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南仲在迁都的争论中始终保持沉默。
他通过主战派的反常,猜到可能是皇帝授意主战派提议迁都。
于是,上前一步拱手回答:“陛下,臣赞成李大人的提议。
若种大帅战败,金人必然乘胜追击,那时京城危矣。
迁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可凭借长江天险暂避锋芒,再图后计。”
李世民暗自点头,这耿南仲挺上道的。
于是,假装询问:“那依你之见,何时迁都为宜?”
耿南仲略一思索,“陛下,此事需尽快安排。
但也不可过于仓促,以免引起百姓恐慌。
当先秘密筹备,挑选精锐护送,确保途中安全。”
李世民假装在考虑,过来一会,李世民抬起头,“朕决定了,先派人护送粮草物质去金陵。”
说完,目光转向李纲,“李爱卿,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
李纲拱手回答:“陛下,臣推荐种师中将军!”
李邦彦连忙开口阻止,“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种师中将军一走,京城防务空虚。若金人此时来袭,如何是好?”
张邦昌也赶紧附和:“陛下,还请三思。迁都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啊。”
李纲出声反驳,“李太宰,张大人,你们多虑了。京城的防务有我和张叔夜张大人在呢。”
李世民微笑着看向李纲问:“李爱卿,你可有十足的把握守住京城?”
李纲昂首挺胸,自信地回答:“陛下,臣愿以性命担保。定当全力守护京城,绝不让金人踏入半步!”
张叔夜拱手道:“陛下,臣等定当拼死守卫京城,不负陛下所托。”
李世民假装沉吟片刻,然后看向李刚和张叔夜,“好,既然两位爱卿如此坚决,那京城防务就交予你们。”
李邦彦仍不甘心,“陛下,切不可如此草率决定。万一有失,大宋江山危矣。”
李世民脸色一沉,大声喝道:“李邦彦,你若再这般扰乱军心,休怪朕无情。”
李邦彦赶忙低头,不再言语。
朝堂众臣都不敢再出声反对。
李世民看向种师中,“种将军,你先带精兵前往江宁。”
种师中拱手领命:“末将遵旨!”
接着,李世民目光转向李纲等人,“诸位爱卿,朕希望你们能尽心竭力,保我大宋京城安稳无虞!”
李纲拱手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看向李邦彦和张邦昌,目光中带着一丝警告。
“你二人也当以大局为重,若再生事端,朕定不轻饶!”
李邦彦和张邦昌连忙低头称是。
李世民挥了挥手,“退朝!”随后转身离开大庆殿,留下众臣心思各异。
李邦彦和张邦昌则在一旁窃窃私语,不知又在谋划着什么。
……
皇宫,御书房。
李纲向李世民汇报,“陛下,种将军已率精兵开拔。”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欲言又止的种师道身上。
“种公,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种师道拱手,面色凝重地说。
“陛下,老臣心有忧虑,担心吾弟所带之兵难以阻拦金兵渡河。
而且完颜宗翰统领的西路军,极有可能会前来接应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渡河北撤。”
李世民听闻,略有所思地点点头。
“种公放心,朕已传密旨给宗泽老大人。
命老大人在种将军拦截完颜宗望带兵渡河时,率军牵制完颜宗翰的西路军。”
种师道仍眉头紧锁,担忧道:“宗大人固然忠勇,但他兵力有限,恐怕难以牵制完颜宗翰。”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种师道、李纲、张叔夜、姚忠平三人。
“所以歼灭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才是关键。
望几位用最快的速度歼灭东路军,然后北上协助宗泽老大人击溃完颜宗翰。”
李纲上前一步,神色坚定道:“陛下,臣等定当不辱使命,倾尽全力破敌。
只是,此番作战,军需粮草还需筹备充足,以防后顾之忧。”
张叔夜抱拳应道:“陛下,臣愿亲率精兵为先锋,定当奋勇杀敌,直取东路军要害。”
姚忠平也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紧密协作,排兵布阵,确保万无一失。”
种师道则看向李世民道:“陛下,老臣以为可传密旨给折可求,命他配合宗大人牵着完颜宗翰。”
李世民双手背后,来回踱步。
突然,李世民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种师道。
“好!这密旨传递需万分谨慎,切莫走漏了风声。”
种师道连忙应道:“陛下放心,此事老臣会安排妥当,定选可靠之人前去。”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此次战役关乎大宋存亡,诸位爱卿务必尽心尽力,若能成功击退金兵,诸位皆是大宋的功臣。”
众人齐声高呼,“臣等愿为陛下效命,为大宋鞠躬尽瘁!”
李世民大手一挥,“都下去准备吧,切莫延误了战机。”
种师道、李纲、张叔夜、姚忠平等人恭敬地行礼告退,御书房内又恢复了平静。
李世民静坐于御案前,陷入沉思。
自从融合了赵桓的所有记忆后,李世民清楚地意识到,大宋已然处在濒临亡国的危境之中。
单单“三冗”的问题就要了大宋的半条命,外面还有西夏和金国虎视眈眈。
西夏的铁骑时常在边境骚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金国更是野心勃勃,其军队兵强马壮,对大宋的疆土垂涎欲滴。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对于如何解决当前的危机,始终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民间怨声载道,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
税收繁重,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流离失所,四处逃亡。
这些问题加起来,就能让大宋王朝轰然倒塌。
赵佶在位时奢靡享乐、重用奸佞,也是导致如今这危局的根源之一。
今国难当头,赵佶依旧执迷不悟,只念着自己的那点私欲。
赵桓试图寻找破局之法,却总是被各种势力所掣肘。
贵为一国之君,却是孤立无援。
若不是还有种师道、李纲等人,恐怕这大宋早已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