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楚无法确定,他还是更倾向于自己的判断。
三千秦军大败三万韩军?闹呢。
仅阵亡十八人,负伤三百?
虽然这里面并没有说“全歼”韩军,估计三万韩军之中,应该有不少仓皇逃窜。
但也很离谱好吗?
嬴子楚根本无法想象,三千人如何打三万人的,哪怕对方站着给你杀,也要砍上一天吧?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差不多,不存在装备过于碾压的情况。
所以,类似唐朝那种一千骑兵就敢冲杀几万步兵的神仙战局,几乎不存在。
什么?你说二十万赵军打赢四十万燕军?
那是指挥的问题。
人数越多,发挥出来的潜能就越大。
可是,这三千人,你如何发挥?
“与寡人细说,过程如何?”
负责呈上军事战报的裨将,必须了解战事全过程,如果答不出来,等着受罚吧,也是个苦逼工作。
《尉缭子·兵教》:“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以上便是秦军的军衔,可以看出,裨将低于大将一等,属于副将。
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其实,皮匠原本指的是“裨将”。
但是呢,秦军的裨将和大将,并不全看你的爵位高低,而是要秦王委任。
所以,八级公乘的宋坤和七级公大夫的蒙武,他们在军中职务仅仅是兵尉。
而如今在秦王宫汇报战况的裨将腾,先前任蒙骜副手,跟随出战。
腾汇报:“禀大王,此战计谋由公乘坤策划。”
“公乘坤是谁?”
“就是姒姓,宋氏,坤。”
嬴子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
公乘的爵位,是嬴柱封赐的,嬴子楚并不熟悉,一时淡忘。
他一直以来,都是跟太子政叫“宋君”的。
“继续。”
“公乘坤先在秦韩边境线上,设计将韩军驻兵领队拖拽过来,以博得出师有名。”
“等等,如何设计?”
嬴子楚没听明白,腾详细描述经过。
“好小子,真坏啊。”嬴子楚听完后,忍不住笑道,“继续吧。”
“接着,公乘坤伪造韩境登人证。”
“等等。”嬴子楚再一次打断,他满脸震惊,“那东西,也能伪造?”
腾早有准备,他将宋坤伪造的登人证呈上去。
嬴子楚左看看右看看,怀疑你是不是拿了个真的过来骗老子?
当他发现上面刻的氏名,差点绷不住。
【赵狗蛋】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这个时期,非常流行给孩子起恶名,本意是希望好养活,例如秦国先祖恶来。
但是呢,你给别人取恶名,就有点搞笑了。
换个角度想,赵国是秦国的好大儿?
嬴子楚震惊不已,他从怀里掏出自己的验传,心里想着,这小子是不是连验传都能伪造?
真是人才,从未想过的道路。
“公乘坤一共伪造了十五张登人证,勇士们蒙混过关,陆陆续续入城。”
嬴子楚听完裨将腾的汇报,突然觉得事情合理起来。
“这计谋妙哉。”
既符合秦王制定的战略思想,又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可谓是将兵法运用到家了。
兵不厌诈、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无中生有、李代桃僵......
而一切计划的进行,最关键的人物,便是宋坤。
看似完美无缺,实则步步惊心。
嬴子楚低头一看,发现战报上写着,统军者蒙武,策略者宋坤。
非常罕见的将两人氏名登记在册。
嬴子楚懂了,这是蒙骜的一点点小心思。
“他想同时扶持两人?”
“扶持蒙武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他儿子。”
“可扶持宋坤又是几个意思?”
嬴子楚低头思索,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莫非他们两家想联姻?
宋坤在宫中是有势力的,他与华阳太后关系匪浅。
最重要的是,在太子政心里地位极其崇高。
而如今,军中一言堂就是蒙骜。
看似两个不相干之人,倘若强强联合......
嬴子楚马上拧起眉头,身为君主,他最不希望看到臣子拉帮结派。
这是隐患,万一哪天自己驾崩了,将留给政儿极大的难题。
说不定会被架空?
嬴子楚并没有怀疑吕不韦,毕竟他们相处七八年。
在他心目中,吕不韦乃忠心之臣,定然能辅佐好政儿,不太可能行欺主罔上之事。
但是宋坤,他接触时间不多,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有点不信任。
念及至此,嬴子楚理清利弊,他执聿写下批复。
【公乘坤此战有功,经审,加爵一等。】
仅仅只写了宋坤之名,而蒙武没有提及。
可是,嬴子楚略一思索,觉得这样厚此薄彼,容易引人非议。
万一引得蒙骜心中不忿,这不就与自己的仁政爱臣的执政思想背道而驰了吗?
嬴子楚再次在竹简上,上一句后面补充写下。
【蒙武亦同】
......
宋坤接到加爵消息,已是一个月后,他并没有过多兴奋,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九级五大夫,乃是卿大夫最低一级,意味着从今以后,他不再是普通秦人。
前面八级都是民爵,是普通士兵能达到的天花板。
一旦跨越过这条鸿沟,意味着——未来将路途平坦。
一场小规模战争,就能升爵一等,好像,大上造也并不是很难嘛?
宋坤有所不知,黄金晋级赛,要想顺利通过,对战争的规模可是有要求的。
不能少于五万人战争,或夺城池不得少于五座。
再往上,就是左右庶长,只有达到这两个爵位,才能拥有担任裨将的资格。
前去秦王宫汇报的腾,就是十级左庶长爵位。
而蒙骜,是十七级驷车庶长,相信秦韩战争结束后,他应该能理所应当的晋升至大庶长。
“恭喜恭喜,宋君。”蒙武笑嘻嘻的过来道贺。
“同喜同喜,蒙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