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三年八月末,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楪榆这个西南边境的小城也被笼罩在暑气之中。
白玉奴身姿婀娜地来到了蜀军的营地。
在蜀军将领折叔琮的营帐之中,气氛略显严肃。
白玉奴踏入营帐,众人的目光都被她所吸引。她轻轻展开圣旨,用那吐气如兰的声音向折叔琮宣读了秦皇的旨意。
折叔琮听完旨意后,眉头微微一皱,他心中知晓钩町虽为蛮夷之地,但毕竟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恭敬地问道:“白玉奴大人,是否有携带对钩町国的宣战书?按照惯例,大秦应向钩町国派遣使者宣诏之后,再行攻打之事,如此方显我大秦的大国风范。”
白玉奴轻轻摇了摇头,她那如星星般的眼眸看着折叔琮,回答道:“将军,陛下认为钩町不算是国家,不过是一个残害大秦百姓的流寇土匪罢了。无需宣战,直接灭了便是。陛下的旨意,将军只需遵从即可。”
折叔琮心中虽然仍有些疑虑,但秦皇旨意已下,他也不敢违抗。
他抱拳行礼道:“陛下圣明,末将定当遵旨行事。只是这钩町虽被陛下视为流寇土匪,但他们毕竟有一定的防御力量,末将还需要一些时日来筹备战事。”
白玉奴微微点头,说道:“将军尽快筹备,陛下希望此事能尽快解决,以解救那些被钩町欺骗奴役的大秦百姓。”
折叔琮应道:“白玉奴大人放心,末将这就去安排。我定会尽快整军出发,踏平钩町,让那些钩町贼人知道。谁敢动大秦百姓,谁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白玉奴看着折叔琮坚定的眼神,说道:“将军英勇,想必此事定能顺利完成。待将军凯旋,陛下定有重赏。”
折叔琮再次行礼,而后转身开始召集麾下将领,商议攻打钩町的具体军事部署。营帐之中,充满了紧张的战前气氛。
于此同时,大秦朝堂上,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热烈。
群臣们的目光都紧紧地盯在了秦皇嬴安从关东士族那里得到的那笔钱财上,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
其中儒家士人们最为激动,他们的代表孔丘后人孔德出列。他恭敬地向秦皇行礼后,满脸虔诚地恳请道:
“陛下,微臣恳请陛下能把这笔钱财用于扩建孔庙,同时加大对孔子的祭祀规模。孔子乃圣人大贤,他的思想恩泽万世。
如今的孔庙虽宏伟,但仍不足以完全彰显孔子的伟大,还需要进一步扩建以弘扬……”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表情平静地说道:“朕以为,如今的孔庙已经足够豪华,孔子在我大秦的地位也已经足够尊崇。
朕得到这笔钱财,心中所想乃是把它用于朕的百姓身上,让百姓们受益。”
随后,秦皇嬴安看向文臣江革、文臣龙方等,又看了看武将耿秉,说道:“众卿与朕一同商议一下这笔钱财的用途吧。”
文臣江革率先开口:“陛下圣明,陛下心系百姓,实乃大秦之福。微臣以为陛下可以考虑将这笔钱财用于改善民生,比如修建水利或者粮仓,以应对不时之需。”
文臣龙方等也点头附和:“江大人所言甚是。如今大秦虽然风调雨顺,但天有不测风云,储备粮食是非常必要的。”
武将耿秉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深知粮食对于稳定的重要性。若是大秦各地有充足的粮仓,一旦边境有战事或者内地有灾荒,都能及时应对。”
秦皇嬴安听着群臣的建议,微微点头。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做出了决定:
“朕决定,拿出一部分钱财,在泰山、蒙阴、琅琊、城阳四郡修建粮仓。这四郡的百姓也需要朕的关爱,朕希望有备无患,让大秦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
此言一出,朝堂上来自青州的官员们十分感动。
一位青州籍的官员激动地出列,行礼后说道:“陛下如此大力支援臣等的家乡,陛下的恩德如同浩渺沧海。臣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无憾。”
在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文臣唐从简出列,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大殿中央,然后恭敬地向秦皇嬴安行礼。
唐从简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他清了清嗓子后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事请求。微臣恳请陛下迁徙青州的部分百姓和士族前往辽东的西安平。”
朝堂上众人听闻此言,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唐从简继续说道:“陛下,西安平之地,扶余人过多,这对我大秦来说是个隐藏的祸患。青州百姓承蒙陛下大恩,他们必定会感恩戴德。那么把他们迁徙到西安平,他们定会为陛下种田稳疆,为大秦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秦皇嬴安听着唐从简的话,微微颔首。他觉得唐从简的话有几分道理,这不仅可以解决西安平境内扶余人过多的潜在威胁,还能降低青州的人口密度。
然而,青州籍的其他官员听了却觉得有些不太对。他们心中暗自思忖,这迁徙之事可不是小事。青州百姓在本地安居乐业,突然要前往遥远的西安平,必定会面临诸多困难。
可是他们又觉得,青州刚刚才拿了陛下的好处,现在若是抗议,好像有些忘恩负义,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于是,他们相互看了看,最终都选择了不做声。
文臣唐从简看到秦皇嬴安颔首同意,心中一喜,他又说道:
“陛下圣明,此举必能让我大秦的疆土更加稳固,也能让青州百姓为大秦守疆固土的伟业尽一份心力。”
秦皇嬴安开口道:“唐爱卿此议甚好,朕准了。就按照爱卿所说,迁徙一部分青州百姓前往西安平。”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恢复平静,但这件事情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在群臣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
数日后,大秦朝堂关于将青州百姓迁徙至西安平的消息,犹如一阵风般吹到了青州。这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青州士族和百姓间激起了层层波澜。
在青州的一处豪华宅邸之中,士族们聚在一起商议着。
一位年长的士族皱着眉头说道:“朝堂的旨意已下,我们虽然心中有些不愿,但青州毕竟也得了陛下的好处,这时候若是反对,怕是会触怒龙颜啊!”
其他士族们纷纷点头,虽然他们在青州有着舒适的生活,可面对朝堂的命令,也只能半推半就的顺从。
他们心中清楚,大秦的统治与要求,他们此时不可违抗……
而青州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片哗然。在田间地头,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
一位老农叹着气说:“咱青州虽好,可皇命难违啊!陛下让咱去辽东,也许那边有更好的地可以种呢?”
旁边的年轻人有些担忧:“辽东那么远,听说还有很多扶余人,咱去了能行吗?”
老农安慰道:“既然官府让咱们去,肯定会有安排的。咱就听天由命吧……”
在无奈与对未知的些许期待中,青州百姓与士族们默认了这一安排。
不久之后,大秦官府的差役们开始召集部分青州百姓和寒门士族。他们走街串巷,敲着锣喊道:
“陛下有旨,挑选部分青州百姓和士族前往西安平拓荒守疆,为大秦效力。念到名字的,速来官府集合!”
青州百姓们开始收拾简单的行囊,与家人不舍地告别。寒门士族们也带着家中的典籍和微薄的财物,跟着官府的队伍前行。他们的队伍蜿蜒曲折,宛如一条长龙缓缓的向着辽东的方向进发……
从此刻开始,历史上有名的闯辽东事件拉开了帷幕。在之后的岁月里,历代大秦皇帝都会派遣部分青州人前往辽东拓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