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龙涎香袅袅升起,氤氲的香气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陆子站在朝堂中央,手中展开的卷轴,仿佛千钧重担。朝臣们低声议论,目光在他身上来回逡巡,像是在打量一件奇珍异宝,又像是在审视一个危险的异类。他能感受到无数道目光的注视,有探究,有怀疑,有期待,也有敌意。他知道,这场改革,将决定他,乃至杜氏家族的命运。
深吸一口气,陆子朗声说道:“臣,有本要奏!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然,如今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世家子弟垄断仕途,寒门子弟难以出头。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何来?社稷安危何在?臣恳请皇上,推行科举改革,广开贤路,为国选才!”
他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掷地有声。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片刻之后,如同沸水入油锅,顿时炸开了锅。
“大胆陆子!竟敢妄议科举,动摇国本!”一声怒喝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说话的正是当朝太师张大人,一个顽固守旧的保守派代表。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陆子,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陆子心中一沉,他知道,最艰难的时刻到了。他深知如果不能说服大臣们,科举改革将无法推进,自己的努力会前功尽弃,杜氏家族也会面临更大的危机。他偷偷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手,手心已经渗出了汗。他仿佛看到杜氏温柔而担忧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张太师此言差矣,”陆子不卑不亢地回应,“科举改革并非动摇国本,而是为了巩固国本!如今世家子弟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徇私舞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改革科举,让寒门子弟也能有机会为国效力,才是真正的强国之策!”
“一派胡言!”张太师怒斥,“祖宗之法不可变!科举制度行之有效,岂容你随意更改!”
“祖宗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陆子据理力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墨守成规只会导致国家落后!难道张太师希望我朝固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吗?”
几位摇摆不定的官员,比如翰林院学士陈翰林,眉头紧锁,目光在陆子和张太师之间来回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
张太师冷哼一声,正欲开口反驳,陆子却抢先一步说道:“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臣的改革方案……”
“陆大人,”一个阴冷的声音打断了陆子的话,“你的改革方案,恐怕另有所图吧?”
“陆大人,”阴冷的声音来自吏部尚书刘大人,他阴沉着脸,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你的改革方案,恐怕另有所图吧?莫不是为了让你那些寒门出身的亲朋好友,更容易进入朝堂?”
刘大人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张太师趁机附和道:“刘大人所言极是!陆大人出身寒门,自然要为寒门子弟谋福利!只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科举乃国之根本,岂能被你用来满足私欲?”
其他保守派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指责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向陆子。陆子脸色不变,心中却波涛汹涌。他知道,这是保守派精心策划的攻击,目的是要把他打成一个徇私舞弊的小人,彻底诋毁他的改革方案。
深吸一口气,陆子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朗声说道:“诸位大人,陆某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改革科举,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绝非为了个人私利!如今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世家子弟垄断仕途,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有出头之日!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何来?社稷安危何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神情各异的大臣,继续说道:“张太师口口声声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试问,我朝开国之初,可有科举制度?太祖皇帝不也是出身草莽?难道太祖皇帝也是违背祖宗之法吗?”
陆子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上炸响。一些中立的大臣开始陷入沉思,他们并非顽固不化之辈,只是担心改革会带来动荡。如今听到陆子这番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科举制度的弊端。
张太师脸色铁青,他没想到陆子竟然敢拿太祖皇帝说事。他强辩道:“太祖皇帝那是特殊情况!如今我朝已经建立数百年,科举制度早已完善,岂能随意更改?”
“完善?”陆子冷笑一声,“张太师所说的完善,莫非是指世家子弟垄断仕途,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吗?这样的完善,只会让我朝走向衰败!”
他从袖中掏出一份卷轴,高举过头顶,说道:“这是臣走访各地,收集到的关于科举弊端的证据!其中,徇私舞弊、营私舞弊之案,数不胜数!请问张太师,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完善吗?”
陆子将卷轴扔到地上,卷轴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触目惊心。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看到这些证据,脸色都变了。
张太师额头上渗出汗珠,他没想到陆子竟然掌握了这么多证据。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陆子环视四周,目光如炬,说道:“诸位大人,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我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广开贤路,为国选才!否则,我朝必将……”
“皇上驾到!”
