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永和殿。
庆元帝怒气冲冲地坐在龙椅上,双眼中火光四射。
在他前面的龙案上摆满了各地报急的奏折。
庆元帝抬起右手往案台上猛地一扫,将桌上的奏折全都扫到了堂下。
“这帮没用的太守!”
“遇到蝗灾不及时向朕禀报,导致如今四个郡的百姓都起来造反!”
“如今那帮反贼连夺数座州县,人数超过三十万人!”
“尤其是九原郡,整个郡全部失守,连黄长兴自己都被反贼砍掉了脑袋!”
“还有那个三川郡!”
“郡守韩际城就是个蠢货!蝗灾就是从他三川郡发展起来的。”
“他身为太守,前期隐瞒不报,到现在被四面造反的反贼围困在了成州,这才想起要向朝廷求救!”
“早干嘛去了?!”
然后又用右手一指班列中的康王,怒喝道:
“康王,你给朕站出来!”
“这个韩际城就是你打包票推荐他当三川郡太守的,朕听说三川郡蝗灾刚起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了。”
“为何不向朕禀报?!”
“还自作主张派出治蝗的官员前去三川,结果不但没控制住灾情,还导致民变。”
“直到前几日,朕收到各地官员的禀报才知晓这一切。”
“如今搞得天下大乱,你这个康王是怎么当的?!”
康王浑身一震,脸色惨白,哆哆嗦嗦地从班列中走了出来。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地说道:
“儿臣该死!”
“儿臣也是被那韩际城所糊弄,他之前跟儿臣说三川的蝗灾并不大,只有半个县受灾,所以儿臣想着先不打搅到父皇,儿臣自已来搞定就行...”
“是儿臣察人不细,误听了谗言,儿臣有罪,还请父皇责罚!”
“那你后来既然没搞定为何不及时禀报朕?”庆元帝怒视着他,眼中火光滔天,“你是不是想着韩际城是你推荐的人,所以就想包庇他?”
康王急忙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哭泣道,“儿臣不敢!”
“那韩际城确实给儿臣发了两道折子,但上面没有说任何蝗灾扩大的情况...儿臣当时确实被他蒙蔽了,也大意了。”
“是儿臣没有去三川考察,太听信他的一面之词,导致如今的结果,但儿臣绝无包庇韩际城之意,还请父皇明查!”
班列另一头的宁王微微翘着嘴角,一脸得意地看着跪在大堂上抖若筛糠的康王,轻轻地甩了一下额头上的坠发。
心说:康王啊,这回看你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本王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扳倒你的机会了!
这时,班列中的通政司知司史南飞一见情况不妙,急忙走了出来。
冲庆元帝躬身一拜道,“陛下,那韩际城写给康王殿下的折子微臣也看到了,上面确实对灾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一番。”
“当时康王殿下还咨询了微臣的意见,微臣看着折子上的描述,也认为灾情不大,所以才建议康王殿下先派出治蝗的官员去当地帮忙灭灾的。”
“那韩际城确实是康王殿下推荐的,但此前韩际城为官多年,颇有作为,朝中不少的大臣都认为他能胜任太守一职,所以康王殿下才推荐了他。”
“却不想他为了隐瞒任内的差错,竟故意知情不报,以致让康王殿下判断失误。”
“这一切都是韩际城自己胡乱作为,妄想掩盖事实,与康王殿下无关啊!”
“康王殿下也绝非是想包庇韩际城的,还望陛下明鉴!”
一旁在府中禁足已满的叶诗涵也赶紧站了出来。
冲庆元帝一拜道,“启禀陛下,史知司所言极是。”
“那韩际城也曾给微臣来过书信,信中对蝗灾之事写得甚是轻微,还说经过他的大力整治,灾情已得到了控制。”
“康王殿下也曾找过微臣商议,当时微臣结合韩际城信中所写的内容,也是推荐康王殿下先派出治蝗官员去当地帮忙,看看效果如何。”
“这一切确实与康王殿下关系不大,殿下也绝不会包庇那个韩际城,还请陛下明鉴!”
班列中的其他大臣一看,立马又走出来好几位。
皆替康王说情。
宁王一见,心中冷哼了一声,翻了个白眼。
心说,这帮人倒挺会推脱啊!
如今出了事把所有罪责都往韩际城身上推,就想着玩一把切割。
哪有那么好的事!
于是冲龙武大将军钱慕光努了努嘴。
钱慕光微微地点了点头,从班列中走了出来。
躬身一拜,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庆元帝转过头看了看他,说道,“钱将军请讲。”
“是!”
钱慕光抬起头,缓缓地说道,“陛下,据臣所知,蝗灾发生时,三川郡受灾最严重的民和府、进贤府的两位知州曾写过奏折想要上报陛下,可惜奏折送到奏事处时都被康王殿下拦下了。”
“臣当时觉得奇怪,于是去了奏事处,将他们上报的奏折誊抄了一遍。”
说着从怀里掏出两份信纸,“这便是臣誊抄的奏折,请陛下过目。”
说完捧在手心呈了上去。
庆元帝命人接过信纸,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勃然大怒,用手一指康王怒骂道:
“这奏折上明明写着灾情极为严重,百姓已无存粮,饿殍千里,那韩城际却既不赈灾,也不调人来抗灾,只是一味地要当地的州府自己解决。”
“这两座州府已无力抗灾,请朝廷速速调来救济粮赈灾,否则极易引起民变。”
“康王,你既然已经看到了这两封奏折,为何还要拦下,不让朕看到?”
“你说没有包庇韩城际,这事又该如何解释?!”
“这奏事处就是归你管理,难不成你还要说你没有见过这两份奏折,也不是你拦下的么?”
康王闻言顿时如五雷轰顶,张目结舌地看着庆元帝手中的信纸,一时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