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看完后欣然同意,立即写回信派使者送回,并召集文武官员商议。
张昭说道:
“最近听闻关云长擒拿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如今樊城危急,曹操求我们出兵相助,但事成之后,恐怕他会反目无情。”
孙权尚未回答,忽然有人报告:
“吕蒙乘小船从陆口赶来,有事要面陈。”
孙权将他召入,问道:
“你有什么事情?”
吕蒙回答:
“如今关云长率军围攻樊城,我们可以趁他远征之际,袭取荆州。”
孙权说道:
“我打算北上攻取徐州,你怎么看?”
吕蒙答道:
“如今曹操远在河北,无暇顾及东边,徐州的守军不多,攻取并非难事。”
“然而徐州的地势有利于陆战,不利于水战,即便攻下,也难以长久守住。”
“不如先取荆州,占据长江天险,再作进一步打算。”
孙权笑道:
“我本来就是想攻取荆州,刚才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的意见罢了。”
“你可以立刻替我拟定攻取荆州的计划,我随后便发兵支援。”
吕蒙辞别孙权,返回陆口。不久,哨马来报:
“沿着长江上下,距离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处都设有烽火台。”
又听说荆州军队整齐严肃,早有准备。
吕蒙十分吃惊,说道:
“如果是这样,想要快速攻下荆州恐怕很难了。”
“我之前在吴侯面前劝说攻取荆州,如今却无法实施,该怎么办?”
思来想去,毫无办法,只好假装生病,不再露面,并派人向孙权报告。
孙权听说吕蒙患病,心里非常不快。
这时陆逊进言道:
“吕子明的病是假装的,不是真的。”
孙权说道:
“伯言既然知道他是假病,那就去探查一番。”
陆逊领命,当夜赶到陆口军营,见到了吕蒙。
果然,吕蒙面色如常,毫无病容。
陆逊说道:
“我奉吴侯之命,特来探望子明将军的病情。”
吕蒙说道:
“区区小病,不劳费心挂念。”
陆逊说道:
“吴侯将重任托付于您,您却没有乘机行动,反而抑郁不前,这是为何?”
吕蒙默默注视着陆逊,许久没有回答。
陆逊又说道:
“我有一个小妙方,能治将军的病,不知可愿一试?”
吕蒙便屏退左右,问道:
“伯言的妙方是什么?”
“请早赐教。”
陆逊笑道:
“将军的病,只不过是因为荆州兵马整齐严备,沿江烽火台戒备森严罢了。”
“我有一计,可使沿江守军无法点燃烽火,荆州的军队也会束手投降。”
“您觉得如何?”
吕蒙听后大喜,说道:
“伯言的话正如看透我心腹一般,请快说计策!”
陆逊说道:
“关云长仗着自己英勇无敌,自认为天下无人能敌。”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将军您。”
“您可以趁此机会假装病重,辞去职务,将陆口的防务交给别人,让此人以卑辞厚礼赞美关云长,借此骄纵他的自负。”
“关云长一定会撤走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力量攻打樊城。”
“到那时,荆州必定防守空虚,我们只需用一支小部队,出其不意地袭击荆州,便能轻松攻下。”
吕蒙听罢大喜,说道:
“这真是妙计!”
于是吕蒙借病不起,上书请求辞去职务。
陆逊返回见孙权,将此前的计策详细禀报。
孙权便召吕蒙回建业养病。
吕蒙到达后,入宫见孙权,孙权问道:
“陆口的防务,过去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后来鲁肃又推荐你接替他。”
“如今你也应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接替你,这样才是最佳之策。”
吕蒙回答:
“如果任用声望很高的人,关云长一定会提高警惕。”
“陆逊心思深远,但尚无远扬的名声,不被关云长所忌惮。”
“如果立即任用他接替我的职位,必定能成大事。”
孙权大喜,当天便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接替吕蒙镇守陆口。
陆逊推辞道:
“我年纪尚轻,又学识浅薄,恐怕不能胜任这一重任。”
孙权说道:
“子明(吕蒙)保荐你,必然不会有错。”
“你不必推辞。”
陆逊于是接受了印信,当夜赶赴陆口,接管了全部步兵、骑兵、水军三军的事务。
陆逊随后写了一封信,准备了名马、精美的锦缎和酒作为礼物,派遣使者送往樊城拜见关公。
当时关羽正在静养箭疮,按兵不动。
忽然有人来报:
“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将他召回去调理,最近任命陆逊为将,接替吕蒙镇守陆口。”
“如今陆逊派人送来了书信和礼物,特意前来拜见。”
关公召见使者,指着使者说道:
“孙权目光短浅,竟然用这个小子做大将!”
使者跪伏在地说道:
“陆将军特意呈上书信和礼物,一是向君侯道贺,二是希望两家能够重修旧好,还望君侯笑纳。”
关公拆开书信查看,发现信中言辞极为谦卑恭敬。
他看完后,仰面大笑,吩咐左右收下礼物,放使者返回。
使者回到陆口见陆逊,禀报道:
“关公十分高兴,对江东毫无防备之意。”
陆逊大喜,秘密派人探查,果然发现关公已经调走荆州大部分兵力去樊城听从指挥,只等箭伤痊愈后便准备出兵。
陆逊了解情况后,连夜派人报告孙权。
孙权召集吕蒙商议,说道:
“如今关公果然调走了荆州的兵力去攻打樊城,我们正可以趁机设计攻取荆州。”
“你与我弟孙皎一起率大军前去,如何?”
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孙静的次子。
吕蒙说道:
“主公如果认为我可以胜任,那就独用我;如果认为叔明可以胜任,那就独用叔明。”
“难道没有听说过当年周瑜和程普一同担任左右都督时,虽然事务由周瑜决断,但程普因是旧臣却不愿居于周瑜之下,因此二人关系不睦?”
“后来程普见识了周瑜的才能,才心悦诚服。”
“如今我的才能比不上周瑜,而叔明与主公的关系更亲近,恐怕我们难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