这场激烈的战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戚继光的赫赫凶名,也随着四散逃逸的匪军残部,慢慢的传遍了整个岭南道。
焦县的大战彻底结束,靖王萧景琰如何安排伤兵救治,掩埋战死者尸体,如何整顿军中器械粮草,我们暂且按下不提,半个月后,靖王萧景琰的一份捷报传回了京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哒哒哒,哒哒哒......
大梁京城的郊外,东方刚刚升起了鱼肚白,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红色。在遥远的地方,一个疲惫的身影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京城疾驰而来。这匹奔驰的骏马立刻吸引了道路两旁民众的目光,他们纷纷驻足观望。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那名士兵身披红褐色的皮甲,背上插着三支鲜红的旗帜,腰间还斜挎着一个挂着红绸的背囊。他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大声呼喊着什么,但由于距离较远,人们无法听清他具体说了些什么。
当大家还在道路两旁焦急地等待时,那位难民骑兵已经越来越接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终于听清了骑兵口中所喊的话语:\"大捷大捷,焦县大捷,靖王殿下平定焦县叛乱,阵斩叛军两万余,焦县大捷!\"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开,人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大梁皇宫御书房内,梁帝开心的在御书房内来回踱着步,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时不时地搓着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内心十分激动。
自从焦县发生匪乱以来,这场动乱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之久。岭南道内各个郡县的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源源不断地送入朝廷,让整个大梁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然而,由于誉王和太子之间的争斗,平匪之事一再拖延,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一次,梁帝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派遣靖王率领军队出征平定匪患。这个决策不仅显示了梁帝对靖王的信任,更是对誉王和太子之间无休止的权力争夺表示不满和愤怒。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行动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让梁帝感到无比欣慰。
靖王以其果敢、坚毅的领导能力,迅速平息了岭南道的匪乱,恢复了当地的秩序。这一胜利不仅让梁帝看到了靖王的才能,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此刻,梁帝心中满是喜悦,他深知这次胜利对于太子和誉王两个势力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位皇子领兵打胜了仗这么简单,而是增加了一种可能梁帝对朝廷势力重新洗牌的警示信号。
梁帝是个极其多疑之人,其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稳固皇位、平衡各方势力。尽管他已明确支持萧景宣成为太子,但却又暗中提拔誉王萧景桓至亲王之位,并放任他在朝中结党营私,与太子分庭抗礼。如此一来,梁帝便可坐山观虎斗,轻松掌控局势。
梁帝深知这种内耗可能会损耗大梁国力,但他并未在意。因为他坚信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且有悬镜司的夏江辅佐。在他看来,只要能维持权力的平衡,些许国力损失不足挂齿。正如当前局势,一旦察觉到双方争斗危及朝局稳定,他便能迅速扶植第三方势力,对二者予以打压,以彰显自己作为大梁皇帝的权威。
当然,对这次大捷满怀欣喜的人,不光是我们的梁帝,随着焦县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太子宫,我们的另一位焦县大捷的始作俑者,太子萧景宣,也激动的从他的座位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