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阴霾将散尽
陶夫子走后,孔锦并没有闲着。
他深知仅凭陶夫子一人之力,要扳倒魏府老爷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并非易事。
他回到客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成了一封详细的信,寄给了在京城为官的族兄。
孔锦的族兄虽官职不高,但为人正直,在朝中也有一些人脉,或许能助陶夫子一臂之力。
做完这些,孔锦心中稍安。
他明白这场斗争的凶险,自己一个乡试通过的农家子,能做的实在有限。
他能做的,只有尽力而为,静待结果。
数日后,学府里一片哗然。
陶夫子不知何时已返回,此刻正站在学府中央的讲台上,手中高举着魏府老爷的亲笔信,声音洪亮,字字如雷:“诸位同僚,诸位学子,老夫今日要揭露一个惊天阴谋!”
台下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陶夫子身上。
“魏学府官员,伙同考生叶同窗,操纵招考,收受贿赂,败坏学府风气,罪不容诛!”陶夫子将魏府老爷的信件内容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信中详细记录了魏府老爷如何安排叶同窗陷害彭室友,以及如何收受贿赂的细节。
“这……这不可能!”魏学府官员脸色煞白,从人群中冲了出来,指着陶夫子大声喊道,“你这是污蔑!这是栽赃陷害!”
陶夫子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叠银票,正是魏府老爷收受贿赂的证据。
“人赃俱在,你还想抵赖?”
魏学府官员顿时哑口无言,他惊慌地看向叶同窗,却发现叶同窗早已不见踪影。
其他官员和夫子们听闻此事,个个义愤填膺。
他们没想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魏学府官员,竟然做出如此龌龊之事。
“严查!必须严查!”一位老夫子怒吼道。
学府里的气氛顿时剑拔弩张,众人纷纷要求彻查此事,还学府一个公道。
陶夫子看着群情激愤的众人,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进学府,高声喊道:“圣旨到!”
众人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陶夫子的凛然正气和铁证如山的证据让魏学府官员的气焰瞬间萎靡。
他在台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试图为自己辩解,但话到嘴边却一句都说不出。
他明白,这次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寄希望于叶同窗能帮他摆脱困境。
“这都是叶同窗的主意,他逼我这么做的!”魏学府官员终于开口,声音颤抖,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叶同窗?”陶夫子冷笑道,“你以为把他牵扯进来,你就能脱罪吗?”
此时,一个声音突然从人群后响起:“你们想得美!”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声音的来源,叶同窗正站在远处,但他不是来为魏学府官员辩护的,而是带着一脸的冷笑。
他手中握着一份文书,显然是提前准备好的。
“诸位,这份文书是我与魏府官员的交易记录,上面有我和他的亲笔签名。”叶同窗将文书高高举起,声音阴冷,“既然他把责任推给我,那我也就没有理由再为他隐瞒了。”
魏学府官员的脸色变得更为惨白,他意识到自己被彻底出卖了。
台下的其他官员和夫子们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一向低调的考生竟然有如此深的心机。
“叶同窗,你这背信弃义的小人!”魏学府官员终于爆发,指着叶同窗大声叱责。
叶同窗却毫不在意,反而冷笑道:“背信弃义?那也是你逼我走这条路的。如今,你们的肮脏勾当已经暴露,我若是不站出来,恐怕也会被牵连。”
台下的学子们纷纷议论纷纷,他们对魏学府官员的恶行感到震惊,对叶同窗的行为则更加不齿。
陶夫子见状,立刻高声道:“所有证据已经齐全,魏学府官员与叶同窗的罪行无可辩驳!”
就在这一刻,一个侍卫匆匆跑进学府,高声喊道:“圣旨到!”
众人皆是一愣,面面相觑。孔锦站在人群中,心中感慨万千
陶夫子面露坚定,高声道:“无论圣旨如何,今日之事,必须严查到底!”
侍卫朗声宣读圣旨,而孔锦的目光则紧紧盯着魏学府官员和叶同窗,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决心。
侍卫展开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江南学府招生舞弊一事,甚为震怒!着令彻查此事,严惩不贷!钦此!”
圣旨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魏学府官员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他明白,一切都完了。
叶同窗则脸色阴沉,一言不发,他知道自己也逃脱不了罪责。
陶夫子上前一步,接过圣旨,高声道:“臣遵旨!”他转身面向众人,语气坚定,“今日之事,必将水落石出,还学府一个朗朗乾坤!”
接下来的几日,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迅速展开调查。
魏学府官员和叶同窗的罪行被一一揭露,两人最终锒铛入狱,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孔锦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他为自己终于能够得到公正对待而欣慰,也为陶夫子的正直和勇气而敬佩。
他深知,如果没有陶夫子,他或许永远都无法进入学府,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府的招生工作重新启动,这一次,所有考生都得到了公平的机会。
孔锦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考试。
然而,就在孔锦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进入学府的时候,陶夫子却找到了他。
“孔锦,”陶夫子语气严肃,“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你的才华我也十分欣赏。但是,学府的规矩不可破,入学还需要通过最后的考核。”
孔锦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
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回答:“学生明白,请夫子示下。”
陶夫子点点头,目光深邃地望着孔锦,缓缓说道:“这最后的考核,便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三日后,你来我的书房,我会告诉你。” 陶夫子转身离去,留下孔锦一人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三日后,孔锦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陶夫子的书房。
书房内古色古香,书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更增添了一丝庄重肃穆。
陶夫子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卷竹简,见孔锦进来,他缓缓放下竹简,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孔锦。
“孔锦,你可知我为何要单独考核你?”陶夫子语气沉稳,不怒自威。
孔锦深吸一口气,恭恭敬敬地回答:“学生不知,还请夫子明示。”
陶夫子微微颔首,缓缓说道:“你的才学毋庸置疑,但你的经历却与众不同。你出身农家,饱受欺凌,却始终不屈不挠,这份坚韧的品质正是学府所需要的。”
孔锦心中一凛,他知道陶夫子这番话并非虚言。
他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这次考核的内容,并非四书五经,也非诗词歌赋。”陶夫子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我要考你的是……治国之道。”
孔锦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陶夫子会出如此难题。
治国之道,博大精深,岂是一个尚未入学的学子所能理解的?
“夫子,学生才疏学浅,恐怕……”孔锦有些犹豫。
“不必妄自菲薄,”陶夫子打断了孔锦的话,“我并非要你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治国方略,只是想看看你对国家大事的理解和思考。”
陶夫子从书桌后站起身,走到孔锦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孔锦,你身负重任,未来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希望你能通过这次考核,证明你的实力,也证明你的价值。”
孔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陶夫子对他的期望很高,他也决心不辜负这份期望。
接下来的几日,孔锦闭门不出,潜心钻研治国之道。
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查阅了无数的资料,力求对国家大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与此同时,学府里的其他考生也得知了孔锦将要接受单独考核的消息。
有人对他表示敬佩,认为他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也有人心生嫉妒,认为他不配得到特殊待遇。
各种议论声不绝于耳,孔锦却置若罔闻,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备考上。
考核的日子终于到来。孔锦来到学府的考核场地,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