太监尖细的嗓音,打断了陆子的话。众人连忙跪下,山呼万岁。皇帝缓缓走上龙椅,目光落在陆子身上,说道:“陆爱卿,继续说。”
陆子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听到张太师的声音从旁边传来:“皇上,臣有话要说……”皇帝威严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陆爱卿,继续说。”
陆子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现出杜氏温柔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鼓励着他。这抹温柔,驱散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紧张,取而代之的是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他挺直腰板,朗声说道:“皇上,诸位大人,科举改革,利国利民,势在必行!我朝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打破世家垄断,广开贤路,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
张太师冷哼一声,抢先说道:“陆大人说得轻巧!改革科举,谈何容易?祖宗之法不可变,这可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陆子毫不畏惧地与张太师对视,沉声说道:“张太师,祖宗之法并非一成不变!我朝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太祖皇帝也曾力排众议,推行新政,这才有了我朝今日的繁荣!难道张太师认为太祖皇帝的做法是错误的吗?”
张太师一时语塞,他当然不敢质疑太祖皇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太祖皇帝那是特殊情况!如今我朝早已稳定,科举制度也日趋完善,岂能随意更改?”
“完善?”陆子冷笑一声,“张太师所说的完善,是指那些世家子弟可以凭借祖辈的荫庇,轻松进入朝堂,而寒门子弟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出头吗?这样的‘完善’,只会让我朝固步自封,最终走向衰败!”
他指着地上的卷轴,厉声说道:“这上面记录的,都是科举制度的弊端!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层出不穷!请问张太师,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完善’吗?”
翰林院学士陈翰林一直保持中立,静观其变。此刻,他也不禁被陆子的话语所打动。他原本对科举改革持保留态度,但陆子所言句句在理,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附和张太师:“陆大人,你所言固然有理,但改革科举,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动荡!还请三思而后行!”
陆子正色道:“正因为科举制度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所以才更要改革!我提出的改革方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荡!”
他详细地阐述了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从考试内容的调整,到录取方式的改变,再到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公平公正。
他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在场的大臣们听得心服口服。就连一些原本反对改革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陆子的方案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陈翰林原本还在犹豫,此刻终于下定决心,站出来说道:“臣附议陆大人的改革方案!我朝确实需要一场变革,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陈翰林的支持,无疑给了陆子莫大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表示支持,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
张太师见势不妙,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狠狠地瞪了陆子一眼,语气森然地说道:“陆大人,你如此处心积虑地推动改革,莫非……”他故意顿了顿,目光中充满了恶意,“是为了你自己的私利?”
张太师见翻盘无望,老脸涨红,声嘶力竭地喊道:“一派胡言!你如此急切地推行改革,究竟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中饱私囊,排除异己?!”他恶狠狠地盯着陆子,试图用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拉下水。
陆子神色不变,嘴角反而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张太师此言差矣。下官出身寒门,深知科举制度对寒门子弟的不公平。改革科举,是为了给更多有才之士机会,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何来私利之说?”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语气铿锵有力,“倒是张太师,您世代簪缨,家族子弟皆依靠荫庇入仕,改革触及了您的利益,所以才如此反对吧!”
张太师被这番话戳中了痛处,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陆子半天说不出话来。陆子心中冷笑,暗自调出系统提供的历史资料。系统适时地显示出前朝科举改革的成功案例,以及因循守旧导致国家衰败的反面教材。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前朝太宗皇帝推行科举改革之时,也曾遭遇重重阻力,但最终改革成功,为国家带来了百年盛世。而邻国因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最终国力衰弱,被外敌入侵。张太师,您是想要效仿太宗皇帝,还是想步邻国后尘?”
他将系统提供的资料一一列举,从历史事实到数据分析,再到改革的具体措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张太师听着这些他闻所未闻的历史案例,顿时哑口无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原本想用惯用的伎俩污蔑陆子,没想到对方竟然对历史如此精通,让他根本无从反驳。
陈翰林和其他几位大臣也听得频频点头,陆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他们对科举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朝堂上的风向彻底转变,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支持陆子的改革方案。
皇帝看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早就对陈腐的科举制度不满,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和人选来推行改革。如今陆子挺身而出,展现出的才华和魄力让他十分欣慰。
“众卿家可还有异议?”皇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朝堂上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既然如此,就依陆爱卿所奏,即刻着手准备科举改革事宜。”皇帝一锤定音。
陆子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这场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退朝后,陆子走在回府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科举改革方案虽然已经通过,但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才是关键。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他决定亲自去巡视即将举行的科举考试考场,以防出现任何意外。
到达考场后,他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考场,确保一切准备就绪。就在这时,他看到负责考场安排的周书办神色慌张地从一间考场出来,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陆子心中一凛:“周书办,你手里拿的是什么?”