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远古时期 - 先秦):
- 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比如河南舞阳骨笛,这是目前已知最久远的乐器。此外,也有不少击奏类乐器出土。弦乐器在典籍中有记载“瑟”,但当时尚未有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用于狩猎和歌舞伴奏,音乐形式较为简单、原始,节奏多来源于人的行为动作和自然声音的模仿,旋律也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 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音乐以钟鼓乐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乐器仍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中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
2. 秦汉隋唐时期的鼎盛发展: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六国,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乐府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其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律学上有一定发展,京房以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八度音程划分为六十律。这一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诸国的歌曲开始传入内地,为中原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 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音乐艺术得到全面发展。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如七步乐、九部乐等,包含了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如《霓裳羽衣舞》。音乐教育机构也非常发达,如教坊、梨园、大乐署等,造就了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琵琶成为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3. 宋元明清时期的演变与民间音乐的兴起:
- 宋元时期:宋代是词体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都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扩大,社会音乐活动的重心由宫廷走向世俗。北宋出现了市民音乐活动场所“勾栏”、“游棚”,适合于市民和文人趣味的词调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得到了尤为迅速的发展。元代出现了新的乐器,如唢呐、云锣等。
- 明清时期: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突出发展,市民音乐逐渐成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分。自娱性的民歌小曲、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带有商品性质的说唱、戏曲音乐,都在这一期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京剧等曲艺形式发展呈现出辉煌的历史阶段。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
4. 近现代音乐的转型与发展(1840 年 - 1949 年):
- 西方音乐的传入与影响:自十六世纪起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以独立形式存在于我国宫廷。十九世纪末西洋音乐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民间开始吸纳西洋音乐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特色音乐曲风。二十世纪初留洋音乐家陆续回国,在国内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传授西方音乐基础知识。
- 新音乐的兴起:学堂乐歌成为这一时期新音乐的代表,是当时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用西方的音乐曲调填上中国的歌词,以达到启发民智、传播新思想的目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5.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1949 年至今):
-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一方面,对传统音乐进行了大量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积极借鉴西方音乐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推动了中国音乐的现代化进程。
-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纷纷涌现,音乐市场日益繁荣。同时,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专业音乐院校不断培养出大量的音乐人才,音乐创作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音乐家和音乐作品也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音乐从古至今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1. 古代音乐特点:
- 原始时期:
- 与劳动紧密相连: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经过人工创作逐渐演变成最初的音乐样式。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劳动属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表现形式简单质朴:音乐多配合舞蹈进行表演,题材上多以模仿动物为主,用于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等活动。此时的音乐还未形成独立的艺术样式,更多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
- 创作具有随机性:由于处于音乐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固定的曲目,表达上较为随意,具有随机性。
- 奴隶制社会时期:
- 功能多极化:音乐的功能不再单一,夏代的音乐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用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商代出现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周代进一步发展了音乐的功能。这表明音乐在奴隶制社会开始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和统治目的。
- 器乐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物质生活相对充盈,人们有更多精力去创作音乐,乐器的种类增多,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并且音乐仍然与舞蹈紧密结合进行演出。
- 封建制社会时期:
- 风格融合与交流: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长的阶段,历经不断的战火纷争、民族统一、文化交融等过程。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音乐相互交流、融合,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例如各民族地区有着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不同地区的戏曲、说唱等音乐形式不断发展演变。
- 琴乐与琵琶乐的发展:从周代起,我国的乐器就有了“八音”之分,器乐独奏与合奏的形式也相继出现。在众多乐器中,琴和琵琶的发展较为突出,在不同朝代都有许多经典的琴曲和琵琶曲流传下来,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
2. 近现代音乐特点:
- 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大量农村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说唱曲种、戏曲剧种在城市中不断扎根并演变,形成了许多新的剧种和曲种。同时,一些传统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曲目,并且出现了致力于保存、整理和发展民族器乐的社团及相关着作,对民族器乐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影响: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从20世纪初产生了“学堂乐歌”,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表现手法在民众中广泛传播,为后来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 群众歌咏的兴起:在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下,群众歌咏活动在人民音乐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各类声乐体裁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群众性的进步音乐在整个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 音乐创作的多元化:中国的作曲家将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创作出了各种新体裁、新风格、新品种的现代音乐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到音乐的表现手段,从写作的艺术观念到创作技法,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 当代音乐特点:
- 融合创新:当代音乐在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音乐的元素和创作手法,进行融合创新。例如将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风格。
- 个性化表达:作曲家和歌手更加注重个人风格的展现和个性化的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多样,涵盖了流行、摇滚、民谣、古典、电子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听众的需求。
- 科技助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的制作、传播和欣赏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音乐、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让音乐的传播更加便捷,也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音乐制作软件和音频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的创作和制作更加高效、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