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虾仁笑了笑:“没这个必要,以后只喊先生或者老师就好。”
说完,把写着安内、攘外、兴邦的木板翻转了一下。
在空白的背面,写下了人口二字。
“今天只讲,安内引发的后续弊病,人口。”
正题来了!
朱家几人立刻摆正态度,唯有朱韵灵心不在焉,心思都在刘虾仁的脸上。
“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二百年后,大明将会有,十万万子民....”
周王朱橚惊声喊道:“十万万?大明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
知道大明未来人口爆炸的,只有朱元璋和朱标,其他几人,对此都是一无所知。
刘虾仁眉头微皱:“这个问题回头你去问你父皇,我讲课的时候不要随意插嘴。”
“哦。”朱橚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十万万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带来数不尽的好处,但同样也是一种负担。”
“即便有土豆,但遭遇到天灾,粮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刘虾仁在黑板上写下,粮食二字。
朱元璋看的有些懵,不是应该教怎么攘外吗?
趁着刘虾仁写字的功夫,老朱趁机问道:“先生,解决人口,不是应该开疆辟土吗?”
“诚然,开疆辟土,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刘虾仁淡然道:“战争一旦开始,那就等于,同时与周边藩国开战。”
开玩笑,打了女真就已经让诸国战战兢兢了。
这时候要是再动刀兵,十国大战就要提前了。
朱元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并不以为意。
只要阿卡47造出来,打翻这些诸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个合格的老师,就是能察觉到学生的异样。
刘虾仁面无表情道:“即便现在打下北元诸国,土地是有了,但是。”
“在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下,粮食依旧无法生长,十万万人吃什么?”
真当北边只是游牧民族吗?
他们难道不想老老实实种地,免于奔波?
可事实是,塞外苦寒,许多地方庄稼种下去,根本就活不了。
即便活了,收成也低的可怜。
“这个.......”
朱元璋被问的哑然,他竟是忘了最关键的问题。
“先生,那个小冰河时期,到底是咋回事啊?”朱元璋好奇问道。
这个名词他听过好几次了,好像这五个字,就是一个,魔咒一般,每次大明都会因此陷入泥潭。
闻言,刘虾仁叹了口气道:“这个其实就是,全球气温降低,持续时间大约是五百年。”
“五百年?”
朱元璋慌了:“那么说的话,咱大明未来要面对长达,五百年的天灾?”
崇祯那个年代的凄凉,已经让老朱领教过了。
崇祯之后还有二百多年,那还玩个屁。
“并不是。”
刘虾仁摇摇头道:“在此二百多年,同样也是小冰河时期,崇祯年间只是最后的阶段。”
“干旱、洪涝等天灾,也是最严重的时候。”
“扛过了那个时期,未来就会万事大吉。”
这话非但没有让老朱理解,反倒更加疑惑。
“前二百多年,也是小冰河时期?那为啥,没有重大的变化?”
刘虾仁反问道:“二百多年前,金兵占据北宋,随后攻陷南宋,这段历史你不清楚?”
“回首三百年,将这一切发生的始末,和小冰河时期联系起来,就明白了。”
这话说完,老朱一家都是陷入了沉思。
他们皇子皇孙,不敢说对历史了如指掌,起码重要的关键,都还记得。
片刻的沉寂过后,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难看。
紧接着是朱标、朱棣、随后便是朱韵灵,以及朱雄英和朱橚!
见火候到了,刘虾仁负手站在黑板前说道:“小冰河时期五百年一劫!”
“凡遇到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降低,对中原大地来说,单纯气温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对于辽东,辽北来说,气温的降低,就能致他们于死地!”
“三百年前正值北宋,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前,正值唐末大乱,五代十国割据。”
“金兵女真,趁此气候温和,中原无暇分身的时候,已然兵强马壮。”
“待到小冰河时期来临,金兵意识到,粮食减产,便一举攻破北宋汴京。”
“这时的小冰河时期,仍在延续,辽东庄稼开始逐渐减产,鱼猎收获甚小。”
“于是,金兵愈发重视这个问题,也就愈发眼馋,江南富饶之地,不停歇的进攻南宋!”
说到这里,刘虾仁语气愈发郑重。
“彼时,更痛苦的则是蒙古,小冰河时期,对他们尤为重要。”
\"于是,蒙古与南宋一拍即合,联手灭金!”
“当然了,灭金以后,蒙古自然而然的盘踞下来,建立了元庭。”
朱元璋听得满面震撼。
战争,永远都是不可预测,且残酷的。
但在刘虾仁口中,似乎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这一课还未开始,便隐隐显露出两个字:原理!
万事万物,皆有原理!
“先生,要是这么说的话,宋朝的灭亡是注定的?”朱标艰难开口问道。
在历代皇帝看来,一个朝代的兴衰,取决于皇帝圣明否,取决于百姓安乐否,取决于异族势强否。
可现在听来,似乎和这些都没有关系,一切好像都是由上苍注定,一个小冰河时期,就将富宋毁于一旦。
不仅是朱标,厅堂内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哪怕朱韵灵也不例外。
原本她就是来看男人的,此刻也忍不住沉下心开始深思。
刘虾仁讲解的通俗易懂,即便是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也能听得明白。
“并非是只有宋朝,事实上,历来每次小冰河时期的出现,都会引发朝代更迭,甚至连年战乱。”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还有谁?”
刘虾仁转过身,在黑板上边写边说:“根据记载,史上还曾出现过三次小冰河时期。”
“第一次,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
“第二次,东汉末年,至三国以及西晋。”
“第三次,唐末、五代以及北宋。”
“每次持续四五百年,气温递减,从而自天灾开始,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大乱。”
“这些朝代的更迭,看似无序,实则都离不开,气温降低,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